15家企业赞助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但乒超冠名已多年“裸奔”

微乒体育 2024-09-21 21:40:37

早上看到WTT官媒隆重介绍五六天后开打的中国大满贯15位赞助商,突然一下就想到了乒超联赛。

于是就去搜一些关于乒超联赛的消息。关键词乒超联赛,或者乒超+空格+刘国梁。

乒乓球领域,现在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和刘国梁有着大大小小的关系。

搜到的自然是一些旧闻,静下心来读一读、看一看这些文字和图片,也蛮有趣,但也觉得感慨。

为什么呢?

还是赞助商说起。

中国大满贯赛事可以一下子吸引15家企业来赞助,奖金设置得也是最高,积分也高,吸引力当然是很强的;然而乒超却多年冠名“裸奔”,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颇为费解的事儿。或许一次性的赛事赞助费用少、企业能够承受,而宣传效果和回报反而更好的原因吧。

还是搜出来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来,于是,细细读了几遍。

8月2日,一位北京的网友发表在WB上的文章,既有浓烈情感,又有着比较详实的数据。看完以后,梳理了一下。

1,乒超以前搞得起码声势还算浩大,主客场制很热闹,现在已经连续多年只搞赛会制了,以前蔡振华和刘国梁都曾经计划将乒超打造成乒乓领域的NBA,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反而要看不到了,有些可惜。

2,以前乒超转会方面,也时常爆出天文数字,比如马琳、比如郭炎,比如刘诗雯,当年外援也开放。波尔、奥恰等人也都过来参加,群英荟萃。

3,问题是球员的关系不在俱乐部,而且受到很多限制。因此俱乐部和赞助商的积极性才不高,而很多高手一般都是在国家队训练,国际比赛现在也很频繁,这一点很要命。

4,这位网友当年经常去现场看乒超,也对北京男女队了如指掌。对当年张怡宁、丁宁、郭炎以及周树森教练等都很熟悉,还有马龙很小就成为北京队的一单,以及侯英超等,再往前还有丁松、闫森等名将,说起来如数家珍。乒超的前身就是全国俱乐部的联赛,当年确实很热闹,笔者也曾在石家庄看过马琳、孔令辉、韩阳等人的比赛,现场人山人海。

这位网友最后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我还是希望乒超联赛,乒乓球职业联赛可以红火起来,适当的开放一些空间给各个俱乐部一些稳定建设球队的可能,也希望咱们北京男乒能尽快回到顶级联赛,最好首钢就一起接手,好好也经营下乒乓球队,以现在咱们乒乓球的热度,不把联赛搞起来真的还挺可惜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乒超搞不起来,或者搞不成传统的主客场制?

个人分析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吧。

1,国际赛事颇繁,国家队级别球员可以选比赛已经够多了。

一个WTT赛事分得就非常细,球员可以根据自己水平选择,或者由国家队来安排参加比赛。单单备战WTT比赛,已经占用了几乎全部时间了。

2,赞助方面落不了地,很多利益收入方面无法落实,不好推动;

3,乒超联赛票务方面,无法和WTT商业赛相提并论了。现在WTT赛事,尤其是顶级大满贯或者第二级别冠军赛,门票、转播等已经进入一个较良性的循环,应该是可以实现盈利了。

至少中国球迷现在自掏腰包去现场的比过去要多多了,这里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赛事性质不同、参赛球员结构不同造成的吧。

4,刘国梁作为很多战略计划制订与落实者,他的精力也有限,顾了这头也顾不了那头。

5,作为中国顶级球员,现在这些比赛,也基本够打了。

乒超联赛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赛事,可以保障顶级球员的水平和收入,中下等水平球员的成长和收入也需要有联赛保障。一个水平最高的国家没有完善的联赛的确是很费解,或者说是不应该的事情。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4-09-22 16:11

    17年总局体育改革时,媒体曾提过乒超的问题,现在没人管,也没人提,看看天塌下来了挨骂的会是谁。∥… 依据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取消总教练后,协会直接与男、女队教练沟通。同时,协会对联赛进行深化改革,推动职业联赛发展。如此一来,协会能够充分协调和平衡国家队和联赛之间的资源分配,进而推动项目发展。 据悉,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国家队成绩出色但联赛商业化程度低的运动项目,目前都存在资源过度向国家队倾斜,却忽略联赛发展的问题。 乒超、羽超联赛不仅赛季偏短,而且国手对联赛成绩也不够重视,甚至不少国手在联赛期间也集中在国家队训练、吃住,往往直到比赛前一天才从国家队赶往比赛地点。俱乐部只有投资和发薪的义务,却没有管束明星选手的权力。 之前早有批评认为,如果依旧维持这种重国家队轻联赛的思路,乒超、羽超永远不可能办好。一旦举国体制后继乏力,联赛又无法培养国手,乒、羽这类梦之队很有可能出现大滑坡。 … … (实习生陈瑞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2日总第815期《中国新闻周刊》 ,原题为《中国体育改革在争议中重启》)

微乒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