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新会,周末的施工地总是熙熙攘攘。
有人喜欢认为建设工程没什么新鲜感,但你若到鹏厦机器人智造园现场看看,恐怕会发现新会正在经历一场机器人产业的变革。
当地政府和企业频繁地召开会议,忙碌的脚步声回荡在即将竣工的厂房里。
这是江门首个机器人产业园,将在10月全面竣工,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
鹏厦机器人园建设速度惊人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个园区到底有啥特别之处?
其实这个园区不只是造机器人的大计划,更是新会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愿景。
鹏厦机器人智造园坐落于圭峰会城的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整个项目首期总投资10亿元,占地95亩,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
34岁的王志博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经常在现场和施工队一起干活,确保每个细节都精准到位。
目前园区16栋建筑中,已经有14栋封顶。
我听到王志博提及:“现在18万平方米已经建好了。
到5月底,两栋定制化的独栋厂房会封顶。
预计到10月,所有厂房竣工后,企业可以进场装修,最快年底或者下一年初就能投产。”
工人们忙碌而有条不紊,一切都井井有条,即使是日常的沟通中也透露出他们对这个园区投产的迫切期待。
园区招商火热进行,众多企业签约在施工的同时,鹏厦机器人园的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园区特设了2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企业在初期发展。
这些资金不会闲置,用于对准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借款,支持围绕机器人和半导体的相关企业落地发展。
许多人以为这些园区招商听起来是高大上的事,但其实这些企业里有很多是跟你生活息息相关的。
比如深圳巨匠、深圳牛耳商用等企业,他们主要生产塑封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半导体自动化设备、智能包装机器人等。
目前已经有14家企业签订了入驻意向书,包括来自于深圳、佛山以及江浙一带。
这意味着,未来的新会区不仅有先进的制造技术,还有更多工作的机会和产业的链条延伸。
他们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全部招商,预计吸引超过30家企业进驻。
王志博说:“我们后期还计划成立一个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这个目标不仅在未来科技的发展上有野心,也在逐步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产业生态。”
高质量合作,打造人才培训基地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新会区的一个重要动作是提高人才的素质。
这次园区引入的不仅是企业,还有教育机构的全程参与。
在这里,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五邑大学将共同建设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化培训。
这些合作不仅仅是一个招牌,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利用已有的科研条件,为在职员工定期培训,或者为新入职的员工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
这种基于实际的培训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技术水平,也对整个园区的高效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向未来,发展人形机器人再来看看这个园区的长远规划。
王志博透露,他们正在与一个全球排名前十的欧洲人形机器人公司洽谈合作,计划在园区内成立人形机器人研发基地。
这家公司在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入驻后将有效地把先进的研发和制造带到新会。
这意味着啥?
很简单,我们未来看到的不仅仅是工业中的机器人,还有更多像人一样的智能机器在各个行业中运作。
想象一下,未来的商业、医疗、服务行业遍布这些高智能机器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精准地执行任务,是不是让你对未来充满期待?
展望未来,新会区政府的这种前瞻布局不仅是抢占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风口,还将为这个区域带来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王志博告诉我:“我们接下来会集中力量引进一些在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希望鹏厦机器人智造园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杆,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新会集聚成势。”
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一座产业园的建设,更是一个区域对科技产业未来的期盼。
每一步的努力,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会的这一步,不仅仅是一个区的胜利,也是一次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实践。
未来将会如何,我们充满期待。
这次,鹏厦机器人智造园无疑是一个巨大突破。
而这种突破,不仅在于其规模和资金,更在于它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前景光明,你我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