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的凌晨,皇后钮钴禄氏在圆明园寝宫病逝。闻此噩耗,道光帝非常悲痛,但他还是对身边太监叮嘱道:“此事现在不要去告诉皇额娘,等她睡醒了再说吧。”
不知是谁暗中嘀咕了一句:“皇后娘娘风寒初愈,都已经大安了,还喝了老太后赏的酒,怎的忽然就薨了呢?”道光帝听到后大怒,令人将此人带下去杖毙,此后,没有人再敢置喙皇后的死因......

道光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他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嫡长子(嘉庆帝所有皇子中排序第二)。
颙琰,原名永琰,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后被秘密立储。颙琰十四岁的时候,乾隆帝为其指婚喜塔腊氏为嫡福晋。喜塔腊氏与颙琰同年出生,比他大了四十二天,出身上三旗的正白旗,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喜塔腊·和尔经额的女儿。
喜塔腊氏婚后生有一子二女,即皇次子旻宁(初名绵宁)、皇二女(早夭)、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喜塔腊氏和颙琰的感情很好,夫妻恩爱。喜塔腊氏本来身体很健康,但是在生下皇四女后因生产造成了血亏,又因后来小产,而引发她的败弱之症,身体十分衰弱。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颙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1796年,乾隆帝禅位,颙琰继位,即嘉庆帝,喜塔腊氏同时被册立为皇后。然而仅过了一年,喜塔腊氏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八岁,册谥为孝淑皇后。

当时,乾隆帝还在世,非常忌讳白事,所以喜塔腊氏的丧事办理得十分简单。喜塔腊氏去世后刚一百天,乾隆帝就发了一道敕谕,命嘉庆帝的贵妃钮祜禄氏继位中宫,暂先册封为皇贵妃,二十七个月后除服再册立为皇后。这位钮祜禄氏,就是本文的女主角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出生于1776年,比嘉庆帝小16岁,比道光帝仅大6岁。钮祜禄氏出身不凡,满洲镶黄旗人,礼部尚书钮祜禄·恭阿拉的长女,少年时曾是乾隆帝十公主的侍读。因为这段经历的影响,钮祜禄氏举止得体,谈吐不俗,气质典雅,受到了乾隆帝的称赞。
颙琰被封为嘉亲王后,乾隆帝将钮祜禄氏指给他为侧福晋。婚后,钮祜禄氏生有二子一女:皇三子绵恺(和硕惇恪亲王)、皇四子绵忻(和硕端怀亲王)和皇七女(早夭)。

颙琰的嫡福晋喜塔腊氏身体不好,无法操持内务,所以钮祜禄氏经常辅助她。钮祜禄氏比较得宠,但从无跋扈僭越之心,虽然自己有皇子,但对喜塔腊氏所生的嫡子绵宁非常爱惜,处处礼让。所以,颙琰的内宅一直和平相处,气氛融洽。
颙琰继位后,册封钮祜禄氏为贵妃。喜塔腊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命贵妃钮祜禄氏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喜塔腊皇后孝期满后,钮祜禄氏正式被立为皇后。
钮祜禄皇后正位中宫后,所生的皇子也有了嫡子的身份,但她始终告诫自己的儿子们要尊敬兄长绵宁,不能生出僭越之心。钮祜禄氏虽然仅比绵宁大了六岁,但对绵宁视如己出,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而绵宁与钮祜禄氏的两个儿子关系很好,与继母的感情也十分亲近,称其为皇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在圆明园突然驾崩。事发突然,嘉庆帝临终前并没有公开指示继承人。按照惯例,嘉庆帝生前曾预立密诏立绵宁为继承人,并写有两道密诏,一个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个藏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
然而,因为嘉庆帝去世的太突然,且绵宁当时远在京中,此事便存在着相当大的变数。当时,陪同嘉庆帝在圆明园的钮祜禄皇后是有条件假传嘉庆帝遗诏,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的。但是,钮祜禄皇后没有一丝犹豫,当即传懿旨令绵宁继位。
此时在北京的御前大臣赛冲阿等人开启了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果然写着立绵宁为皇太子。

一场原本充满了变数的继位问题,就这样顺利地交接完成了。钮祜禄氏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无私,让成为嗣皇帝的旻宁(继位后改名)十分感动,由此更加敬重她。旻宁继位后,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并上徽号“恭慈”。
钮祜禄太后在道光一朝对内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翁同龢日记》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道光帝晚年时,国家内忧外患,每次看到军报时,道光帝都会很长时间不高兴,并将这种情绪流露出来。但是为了不让太后为此担心,所以道光帝会选择隐瞒。
有一次,道光帝在向钮祜禄太后请安的时候,正赶上英军占领了定海,所以道光帝为忧心此事,在向太后请安的时候强颜欢笑,表情很不自然。太后对此很不高兴,厉声斥责道:“祖宗打下的基业,一寸土地一个臣民都来之不易,如今英夷来犯,皇帝竟然还能笑得出来!”道光帝深感愧责,赶紧长跪引咎。

钮祜禄太后不仅在政事方面对道光帝有影响,就连道光帝的后宫事,太后也时加干涉。众所周知,道光帝对后妃们的态度普遍是刻薄寡恩,喜欢谁就拼命宠,但厌弃谁也能毫无留恋。这一点,根据一些史料的考证,其中不乏钮祜禄太后对此产生的一定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道光帝曾经很宠爱祥妃钮祜禄氏。祥妃和钮祜禄太后有着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她是钮祜禄太后的族内堂妹。因为这层关系,祥妃刚进宫时被封为祥贵人,“祥”字的意思为“吉祥”、“福气”,并大获宠爱,正是因为钮祜禄太后的关系。
此后近十年的时间,祥妃都非常得宠,位份也升为了祥妃。根据史料记载,祥妃在生皇五女之后,道光帝曾陪皇太后专门去翊坤宫看望祥妃。如此待遇,在后宫嫔妃中属实罕见。盛宠之下的祥妃为此洋洋自得。

然而,在道光十五年时,祥妃却在一次给太后请安的时候,态度不甚恭谨,言词冲撞了太后。这一下子就激怒了道光帝,从此后,祥妃被道光帝厌弃而失宠。祥妃被道光帝降为贵人,位序在所有贵人的最末位。同时,连带着祥妃的子女也都不受待见,连除夕和元旦的宫中聚会都不允许参加。
再比如珍妃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有美貌,参加选秀中选,被封为珍贵人。赫舍里氏最初颇为得宠,在没有生育的情况下,三年内由珍嫔升为了珍妃。然而,就在赫舍里氏被封为珍妃后没多久,还不到十八岁的她就患上了痛风痹症。此后,赫舍里氏一直接受诊治,身体却一直不见好。
钮祜禄太后知道后,对此很不高兴。她认为年轻的嫔妃应该像花儿一样盛放,而不应该终日缠绵病榻,病恹恹的。赫舍里氏的病一直不见好转,钮祜禄太后据此告诫道光帝减少对她的招幸。道光帝很听太后的话,从此冷落了赫舍里氏。并且因为太后不喜欢赫舍里氏,道光帝对她逐渐也产生了厌弃。

次年,道光帝就下旨,降赫舍里氏为珍嫔,三年后又降贵人,连封号都改为了“常”,从此后再无招幸记录。直到赫舍里氏死后多年,才被同治皇帝追封为常妃。
由此可见,钮祜禄太后对于道光帝方方面面的影响之深。也是从这时开始,民间传出了一些太后皇帝之间的所谓绯闻。而在全皇后薨逝之后,这些传言更为流传,达到了鼎沸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
全皇后,即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虽然都姓钮祜禄氏,但全皇后和太后钮祜禄氏并不是同宗,全皇后出身于满洲正红旗(后抬旗为满洲镶黄旗),祖上是武将,其父颐龄是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

嘉庆初年,颐龄在苏州做官,女儿钮祜禄氏便在苏州长大。在江南水乡长大的钮祜禄氏,不仅貌美聪慧,就连性格也仿若江南女子那样温柔可人。
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帝继位后举行了第一次选秀活动。当时年仅十三岁的钮祜禄氏参选,被道光帝看中,打破惯例直接封她为嫔。因她才、智、貌样样都全,故而赐号“全嫔”。
钮祜禄氏进宫后,几乎得到了道光帝的专宠,封号很快就由全妃升为全贵妃。全贵妃生有一子二女:皇四子奕詝(咸丰帝)、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和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其中,皇四子奕詝虽然排行第四,但是在他之前的皇子当时均已亡故,奕詝是实际上的皇长子。本来全贵妃就得宠,这下又凭借着母以子贵,在宫中的地位很是超然。

道光十三年(1833年),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佟佳氏去世。道光帝旋即下诏,进封全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次年,正式册封为皇后。
全皇后的宠遇至此达到了顶峰。然而,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她和钮祜禄太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佟佳氏活着时,因为身体不太好,所以虽然名义上统领六宫,但实际上后宫之事全由太后作主。而在全皇后上位之后,她正值盛年,身体健康,钮祜禄太后便没有理由再管理六宫事,只能全盘都交给全皇后。
全皇后可能也是考虑到太后年纪大了,不忍心让她继续操劳,所以也没有推辞此事。但这却让太后心里很不舒服,从此后对全皇后产生了嫌隙。

全皇后成为皇后之后,想到父亲当时只是一个二等侍卫,于是向道光帝求官。道光帝没有立即应允,但此事被太后知道后,很不高兴。太后引用宋仁宗张贵妃为伯父求官的故事告诫道光帝,认为皇后恃宠徇私,有后宫干政之嫌。全皇后得知后不敢再为父亲求官,但心里想必是有所埋怨的。
道光十六年(1836年),钮祜禄太后六十大寿。为表庆贺,道光帝和全皇后都写诗贺寿。对于道光帝的贺寿诗,太后表现得十分喜欢,大加赞赏。而当看到全皇后作的诗后,太后瞬间变了脸色。
没有史料记载全皇后作了一首什么样的诗,但根据事后太后对皇后极为严苛地批评和谴责来推断,全皇后的诗中也许引用了什么让太后不满的典故。全皇后和太后之间本来关系就已很紧张,全皇后是一个大才女,写诗来讽咏太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道光帝为此责怪了一番全皇后。全皇后有些羞愧,曾向道光帝和太后请罪,最终此事不了了之。此后,太后和皇后之间不睦之事逐渐公开化,道光帝往往都会站在太后的角度来维护她。虽然没有史料公开记载,但可以想见全皇后这一时期的心情会如何,根据推测,她对太后会产生不满情绪也是很自然的事。
后宫本来就是容易产生各种是非的地方,眼看太后和皇后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皇帝又经常为了太后而斥责皇后,于是一些嫔妃宫人们便开始借机生事,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至此,太后和皇后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

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冬天,全皇后偶感风寒。这本来并不是什么大病,然而太后却一反常态亲自去探望了全皇后。太后一改此前对皇后的冷淡态度,十分和蔼。全皇后稍好了一些后,专门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二人相谈甚欢。道光帝当时听说后非常高兴,对身边人表示很是欣慰。
数日后,皇后风寒痊愈。太后听说后,赐了一瓶名酒给皇后,并让人告诉皇后,偶尔喝一些酒能够活络血脉,于身体有益。全皇后听后当即便饮了一杯,并跪倒谢恩。不料,就在全皇后喝下此酒后没多久,突然就暴毙了。

全皇后去世时仅有33岁,道光帝闻知皇后去世的消息以后,马上赶到寝宫临视。但为了照顾当时还在休息的太后,道光帝特意安排直到天亮后才去禀报太后。太后于次日辰时赶来临奠。
道光帝对于全皇后之死非常悲痛,追谥她为孝全皇后。皇后的谥号,不由礼臣事先拟定,直接由皇帝赐予,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表明道光帝对这位皇后的感情确实深厚,非同一般。而太后在皇后死后,也多次亲临祭奠。
尽管当时就已经有传言认为全皇后之死与太后脱不开干系,但正史没有相关记载,反而是有全皇后的病案。所以,全皇后的死因在史学界也是一直很有争议。

孝全皇后死后,道光帝再也没有立过皇后,由静皇贵妃来处理六宫之事。此后,太后因年高体迈,而经常住在绮春园养老。道光帝对太后一如既往地孝顺体贴,不厌其烦地往返于宫中与绮春园,几乎每日都要前往探望太后。
道光二十九年(1830年),从绮春园回宫的皇太后感觉身体不适。仅过了三日,病情急转直下,太后卧床不起。道光帝为此忧虑不已,每日前往问安,后来干脆连朝服都不换在太后身边服侍。
最终,皇太后钮祜禄氏病重不治去世了。当时已六十八岁的道光帝悲痛万分,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众皇子及大臣们屡次恳求道光帝回宫休息,道光帝均拒绝,坚持亲自为太后守灵。

钮祜禄氏谥号为孝和睿皇后,居丧期间,每当到了供奠行礼的时候,道光帝都事备躬亲,哭到不能自已。孝和睿皇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的迎晖殿后,道光帝住到了慎德堂继续“苫次”。
当时,道光帝自己也在生着重病。经过太后丧仪的几番折腾,年迈的道光帝最终也倒下了。让人唏嘘的是,就在孝和睿太后死后的一个月,道光帝在慎德堂驾崩。
道光帝对自己的后妃们十分寡恩,根据记载,道光帝记录在案的21个后妃中,有13个被他降过位份。 对于子女,道光帝也仅仅是比较喜爱宠妃所生的几个子女,其余子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恩宠。

但你要说道光帝天性刻薄吧,他对继母孝和睿太后却是掏心掏肺地孝顺。孝和睿太后对道光帝有拥立之功自不必说,但她毕竟是道光帝的继母,又仅比他大了六岁,很难想象道光帝对她会有着如对慈母一样的感情。
这也是野史中质疑这对继母和继子感情的原因所在。很多野史认为,这对继母子,极有可能产生一些超越母子之情的感情。尤其是在太后干涉皇帝对待后妃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感情更像是出于嫉妒心作祟而针对某些后妃。
当然,这仅仅是笔者自己的一番猜测。也欢迎读者们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