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太平军
清咸丰十一年九月至咸丰十二年七月,太平军前后发动六次进攻,总投入兵力达二十万,才攻破一个小村庄,随后血洗了该村。
什么样的小村庄有如此顽强的斗志,以至于坚持这么久?而太平军为什么要投入重兵三番五次攻打该村庄呢?
这事都从包村的包立身说起。
包村位于今天浙江省诸暨市境内,在主城区的东北部70里处,风光旖旎。包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湖,有一条田埂路通往村外。
浙江诸暨
包立身,包村人,几代以务农为业。
因为性情朴实,家乡人并不高看一眼。
自从咸丰十年时,包立身忽然就有了一种本领,能够断人祸福气运。往往就那么一说,还很准。
包立身自言受仙得道,常常吃斋焚香,打坐修行。
包立身
咸丰十一年九月,太平军攻破绍兴,诸暨。包立身树起义旗,号“东安义军”,自认首领,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用白色的旗帜。杀太平军乡官,拒编门牌,公然对抗太平天国。
附近的不少团练也都过来投奔包村,他们分四个营。以竹木、稻桶、立寨筑城。城分内外,分营把守。
太平军当然不允许在浙江地盘上出现一个对抗自己的地方势力。于是就派兵前来攻打。
前几次,太平军来的人也不多,三五千人,应该具有试探性质。
包村民团在包立身的组织下,要么设伏,利用太平军不熟悉地形进行攻击。要么坚守不出,以逸待劳。
就这样,两次都挫败了太平军。
这下子,远近来投的民团就更多了,绍兴、余姚、诸暨逃难的官民乡绅也蜂拥而至。包立身从中挑出一部分青壮男子,扩充到民团之中。
随后,太平军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也都继续派兵攻打。也曾试过派人送信招抚,但包立身不为所动,反而斩杀信使,当众焚毁书信。也曾先用少数士兵前去诱攻,安排大部队埋伏,但又被包立身识破,并不上当。
当然了,有一次包立身被太平军流弹击中,被亲兵救回,包军大败,不过好在古塘的另外一支义军首领陈朝云率兵援救,反败为胜,太平军死亡五千人。
太平军在包村屡屡受挫,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太平军不能容忍在自己的控制区出现割据势力,这样也阻碍完成平定浙江全境的战略目标。
而这时清军已经收复了宁波,宁波败退的数十万太平军正好这时来到了诸暨。金华地区太平军要想收复宁波,诸暨这个地方要绝对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诸暨是浙东的咽喉。
而诸暨的包村民团就好比悬在咽喉上的一根钉子,不拔掉这根钉子,就时刻受到威胁。
于是,咸丰十二年四月,太平天国“东调宁波,西调杭州,南调金华,集大队与抗”。
五月份,太平军5王10多万太平军第六次围困包村,立誓“不破包村不还”。
哪五王呢?
侍王李世贤、戴王黄呈忠、梯王练业坤、首王范汝增、来王陆顺德。
诸暨包村附近示意图
这次,太平军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首先扫除枝叶,稳扎稳打。先把古塘的陈朝云义军打掉了。
太平军有个头目,绫天义周文嘉,这个人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懂一点风水。在仔细察看包村外围的河流山脉走势之后,找到了水源的上游,派人控制了水源。
村子外面还有几口井,太平军把腐烂的尸体丢入井中,就算是包村人躲避了太平军的子弹来取水,还要把尸体捞出来再取水,而且这水又难闻又难喝。
此外还切断粮道。
村子就那么点大,外来的乡绅民众、本村的百姓人多粮食少。
派人不停的骚扰索战。
最后放出大招,穴地攻村。
我们知道,对于防守方拒不出战,倚靠地利防守,攻方最好的攻坚方法就是挖地道。
七月初一,太平军一面在炮火的明攻包村,一面从挖掘的地道中进到村中社庙出来。出来后放火烧庙,发出信号,事先化妆成清兵假装是大梁援兵的太平军从村后包抄过来。
包兵没有料到,一下子乱了起来。
太平军见人就杀,没有遇到太平军的也都在慌乱中自杀。
包立身和他妹妹凤英率领几千人拼力死战,突破包围,来到马面山。太平军也跟着追来,把他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包立身在战斗中中弹而死,包凤英也因气力不支自杀身亡。跟随的人没有一个跑掉的。包村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太平军对包村进行了大屠杀。据《清史稿》记载“合村死者,盖十余万人”。包村失陷一年多以后,幸存者进入村子清理战场,在村子中心建立了“忠义祠”,五间石头屋子叠放尸骨,题曰:“十万人墓”(大跃进期间被毁)。
包村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包村的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比如天灾干旱、瘟疫、包村的有生力量不断减少,资源耗尽,但主要原因还是实力太过悬殊。不过,即使是失败了,包立身希望通过自身以及家族等保卫家乡的想法无疑值得肯定。
羊肉贩子自负神力举起门前石狮子,僧格林沁技高一筹
清朝的伊犁将军与伊犁九城
淮军是如何诞生的,又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们
满清咸同年间怕老婆的张勤果轶事
[得瑟]
[得瑟]浙江只顺着大运河打到京津,什么啊狗啊猫的不尿出来点照照自己多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