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跨山来!“赤诚供暖人”守护万家温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17 21:06:10

“李师傅,家里暖气不太热,啥时候过来帮忙看看?”“可能是暖气管道该清洗了。您下午在家不,我带着工具过去。”这段时间,张家口市赤城县人李怀树是北京市大兴区灵秀山庄的一名暖气维修工。别看他每年只在冬天“上班”,但小区不少业主都认识他。供暖期内暖气有问题,很多人点名请李怀树上门维修。

一条供暖线,串起京张两地民生福祉,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微观样本。

李怀树背后代表的是张家口市的省级劳务品牌“赤诚供暖人”。他们冬季进京保障供暖,春来返乡务农,不仅为温暖北京的寒冬贡献力量,也成为赤城乡村劳动力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专业服务赢得认可

李怀树今年55岁,是赤城县后城镇下堡村村民,这是他在冬季到北京担当供暖维修工的第十个年头,现在已经算是行业专家了。按照约定时间,李怀树带着工具来到业主家中,认真排查供热管道和阀门,然后对供暖管道进行清理和清洗,又更换了阀门,一切检查完毕后他才起身,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又对入户处的管道进行了检查。

李怀树的专业服务和认真敬业的态度得到业主的认可。业主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不辞劳苦,热情服务,不惧严寒,温暖人心”,这是对李怀树技术的认可,也是对“赤诚供暖人”品牌的信任和认可。

政府“搭台”调动积极性

“赤诚供暖人”已成当地知名劳务品牌

赤城县有4个乡镇与北京接壤。20世纪80年代末,赤城县兴起进京务工潮,部分人冬时进京为首都保障供暖,春来返乡务农、务工,被称为“温暖卫士”。逐渐地,赤城司炉工从自发零散的方式走向整合。赤城与北京搭建起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更多人加入北京供暖一线。随后,烧煤锅炉逐渐被淘汰,燃油锅炉、燃气锅炉成了主角,吃苦耐劳的赤城司炉工也占据北京市7.5%的供热市场份额。

为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人员的权益保障,赤城县成立全县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县人社局主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定期与北京人社部门、北京市供热协会等多方合作洽谈,与北京多家供热企业建立协作机制,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广泛征集优质岗位信息,搭建劳务输出直通车。

同时,当地更加注重加强“赤诚供暖人”职业技能培训,采取“预约式”“订单式”模式,在北京设立“赤诚供暖人”培育基地,精准开展司炉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司炉工专业技能,累计培训5000余人取得司炉工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2023年,“赤诚供暖人”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并持续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成为两地劳务协作典范

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目前,“赤诚供暖人”已被北京供热企业认可,每年有组织输出供暖人达3000余人,在北京供暖行业务工的人员总计在7000人以上,遍布北京各大供暖企业。上到行业专家,下到基层工人,更有一批优秀供暖企业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错季到北京务工。这让那些夏季是农民、冬季是供暖人的劳动力在每个供暖期增加2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务工收入。不仅如此,“赤诚供暖人”也培养了一批女性劳动力加入供暖行业,从事收费员和司炉工等工作,形成了夫妻档供暖模式,越发让“赤诚供暖人”这个团体变得温馨稳固。

“赤诚供暖人”是京张两地劳务协作的生动典范,通过品牌效应,建立起从技能培训、岗位信息、就业跟踪、服务保障等立体式服务体系,切实让农民实现双重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社会保障,使劳务协作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如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