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窟是历史尊尊是宝藏——访甘肃炳灵寺石窟记

华良好旅行 2024-11-16 06:58:33

甘肃刘家峡水库上游处有一处千年石窟——炳灵寺。炳灵寺地处甘肃临夏永靖,在一条乱石沟的深处。

从兰州市区去炳灵寺石窟游览有两条线路。

第一条是从刘家峡水库大坝景区坐客船(来回80元)或快艇(来回180元)至景区码头,时间也要一个多小时,其好处就是不用盘山跋涉,坐船舒服而且能看到黄兆交汇的清浊一线天,在水上还能远观炳灵石林。但是旺季以后,接待自由行的时候,坐船没有时间而且只有快艇,价格偏高,水面风力较大。

第二条是坐车直接到景区下车游览,时间也要一个多小时,虽全程是盘山道,但路面平整不颠簸,而且一路都能欣赏那深山峡谷梯田的原生态风景。我们就是租车到刘家峡水库坐船时,没有客船而且快艇也不知什么时候发船,所以我们只能加价继续租车前往景区。(当日我们在景区游览的2个多小时,景区也就两拨游客,未超百人)

下面一块矗立在炳灵寺石窟景区的黑色奇石,但听导游介绍,下方那条白色石块像甘肃省的地图,细长而弯曲,对照我手中的地图,确实形似,故将其放在本文的第一图,

炳灵寺是我国西北地区,继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之外的又一个大型石窟,号称“中国六大石窟之一”,从十六国时期开凿,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历经魏、隋、唐、宋、明、清而不断。石窟主要分下寺区、上寺区和洞沟区三大主要部分,常规可视的开放部分是下寺区,上寺区和洞沟区是要沿着盘旋木栈道需另外购票的特展区(景区没有像麦积山木栈道那样有进口和出口,顺路而回头)。

上图这是进入景区第一景。炳灵寺现存窟龛216个,常规景区大概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窟龛180余座,现存泥塑和石雕塑像800余尊,窟龛中还有汉藏风格的壁画1000多平方米,整个景区有各种规格的佛塔56座和藏品438件。

炳灵寺窟龛中还存有一块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墨书题记(我们没有看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造像纪年的题记,其文字记录比敦煌莫高窟文字记录还早100多年,从而奠定了炳灵寺石窟的历史艺术地位。

炳灵寺石窟的规模和造像无法和我所见过的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大足相比,各种窟龛比较集中,除171龛唐代石胎泥塑大佛外,其他窟龛较小,造像也小,但是除了风化严重的泥塑和被毁坏的石雕造像外,我们一路仔细观赏,留存的造像神情生动,既有西域特色、又有中原本色,造像基本都面带慈容,是当事人造像的精神寄托。石窟龛造像是起始于印度,是当时落后生产力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为了祈求神(菩萨)保佑而自发民间活动,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大量的窟龛造像都带有那段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今天去石窟看造像既是对我们先民那艺术想象和精湛技艺的崇敬,也是在寻找石雕泥塑艺术创作的根,更是激发我们旅者热爱祖国文明的热情。我们中华文明历来能够吸收世界文明的同时,又能够学习借鉴融合和创造相结合,为世界文明积累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几年,我连续去了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那成群的游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炳灵寺石窟(龛)中彩绘真是原汁原味(没有看出修复的痕迹),图案的设计,色彩的施用、作画的技巧为我们留下了带有历史记载的痕迹,有的清晰、有的艳丽、有的流畅,真可谓彩绘和洞窟的造像意境相符,为洞窟造像添彩助力。

有位摄影大家所说,“图片总是不能将眼睛所看到景色还原”,况且,我还是基础型手机拍摄,没有经过“整容”,文中的图片远没有我在现场看到彩绘时的那种震撼,这里只好说,对不起了,您要欣赏的话,只好请您去石窟现场了。

这里我也放了几张被风化或毁坏的造像图片,只是告诉我们,造像是历史的产物,坏一个毁一个不会再重生,作为旅者也要配合文物部门做好保护工作,文明观展。

这是炳灵寺石窟中唯一一座高大的石雕泥塑造像,这是最早的西秦169窟中塑造有无量寿佛,她坐落在仰莲台座上,佛像高为27米。这座佛像是石雕(上身)和泥塑(胸部以下)而组成的,只能远观,而不能像乐山大佛那样可以近身观看抚摸。我们在此停留多时,感叹千余年前,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这样一座宏伟雕像能够完工面世,那是多少人多少年月的辛劳啊,同时,致敬这些先民,你们创造的中华文明为我们子孙后代增光添彩!

一群欧洲客人也在参观游览,她们欣喜的和我们合影留念!艺术瑰宝,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人见人爱。

这座卧佛是将被新建刘家峡水库而淹没,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分段移至炳灵寺的一侧。

木栈道上的窟龛是特窟,不另行购票(高价350元)是无法欣赏的,我们不是专业考古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仅凭下寺沟的窟龛造像壁画就使我们得到满足,难以消化,那些更多的造像就不去看了吧!

我对石窟艺术的关注和喜爱是源自于1985年的那个夏天,我有幸在重庆周边公干,一段时间结束公务回程重庆时,当时的接待单位送我们去了重庆大足县参观游览大足石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众多造型各异的石雕,那巨大的卧佛、那地狱变相的雕像群、那贴着金箔的占满灰尘的千手观音等石雕泥塑造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触动了我对石窟造像艺术的喜爱。然,此后的几十年虽也再次光临大足石刻和造访乐山大佛外,中国的其他四个著名石窟确没有踏足,对此,我一直有一种遗憾。后来,退休了,有时间了,2017年去敦煌莫高窟游览开启了对四大石窟的探访之旅,2023年,我在一个月中依次游览了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满足了我对石窟造像艺术喜爱那种热切,这次新疆之行回程在兰州短暂休整,我也把去炳灵寺石窟作为参观游览的重点,不惜重金包车前往,以不断增加我对石窟造像艺术了解。

“艺术瑰宝,人见人爱”,我对石窟造像艺术的喜爱并不是我信佛,而是一种对艺术的喜爱,石窟造像艺术是历史的记载、是文明的载体、是文化的沉积,造像艺术虽来自域外,但已被中华文化同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基因,那一尊尊造像表情生动面带微笑仿佛要和我们同行、那一幅幅彩绘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石窟造像虽千年,它像一块丰碑告诉世人,中华文明源源流长不曾被断代,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最璀璨的一页,今天我们在游览欣赏这些精美的历史悠久的艺术珍品时,还要更加重视保护之策,让我国的石窟造像艺术流传千年、世代共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