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李振恃,这位在乒乓球坛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堪称跌宕起伏。出生于繁华的上海滩,他的童年本应是幸福美满的,然而,命运的捉弄却让这个家庭饱受风雨。
李振恃,祖籍四川华阳,却在1949年的上海开启了他的人生旅程。他的家庭原本温馨和睦,但命运的捉弄却让这个家庭饱受磨难。
早在李振恃7岁那年,他的母亲就被错误地划定为右派,这无疑给这个年幼的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后,当他刚刚踏入9岁的年纪,他的父亲又因海外关系被隔离审查。李父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不幸患上了偏瘫,最终在1962年撒手人寰,那时的李振恃才仅仅13岁。
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因此结束。李振恃20岁时,他的哥哥,这个比他大两岁、曾经一同玩耍的亲人,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
曾经和和美美的一家四口,如今只剩下李振恃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一连串的打击,无疑给李振恃的心灵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被阴霾笼罩,很少有快乐的阳光穿透进来。
然而,在逆境中,李振恃找到了自己的救赎——乒乓球。
每当他站在乒乓球台前,挥动球拍,他仿佛能够忘记所有的烦恼和痛苦,沉浸在这项运动带给他的快乐之中。乒乓球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逆境中的挣扎与重生
在繁华的上海滩,有一位少年以其非凡的运动天赋在11岁时便踏入了上海少体校的大门,他就是李振恃。仅仅四年后,15岁的他已成为上海市乒乓球少年单打冠军,风光无限。
然而,命运却总爱开玩笑。在李振恃16岁那年,他被沈阳军区空四军特招入伍,成为一名体工队的乒乓球运动员。就在他准备在军队中大展拳脚时,1966年的特殊年代来临,空四军体工队解散了。李振恃被迫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上海市邮电局工作。
每天,他骑着单车穿梭于弄堂之间,送信送报纸。尽管工作繁忙,但李振恃对乒乓球的热爱从未消减。业余时间,他经常代表单位与上海市乒乓球队打友谊赛,每一次比赛都成为他发泄郁闷、寻找自我价值的舞台。
上海市乒乓球队的教练看中了李振恃的潜力,有意将他招入队中。然而,因为李振恃的父母都是“问题人物”,政审没有通过。这一打击让李振恃倍感压抑和痛苦,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那段时间,李振恃只有通过打乒乓球来发泄内心的郁闷。他经常练球到深夜,然后一个人孤独地走回家。每当想起逝去的亲人和未卜的前途,他的眼里都会涌满泪水。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转机。就在李振恃最绝望的时候,命运又为他打开了一扇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才华被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看中,这位人物不仅帮助他走出了困境,还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如今,当我们回首那段历史时,不禁要问: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还有多少像李振恃这样的才子佳人被埋没?他们是否也曾在逆境中挣扎、寻找出路?他们的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呢?
从邮电局走出的乒乓国手
在乒乓球的世界里,李振恃的名字如今已如雷贯耳。但谁能想到,这位国乒主力曾经只是一名普通的邮电局员工呢?
故事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当时,北京八一体工队的大队长贺捷三次跋山涉水来到上海,目的只有一个——将李振恃这位乒乓奇才调入队中。然而,面对贺捷的诚意,上海邮电局却迟迟不愿放人。
贺捷并没有放弃,他转而找到空军四军的领导,以空军乒乓球队的名义再次发出邀请。这一次,李振恃终于得以离开上海邮电局,踏上了前往沈阳军区打乒乓球的征程。
在沈阳军区打了半年球后,李振恃再次被八一体工队调回北京。这时已经是1973年了,24岁的他在国乒队中算是一名“高龄”新兵。要知道,很多运动员在这个年龄已经退役了,有的甚至已经拿下了多项世界冠军。
然而,李振恃并没有被这些吓倒。他清楚自己的劣势:年龄大、起步晚、方方面面都需要追赶。于是,他训练得比任何人都刻苦,每天都在球台前挥汗如雨。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快,他就以右手直握球拍、近台快攻打法的风格在国家队中脱颖而出。他的正手攻球速度快得惊人,高抛发球变化多端让人防不胜防,台内小球技术更是堪称一绝。就这样,李振恃一步步从邮电局的小员工打成了国乒队的主力。
1975年,中国乒乓球男队备战第33届世乒赛的过程中,李振恃以其惊人的实力,在一系列热身赛中连续击败了瑞典的本格森、匈牙利的约尼尔、日本的河野满、瑞典的约翰森以及克罗地亚的舒尔贝克等多位世界顶级选手,这一战绩在国际乒坛引起了巨大震动。
基于这些耀眼的成绩,李振恃毫无悬念地被选入了第33届世乒赛中国男队的团体阵容。与他并肩作战的队友包括许绍发、梁戈亮、陆元盛和李鹏,这五位选手被媒体赞誉为“国乒五虎将”,象征着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实力。
1975年2月,第33届世乒赛在印度加尔各答隆重开幕。作为中国队的主力选手,李振恃在比赛中发挥出色,稳定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最终,在他的帮助下,中国男队成功夺得了团体冠军,这一时刻对于已经26岁的李振恃而言,无疑是职业生涯的巅峰。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这是对他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乒坛传奇李振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77年,英国伯明翰,第34届世乒赛的战火熊熊燃烧。就在男团决赛的紧要关头,中国队遭遇强敌匈牙利。此刻,一位名叫李振恃的选手挺身而出,他犹如一匹黑马,在赛场上所向披靡。先是克兰帕尔,再是约尼尔,两位匈牙利猛将接连败在他的拍下。李振恃独得两分,成为中国队夺冠的关键人物。
不仅如此,李振恃还与队友梁戈亮携手,勇夺男双金牌。在混双赛场上,他与阎桂丽默契配合,摘得铜牌。一时间,李振恃的名字响彻乒坛,成为国人心中的英雄。
然而,在这位乒坛猛将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那时,李振恃已与国乒女队的世界冠军张立相恋。张立,一个同样在乒坛书写传奇的女子,1951年出生于河南新乡。她比李振恃小两岁,却同样有着辉煌的职业生涯。
1964年,张立入选河南省乒乓球队,开始了她的乒坛之旅。仅仅一年后,她便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国乒队,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在1974年的第7届德黑兰亚运会上,张立更是勇夺女团、女单、女双三项冠军,展现了她在乒乓球领域的非凡实力。
这对乒坛伉俪的爱情故事,为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当李振恃在赛场上挥汗如雨时,张立总是在场下默默为他加油鼓劲。而当张立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李振恃也会给予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爱情,成为乒坛上一段佳话。
1981年春,当第36届世乒赛的战火在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点燃时,李振恃作为国家队的一员,毅然踏上了征途。然而,此时他的妻子张立正在北京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女儿的诞生。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李振恃无法陪伴在妻子身边,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牵挂。幸运的是,岳母及时赶到了北京,为张立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在坐月子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休养。
尽管面临着家庭的牵挂,但李振恃深知自己作为一名运动员的责任和使命。在临行前,妻子张立也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我也是运动员,我理解你,你安心去比赛吧。”
到达南斯拉夫后,李振恃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放弃团体赛的机会,将舞台让给更年轻的队友。经过深思熟虑,李振恃以大局为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虽然失去了团体赛的机会,但李振恃并没有气馁。他迅速调整状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单项比赛的备战中。他与蔡振华搭档男双项目,两人同住一个房间,日夜钻研技战术,期待着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
在那段日子里,李振恃和蔡振华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练习和讨论。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最终,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在男双比赛中发挥出色,为中国队赢得了荣誉。
李南,作为李振恃夫妇的骄傲,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运动天赋。她遗传了父母的优秀运动基因,在小学时期就踏入了北京什刹海体校的大门,与张怡宁、郭焱等未来的乒乓球巨星一同挥拍练球。在球场上,她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潜力。
1991年,随着千叶世乒赛的落幕,李振恃与张立决定带着女儿李南前往美国,开启新的生活篇章。他们首先在科罗拉多州的一家俱乐部扎根,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执教着热爱乒乓球的学员们。
1992年,李振恃夫妇的执教才华得到了美国乒协的认可。他们与美国乒协签下了执教合同,李振恃被任命为美国乒乓球男队的主教练,而张立则执掌美国乒乓球女队的教鞭。这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极高肯定,也是他们在异国他乡继续乒乓球事业的新起点。
然而,美国的乒乓球队员构成与国内大相径庭。这里的队员们大多是业余球员,他们有的还在上学,有的已经步入职场。
因此,他们的训练时间非常有限,一周只能安排两三次的训练课。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就会违反劳工法规定。这样的训练环境对于李振恃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美国乒协并没有提出硬性的成绩要求,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度。但李振恃夫妇作为经验丰富的教练,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不想砸掉自己多年积累的声誉和牌子,因此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努力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提高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培养他们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希望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从世界冠军到"乒乓校长",他的生活如何转变?
在美国北加州的一间乒乓球学校里,李振恃夫妇忙碌地穿梭在球桌之间。这所学校被他们骄傲地命名为“世界冠军”,既是对他们过去辉煌岁月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梦想的期许。但谁曾想到,这对曾经叱咤乒坛的夫妇,会在异国他乡开起乒乓球学校,过上截然不同的生活呢?
时光倒回到1996年,李振恃夫妇与美国乒协的合同到期。他们没有选择续约,而是决定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用乒乓球书写新的篇章。乒乓球,这个在中国备受热爱的运动,在美国却显得有些冷门。但李振恃夫妇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
他们的女儿李南,大学时选择了财经管理专业,毕业后兼任美国乒协秘书。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与乒乓球毫不相干的选择。但在李南心中,这却是她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对乒乓球的热爱。2008年,李南嫁给了德国乒乓球队的前主力队员史丹方,两人的结合仿佛是乒乓球界的一段佳话。史丹方后来也来到美国打球,并成为了美国乒乓球男队的教练。
李振恃夫妇的乒乓球学校虽然起步艰难,但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逐渐赢得了口碑和认可。他们不仅教授乒乓球技巧,更传播着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女婿也经常过来帮忙,一家人的团聚让这个异国他乡的小角落充满了家的温暖。
2011年1月,李振恃夫妇带着女儿女婿回国探亲。他们与亲友、老同事的团聚其乐融融,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但无论身在何处,李振恃夫妇都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的梦想在乒乓球。
如今,李振恃夫妇在美国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他们买了房子,安了家。但他们的心始终牵挂着乒乓球学校和那些热爱乒乓球的孩子们。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更多的期待和计划。或许有一天,他们的“世界冠军”乒乓球学校会成为美国乒乓球的摇篮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
异国他乡的抗癌之路:李振恃与张立的生死相依
在美国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医院的窗户洒在张立的脸上,却难以驱散她脸上的阴霾。2016年,这位曾经充满活力的女士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了她和家人的心头。
李振恃,张立的丈夫,此刻正紧握着她的手,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他们远离故土,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彼此成为了唯一的依靠。他陪着她走进了手术室,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手术后的化疗过程对张立来说如同炼狱。药物的副作用让她痛苦不堪,每一次治疗都像是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她多次想要放弃,但每次都被李振恃的泪水和呼唤拉回了现实。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李振恃经常这样对妻子说,“我们在这里只有彼此,你不能离开我。”他的话语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执着和对妻子的深情。
在这段艰难的抗癌之路上,张立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她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调整心态,只为了能够多陪伴丈夫一些时日。而李振恃也用他的行动告诉妻子:无论生死,他们都要在一起。
2018年,张立的病情出现了转机,她的身体状况开始趋于稳定。这个消息让李振恃激动不已,他流泪拥抱着妻子,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然而,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2019年初,癌细胞再次在张立的体内肆虐。尽管他们拼尽全力与病魔抗争,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张立的生命。2月13日,张立在美国安详离世,享年68岁。
张立的离去给李振恃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他知道,生活还需要继续。他带着对妻子的思念和回忆,继续在美国的土地上奋斗着。他们的故事虽然以悲剧告终,但那份生死相依的情感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认得全人吗?梁戈亮的照片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