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杀同级别官员,孙坚为何这么做?
没看过前文的,可以点上面链接。
东汉末年,刺史和太守都是封疆大吏,都是省部级大员。孙坚先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为何紧接着要杀南阳太守张咨呢?
孙坚在南郡江陵整军备粮,停留了十多日,到发兵之日,已有精锐之兵三万余人。如此雄兵悍将,确实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图-孙坚北上
孙坚领长沙太守(官职三品),授别部司马(军职六品),封乌程侯。军职与官职还不匹配,再次出兵北上前,后将军(军职二品)袁术向孙坚抛来橄榄枝,表其为假中郎将(军职四品)。
袁术从洛阳逃出后,屯兵南阳郡北部的鲁阳(今河南平顶山鲁山县),北窥京师洛阳,南谋南阳,东图豫州。
洛阳、南阳、豫州,这三地当中,在袁术看来南阳郡是唾手可得,因为这个郡太守暂时空缺。然而袁术到鲁阳没几天,董卓就表张咨为南阳太守,即刻上任。
张咨,字子议,豫州颍川人,是豫州名士。
张氏始祖为黄帝之孙、少昊第五子挥,字玉爵,号天禄。擅造弓矢,拜弓正(掌管弓箭),取弓长之意,赐张氏,名为张挥,封地在清阳。黄帝是姬姓,张挥是姬姓张氏。汉初的赵王张耳,就是这一支张氏后代。张耳之子张敖,娶了刘邦和吕雉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虽然降为宣平侯,但鲁元公主得其兄齐王刘肥送的城阳郡,张耳后人在汉朝是名门望族。
战国末韩国宗亲张良(本名韩良),也是姬姓张氏,不过是从韩氏分出来的。汉初张良封留侯,食邑10000户,张良的后人也是名门望族。
南阳张氏发迹于西汉文帝时期的廷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张释之,其后人包括东汉灵帝时期的太尉张温。南阳太守张咨虽然出生在豫州颍川郡,但他是张良后人,不仅在豫州威望素著,在南阳郡同样深孚众望。
后将军袁术想对南阳太守张咨下手,好取而代之。几年后袁术敢于称帝,现在羽翼未丰,承受不了杀张咨的后果,足见张咨的影响力。孙坚杀王叡后,袁术便想借刀杀人。
袁术与孙坚达成交易,孙坚帮袁术杀张咨,袁术不但为孙坚提供粮草辎重,还进一步表奏孙坚升迁。
孙坚屯兵宛城外,南阳太守张咨早有防范,不见孙坚,也不提供军粮。
四月,孙坚似乎得了一场大病,营中萎靡不振、如丧考妣。孙坚派亲信通报张咨,言其病重,欲以将士托付给张咨。
张咨到南阳才几个月,手上兵力防御都捉襟见肘,与后来的刘表刚入荆州相似,还没完全立足,若能得到孙坚之兵,张咨就是刘表同样的人物。
张咨欲罢不能,率步骑五六百人探望。孙坚营中将士情绪低落,有人忍不住哭出声来,箭楼上的士兵蹲坐在地上,垂头丧气。有将领遇到张咨,低头行礼,似已将其视作新主。
孙坚大帐不远处,巫医正在作法,只见案台上摆着牛头、羊头、猪头,巫医围着案台转圈,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孙坚挺过这一劫。
张咨的人马大多放松警惕,放慢脚步,有的还与孙坚部攀谈起来。孙坚的大帐外,只有几个亲兵把守,张咨也将几个亲卫留在帐外。
孙坚本是侧卧,倏[shū]地坐了起来,看似干枯的脸上掉下来许多黑灰,两眼放出神光。
张咨以为孙坚回光返照,宽慰道:“文台,慢着点。”
孙坚却怪笑道:“后将军(袁术)欲表我为将,需借子议(张咨)一样东西。”
张咨疑惑不解,正要再问,孙坚不知从哪儿抽出古锭钢刀,手起刀落,借了张咨的首级。
原来孙坚上演苦肉计,将碳灰抹在全身,连亲卫和巫医都骗过了,也就黄盖等几名亲信将领知道此事。
孙坚杀了张咨,刚好豫州刺史孔伷病逝,朝廷还未来得及任命新的刺史。后将军袁术并不食言,表孙坚为破虏将军(军职三品),领豫州刺史(官职三品),董卓也没有为难袁术和孙坚而另择人选。
孙坚连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手握重兵,有虎狼之势。南阳郡豪族说起孙坚便谈虎色变、骨寒毛竖,各县官吏如临深渊,孙坚无求不获。
袁术迅速率军南下进入宛城,控制南阳郡。
袁术又表江夏太守(官职三品)刘祥为荡寇将军(军职三品),条件是刘祥率江夏兵北上,与袁术汇合,准备讨伐董卓。
刘祥是苍梧太守刘曜之子,是汉室宗亲,他加盟后袁术如虎添翼。
此时董卓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从武关入南阳郡,打算南下南郡,遣人到宛城见袁术,主动表袁术为南阳太守。
豫州汝南郡、颍川郡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各有数万人马,也都归顺袁术。
曹寅利用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袁术利用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孙坚也因此兵强马壮。然而孙坚在荆州南郡、南阳郡已经四面树敌,两年后殒命襄阳,死在荆州刺史刘表手上,也算是一个轮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