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内有许多未曾见过市面的老书好书,《中印缅道交通史》一本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和中印缅国际交通史的好书,整理成文特分享出来,还补充其他的史料供学习参考交流。以后将逐期整理出来,以供学习。
益州刺史部南部 哀牢 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欲明滇缅交通之由来,须以追述秦汉间川滇之贸易通道为其权舆。盖当时西南夷中之滇国昆明,固一面交通印缅,一面交通巴蜀,而为其中枢也。史记西南夷传称:自庄骄开滇后,秦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秦灭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四川在中国史上,开国古远,尚书牧誓篇,以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并举,地兼今川滇黔康而言。秦使司马错伐巴蜀灭之(公元前三一六年)。巴当重庆,蜀当成都,其时巴为冠带之国,亲于楚而邻于秦,故秦灭之。滇黔为髳(苗)卢(罗罗)濮(摆夷)等族所据,故滇黔之开发,以四川为中心,其贸易亦以四川为对象。
秦代驰道图
自巴蜀通西南夷之道凡三:一日五尺道,其方位在今贵州遵义相当于现在之川黔公路;二日夜郎道,自犍为直指夜郎,犍为今四川之宜宾,夜郎今贵州之盘县及云南之平夷境,其道相当于现在之川滇东路;三日灵关道,由成都南行,桥孙水通邛都,渡金沙江入滇南,相当于现在之川滇西路。三路中以东西二路对滇关系较切,东路之夜郎道。
汉代西南陆路交通图
石门关道(五尺道):成都→宜宾→昭通→威宁→宣威→曲靖→滇池
蜀中有事,取道外水,此其必出之途也。且自叙州府以南,蛮獠环错,通接滇、黔,尤为冲要。秦时破滇,通五尺道。汉开蜀故徼,使唐蒙发蜀卒治道,自僰道抵牂牁。蜀汉时,武侯南征,亦尝取途于此。——《读史方舆纪要》
史籍中关于秦代西南地区所筑道路宽“五尺”的记载,如《华阳国志·南中志》云:牂柯(在今贵州西部)“通五尺道”;《元和郡县图志》载:嶲州“本汉南外夷獠,秦、汉为邛都国,秦尝攻之,通五尺道,改置吏焉”;又说“秦军破滇,通五尺道”;《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郎州即为今曲靖。通往云南境内的五尺道因以朱提为枢纽,故又称“朱提道”。
西南交通路线图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〇年)唐蒙所开,作者数万人,士卒多物故,有逃亡者,用军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恐,武帝使司马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吏民以非上意,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于是又开灵关道为西路,此路自成都附近之荣经至今之滇垣昆明,约二十八程一千八百六十里,济大渡河,夏秋瘴毒甚厉,历孙水(即今之安宁河),夹岸皆崇山,羊肠百转,派流而北,高下因山,荣曲因水,陵谷间绝者为危桥以度,水蚀山趾,石齿狰狞者,不可通轮蹄,或行水中,夏秋暴涨则道断,山水稍衍之地,为营哨,番夷出没,掠劫财资人畜,会川卫(今之会理)西北大龙站,道尤险塞,行旅千百成群,结队而行,沿途皆有哨兵,至金沙江之姜驿境,有松平关,松杉参天,行尽日不绝,若由此道出滇西,则至弄栋北(令仁和苴却境),又须渡泸水。
夜郎道,由云南通向贵州乃至广西。《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唐蒙上书汉武帝:“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汉武帝采纳了这一计策,并派唐蒙为郎中将出使夜郎。唐蒙此次出使不仅成功地在夜郎之地设置了犍为郡,还“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牂牁江即红水河上源之一北盘江,江水源于贵州,流入广西,唐蒙自僰道将道路延伸至牂牁江沿线,打通了川、滇、黔、桂数省间的古代交通道路。这条道路也被后人称为夜郎道或南夷道。
公元前二世纪之郭昌,公元一世纪之刘尚,三世纪初之诸葛亮,均循此以入大理。武侯之出师表曰:五月渡泸,深人不毛;白香山之诗曰:开道云南有泸水,椒花游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沸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即指此也。
灵关道(清溪道、牦牛道):成都→邛崃→雅安→西昌→姚安→洱海
临关在雅州芦山县西北六十里汉灵关道,属越巂郡。亦曰零关。《史记》: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其书有曰镂零山,张揖云:汉凿开灵山道,是也。后汉延光二年,旄牛夷入畔,攻零关,益州刺史张乔击破之。《华阳国志》:蜀王开明以灵关为前门。《蜀都赋》云:辟灵关以为门。即此也。唐贞元中韦皋攻吐蕃,分兵出西山灵关,关盖控扼之要地矣。《蜀志》云:蜀以剑阁为前门,灵关为后户。《寰宇记》:县北二十里有灵关山,峰岭嵯峨,旁夹大路。下有三峡口,阔三丈,长二百步,通蛮貊之乡,入白狼夷界。《一统志》:今关甚险,一人守之,可以御百。正统初以其外临董卜韩胡界,因改灵关曰临关。自关而西南又有邛崃关,相距百四十里,并为西面之险。《志》云:邛崃关在雅州荣经县西八十里,以邛崃坂而名。《图经》:
坂在县东四十里,本名邛菻故邛人、菻人分界处也,亦曰邛僰山,山岩阻峻,萦纡百有馀里,关当西麓垂尽,处凭高瞰远,实为中外之防。汉文帝六年废淮南王长,徙之岩道邛邮,盖于邛崃置驿矣。山有九折坂,路艰险,登者回曲九折乃得上。汉王阳为刺史,行部至此,言念先人而叹息,后王尊至此,愿为忠臣而慷慨,今坂下有叱驭桥,亦名忠孝桥,以是矣。隋大业十年始置关,唐中叶以降西南多事,关遂为重地。贞元初南诏异牟寻与吐蕃合兵入寇,一趣茂州逾汶川扰灌口;一趋扶、文掠方维、白坝;一侵黎、雅寇邛崃关,寻败还。大和三年南诏晟丰祐入寇,蜀将尹椻保邛崃关,率众出关迎战,遇伏败死,蛮遂犯成都。五年李德裕帅西川,修邛崃关,以扼蛮险。咸通二年,南诏寇巂州,攻邛崃关。十年南诏攻清溪关,逾大渡河,陷黎州,遂入邛崃关,围雅州,寇邛州。乾符初,复破黎州,入邛崃关,进掠成都。明年高骈帅西川,蛮出大渡河,收邛崃关,复取黎州。五代梁乾化四年南诏寇黎州,蜀主王建遣王宗播等出邛崃关,大破之。李心传曰:关南去黎州六十里,祝穆云:关南去巂州九百里。自大渡河而北,关实当其冲要云。
——来源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由上之记载,吾人可知川滇西路之险阻,殆有史以来千馀年间流传民间之故事。然史记货殖列传曰:巴蜀南御滇、僰,西近邛、笮,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蜀卓氏居临邛,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程郑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意者此等商队,凭藉川康丰厚之物资,如铜铁盐布丝茶之属,贾于南中,与蛮夷贸易,获利倍蓰,亦如今日商民之走夷方者然,故虽禁令甚严,险阻艰难,而窃出往来如故。以其地适当东西交通之冲,得于运输商业上居于特殊地位,以成两川之富益,又以垄断商场利益计,不惜危言耸听,使闻者裹足不前,与西方古代腓尼基人之故智相同。
故虽经千年, 而民间犹谈虎色变也。然当时亲履滇地者,间亦未尝无确实之报告,以达于汉廷。如王然于归之对武帝曰:「滇大国足亲附」。武侯至南中曰:「不意永昌风俗,敦朴乃尔」。而谣诼蜂起,一齐众楚,除富于冒险精神之商人外,内地多数人士,恒视此为畏途,而无敢间津者。
然无论如何,秦汉间川滇之商道既启,贸易极盛,实无可讳言之事实。四川之武阳(今彭山境)出铁,南安定笮出盐,朱提(今昭通以北各县)出银,邛都之南山出铜,均为南中蛮族所必需。蜀布、邛杖、枸酱,亦为四川普通之商品;而南中输致内地交易之货物,则为笮马僰僮。笮马产于建昌及汉西境,铜以来沈, 七年可御,日驰数百,陟崚奔泉,如履平地。
僰僮应为今安宁河及金沙江河谷之夷族,为黑夷所虏,以转贩于内地者。盖汉代蓄奴制度盛行,中国内地及边夷同认蓄奴为合法,中国公卿大夫庶民之家,恒蓄奴数十百千,可用金银买卖,以之开矿、垦荒、经营商务,故货殖传计量财富,尝称「富至僮若干人」,又云「食指日繁」。言僮多指繁,皆有作务,无空手游闻也。卓氏程郑巴寡妇清之属,比于封君,则以掠夺边地蛮民之贱价劳动力,为其成本主要之部分也。
按今川滇界上之黑夷,部族林立,战争时起,各酋领间,强吞弱伏,即行劫掳,名日「打冤家」。所俘男女,名曰「娃子」,因其职业之异,有各种等级,耕田作工营商,悉听主人驱使,娃子男女匹配为偶,所生子女,永为奴隶,可以转卖各寨或内地服务,此种制度,现仍完全存在于川滇界上之独立罗罗境内。以是吾人可以断言,秦汉间西南夷中奴隶市场之发展,殆与交通有不可分离之关系,而蜀布邛竹,更缘此而转市于印细也。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学习整理原始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历史地图》、《昭通简史》、《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华阳国志》、《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中印缅道交通史》、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中印缅道交通史》、《中国历史地图集》,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