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惠英红刚在华表奖上捧回“优秀女演员”的奖杯,那头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礼也落下帷幕。这一晚的香港文化中心星光熠熠,老牌巨星、新生代演员齐聚一堂,热闹背后却藏着港片的喜与悲。
2024年对香港电影来说,算得上扬眉吐气的一年。《破·地狱》和《九龙城寨之围城》两部爆款横空出世,前者以1.6亿港元创下香港华语片票房纪录,后者在内地狂揽7亿票房,让港产功夫片重回大众视野。可即便有这样的成绩,金像奖的舞台上,港片的困境依然清晰可见。
刘青云又拿影帝了!这次凭借《爸爸》中的父亲角色,他第四次站上金像奖领奖台,仅次于“五冠王”梁朝伟。台下掌声雷动,可仔细一想,这份荣耀背后,是港片演员青黄不接的尴尬。
在《爸爸》里,刘青云演一个儿子遭遇灭门的父亲,全程克制却暗涌悲痛。没有嚎啕大哭,仅靠眼神和微表情,就把绝望、自责到释然的过程演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演技,拿奖实至名归。可问题在于,香港电影能挑大梁的男演员,翻来覆去还是刘青云、梁朝伟、古天乐这些老面孔。
更讽刺的是,今年两部票房爆款《破·地狱》和《九龙城寨》,男主角黄子华、林峯连提名都没捞到。尤其是黄子华,从《饭戏攻心》到《毒舌律师》,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港片票房,却始终与金像奖无缘。观众都调侃:“金像奖是不是对‘栋笃笑天王’有偏见?”
刘青云的演技固然值得喝彩,但当一个地区的电影奖项只能反复嘉奖同一批老将时,或许正说明:港片的新血,真的不够了。
颁奖礼最动人的一幕,莫过于林青霞为徐克和施南生颁发“终身成就奖”。三位港片传奇同框,瞬间勾起无数影迷的回忆。
林青霞笑谈当年拍《蜀山》时,徐克逼她吊威亚飞到头晕,施南生则在片场为她打点一切。这段往事,也是港片黄金时代的缩影——徐克天马行空的导演才华,加上施南生雷厉风行的制片手腕,才有了《倩女幽魂》《黄飞鸿》这些经典。
可如今呢?75岁的徐克还在拍电影,但《长津湖》这样的主旋律大作,早已不是纯粹的港味;72岁的施南生转战国际制片,港片却再难产出横扫亚洲的作品。台上三人谈笑风生,台下观众感慨万千:那个港片叱咤风云的年代,真的回不来了。
本届金像奖最大黑马,当属40岁的卫诗雅。模特出身的她,熬了15年配角,终于凭《破·地狱》里的喃呒师傅女儿一角拿下影后。片中她带着先人骨灰跳火盆的镜头,堪称年度演技高光时刻。
更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影后提名里还有21岁的许恩怡、30岁的钟雪莹等新鲜面孔。相比男演员的断层,香港女演员总算看到接班希望。比如钟雪莹,短短三年已提名多个演技奖,被港媒称为“未来影后预备役”。
但欣喜之余也有隐忧:这些新人大多局限在本土市场,内地观众能叫出名字的,恐怕只有靠《智齿》闯出来的刘雅瑟。港片女演员要想重现张曼玉、梅艳芳时代的辉煌,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1. 遗珠之憾:黄子华、许冠文与伍允龙的落寞
黄子华没提名,许冠文没获奖,伍允龙继续陪跑——这几乎是本届金像奖最意难平的三件事。
许冠文在《破·地狱》里演一个超度亡魂的法师,一句“活人也要破地狱”道尽电影内核。80岁的他演技愈发纯熟,可金像奖似乎更偏爱“苦大仇深”的刘青云。至于伍允龙,在《九龙城寨》里演反派“王九”,癫狂狠辣让人毛骨悚然,却输给了“资历更老”的姜大卫。
2. 青黄不接:古天乐比大拇指的《寻秦记》梗
颁奖礼上,主持人调侃“都市传说是《寻秦记》”,镜头切到台下的古天乐,他笑着竖起大拇指。这个梗好笑,却也心酸——20多年前的电视剧,至今仍是港片的重要IP。
如今扛票房的,依然是53岁的古天乐、61岁的刘德华、62岁的梁朝伟。年轻一代如林峯、胡子彤,要么年过四十,要么知名度局限本土。港片就像《寻秦记》里的项少龙,困在过去的荣光里走不出来。
3. 类型单一:除了黄子华和功夫片,港片还剩什么?
《破·地狱》靠黄子华的票房号召力,《九龙城寨》吃功夫片老本。这两部爆款的胜利,恰恰暴露港片的窘境:过度依赖明星和固定类型。
看看提名名单:警匪、黑帮、家庭伦理……题材十年如一日。反观内地,《流浪地球》打开科幻赛道,《你好,李焕英》证明喜剧潜力,港片却还在“炒冷饭”。王晶说“没有香港电影,只有中国电影”,但港片若不能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终将被边缘化。
这一夜的金像奖,有刘青云的演技、林青霞的风华、卫诗雅的逆袭,可热闹散去,港片依然困在“九龙城寨”里。
曾经的港片,是《英雄本色》的豪情、《东邪西毒》的哲思、《甜蜜蜜》的细腻。如今的港片,却像《破·地狱》里的那句台词:“超度死人容易,超度活人难。”
或许,唯有当香港电影人真正打破对过去的执念,才能像电影里的卫诗雅一样,带着先人的骨灰,跳出那片困住自己的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