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领域似乎常常陷入天价进口的困境。
前有SMA罕见病一针1400万、用于治疗B类血友病的Hemgenix标价2400万、后有打着“延缓衰老”标签的辅酶分子一克22641元……而这样的事情还在不断上演。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一款国产时光胶囊“倍/愈粒”在我国科学家5年的努力下“横空出世”,从百万元到3位数,在某东创造出3小时百万的交易记录,这是否意味着平价国产技术迎来新变局?
单克过万,沦为“富人游戏”?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国产突破成果“倍/愈粒”,因其详情页显示以线粒体、端粒为靶向缓慢老龄速度,而被外界戏称为“时光胶囊”。而早前进口敢喊出如此高的“天价”,或许与其关键辅酶分子提炼难度高有关。
查阅《Cell》期刊,这一分子在2013年被哈佛医学院教授戴维辛克莱发现了它与抑制小鼠变老的联系。他因此被《时代》杂志纳入“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榜单。
论文中显示,经过该分子干预后的22月龄的实验鼠(相当于58岁人类),其肌肉中的线粒体、酶活性、细胞等多项指标发生转变。而后十年间,背靠越来越多顶尖高校开展的研究,以48-60岁人群为受试者,初步证实其与衰退间的联系,引发越来越多关注浪潮。

尽管实验普遍存在样本较小、无对照组等问题,但亮眼结果下,仍促使大量名人富豪变身忠实“体验官”。戴维辛克莱教授在采访中透露,在上述分子问世之初,便有数十位名人富豪私下致电实验室,询问其获取途径。
但由于传统提炼方式难度较高,其试剂网站Sigma-Aldrich报价约2万/克(相当于150万/瓶),一度成为富人的“时间游戏”。
直到国产提炼技术升级下应用化“倍愈/粒”的出现,这一时间游戏得以改变格局。

国产在出手之前,日本生物学家也尝试创新提炼方式。2015年他们率先升级传统提炼方式,将门槛降至约2万一瓶;三年后我国生物学家打破传统方式,首创生物提炼技术,让制备效率提升145%倍,门槛也随之下探。
如今,70%以上市场份额由国产占据,国产逐步打破海外垄断。据悉,目前“倍愈/粒”门槛不过三位数,被京JD东、天猫等线上渠道引入,进一步实现“人人触手可及”。用户画像显示,受众以36-58岁中年男性为主。
国产技术加持下,上“倍愈/粒”还逐渐触达海外群体。2020年,哈佛医学院发表于《Cell Reports》上的论文披露,其后续临床实验原料来自中国工厂。辛克莱教授在论文中承认,“经过多轮检测,只有中国分子通过。”
国产技术的出现,正在终结一个又一个的进口天价“牢笼”。

“如果前沿生物科技只有富人能享用,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尤其不公平。”
平民化科技的出现,使得局面得以扭转。无独有偶,上述1400万SMA罕见病针的进口替代也传来捷报:国内已于2022年4月份证实开展相关临床实验,推动国产版本的落地;此外,同类70万一针的“诺西纳生钠”,也经过谈判被正式纳入医保,自费部分仅6000元左右。
尽管国内部分平价科技尚无法完全替代国际前沿生科技术,但生命科技平民化,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