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町奇谭》广受好评,拾英工作室为玩家奉上一场惊悚之旅

小时代看游戏 2024-05-01 00:38:46

拾英工作室的前一部作品《黑森町奇谭》广受好评,珠玉在前,当我在体验这作《烟火》时也不免与其一较优劣——答案毋庸置疑,拾英工作室锐意进取,在他们潜心打造的新作品中做出了更大胆的尝试,为玩家奉上了一场惊悚之旅。

受成本与工期所限,《烟火》选择了像《白色情人节》、《昏迷》那样的2D制作,但它的渲染的恐怖氛围与施加给玩家的压力与任何3D恐怖游戏相比均不逞多让。适量的画面噪点、极其有限的可见视野、昏暗色调、深红色的光效、投在背景上诡秘的阴影、神色怪异的纸人、略显狰狞的神像……《烟火》广施巧技,再辅以传统的中式恐怖元素,给我留下了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

客观来说,《烟火》并不“吓人”。游戏对Jump Scare的使用克制而有分寸,也没有令人提心吊胆的Bgm常伴左右,但这也并不表示它的“恐怖”标签因此失格。《烟火》不是那种当头一盆冷水般一惊一乍的恐怖,更像是直渗骨髓的森森冷气,以那些熟稔的传统民俗物件,一点点唤起玩家心头的惊惧。

本作的玩法并不复杂,是根正苗红的“步行模拟器”,没有资源管理与角色培养,也没有战斗与追逐,玩家能做的只是四处探索解密,缓步开展剧情。当然,对于一个成本有限的独立游戏而言,这是一种相对取巧求稳的做法:玩家的体验几乎全权由制作者把握,游戏对玩家情感的调动时机与调动结果也几乎不存在预料外的偏差;而游戏内的谜题难度不高,制作组别出心裁地安设了多种形式的谜题,有效缓解了反复解密的枯燥感。

游戏中的“二次调查”系统令笔者略感遗憾,所谓“二次调查”指流程中间或几次女教师陈青穗加入队伍,对主角已调查的物件进行二次互动获取主角无法获知的解密信息。这本是一个用于埋藏潜在信息并激发玩家探索动力的系统,但遗憾的是几次“二次调查”都只是现学现卖,不存在自由探索先前场景获取潜在剧情的机会。

较于同类低成本独立游戏叙事宥于人物立绘之间的站桩对话,《烟火》的一大突破在于其叙事手法之丰富,颇有几分《艾迪·芬奇的记忆》的神髓。举游戏中田芳芳上课分神一例,先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耳熟能详的儿童故事淡入,玩家操纵“小蝌蚪”在白纸黑字间穿游,同时以台词的形式穿插叙述田芳芳对母亲的感情和孩童视角里大人关系的变化,有意地围绕在全作主旨叙事的同时为玩家提供了一个贪吃蛇式的小游戏,以游戏独有的叙事手法将芳芳的精神状态直观传达给玩家。

本作叙事上的另一大优点是流畅自然的叙事节奏,以陈青穗开导田芳芳为例,起初陈青穗教她叠“东南西北”的小玩具,同样如前文所述以一个“雷电”式的小游戏开展叙事,“东南西北”化作颗颗繁星,玩家操纵的鸟儿则指代田芳芳低落的心绪,随着与颗颗繁星碰触而逐渐开怀。

得益于紧凑的节奏,田芳芳与陈青穗相识这段结束后立刻转进下一个事件。田芳芳回到那个气氛低抑的家中,借窗外枝头上歇脚的乌鸦这一相似意象,《烟火》构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蒙太奇,顺畅地完成了画面由色彩鲜明到黯淡阴郁的转变,也预示一个情感基调的大转折即将到来。

在剧情层面上,《烟火》呈上了一份出类拔萃的答卷。故事发生在偏远的山中小镇,一场葬礼上的意外火灾牵扯出一宗已经结案的灭门惨案。新人警察林理洵在机缘巧合下重新展开调查……以上已是笔者在不破坏初次游玩体验下能透露的极限,在不过一部电影长短的两个多小时里,《烟火》讲述了一个“勾得住”人的故事:随着玩家流程推进,隐没在重重迷团下的各色人物逐一抽丝剥茧,主角林理洵的过去、田家歌舞升平下的暗流涌动、长辈田向荣的不法勾当、田宇之死带出的牵挂纠葛……游戏前半段草蛇灰线式的伏笔在游戏第五章集中爆发,震撼的演出效果成功将玩家情绪送上一处高峰,并在最后不到一小时的游戏篇幅内完成了二至三次丝丝入扣又自洽合理的反转,令我深感于剧情精妙绝伦的同时也为人物处境命运扼腕长叹。稍有不足之处在于主角的塑造与几处伏笔的悬而未决。

相较于那些动机充足可信的配角,主观能动性偏弱的主角显得形象稍显单薄,更像是一个记录故事的工具人存在,“烟火”这一意象也戏份不多,与主题关联较小。

本作剧情涉及了时代背景下的诸多问题与隐忧,较于《黑森町奇谭》里对沙林毒气事件与奥姆真理教的批判,《烟火》里仿佛近在咫尺的社会现象大大增强了本土玩家的代入感。《烟火》对封建愚昧、性别歧视、人口拐卖等乱象的批判也并非流于人物的言语之间,而将它们与游戏环境相融合,如公公婆婆高大如神像般的造型、倒吊在天花板上的漆黑锁链等,在制作者思想观点的同时也为气氛渲染出了一份力。

《烟火》是今年开年来国产游戏的又一力作。它继承了《黑森町奇谭》里制作者独到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思考,并讲述了一个更富审美价值与人物深度的好故事;画面的进步、氛围渲染能力的提高也颇为惊艳,特定桥段下的演出效果结合剧情上的茅塞顿开感相当震撼;叙事手段的丰富多样化也见证了制作人的匠心独具。不足之处在于其玩法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通篇游玩中精心设计的“匠气”略重。但瑕不掩瑜,《烟火》仍是一部值得花上两三小时细品的佳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