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子”城投,找到了一条新财路!

雁城 2024-05-08 05:24:27

大家好,我是堂主。

没想到,地方的“钱袋子”城投平台,找到了新财路。

看到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报道。

标题很直接:地不好卖了,“数据城投”跑步进场!

刚好,也有小伙伴问我这事。

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城投平台的数据资产“入表”

既然要把数据资产装入负债表,那么首先就要摸底各自管辖内的数据资源。

怎么摸底?

先从上一轮地方政府数据建设热潮说起。

追根溯源的话,就得讲到数字经济。

早在2018年,就在很多地方看到这个词。

到了2021年3月,把“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规划中其中一个的发展目标。

同年10月,国务院又提出了“数据资源产权”。

2022年,二十大点名要加大发展“数字经济”

2023年2月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整体框架。

随后,各地开始成立数据资产管理公司。

比如2023年6月6日,湖北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控股股东为湖北联投,背后靠的就是湖北国资委。

城投平台成立了数据资产管理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摸清自己数据资产,然后实现“入表”。

这个要结合另外一份文件来说了。

你想啊,数据资产怎么定价,怎么评估,这总得要有一个标准吧。

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个是为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和价值评估、提供了明文规定。标志着数据资产并表、进入新阶段

第二个是数据资产的市场化交易、提供了依据。

并决定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

一句话概括就是:数据资产可以入表,还能进行信贷融资或挂牌交易。

也正是这文件,掀起城投公司数据资产入表的热潮。

现在城投公司负债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

而把数据资产引入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是可以降低其负债率的。

城投公司资产现在入表的数据资产,都有哪些呢?

看到招商证劵对19家城投平台下入账的21项数据资产,做了统计。

其中入账最多的数据资产是:交通类和市政类。

交通类资产入账最多,达到9项。

其次是市政类资产入账,有6项。

这两方面给大家各举个例子。

交通数据方面,典型的代表就是这个城市路网车流量数据,以及停车场数据资源等。

比如2024年1月31日,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登记了“新能源汽车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分析”。

成为许昌市首个数据资产入表成功的城投公司。

有意思的是,在去年2023年12月13日,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10亿元票据。

起息日为2023年12月15日,兑付日为2028年12月15日,购区间3.0%~4.5%。

募集说明书说:本期中票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发行人存续债务融资工具

换句话来说,这是用来偿还债务的。

此外,佛山高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把“公共停车数据”、同样做了数据资产登记。

而市政类数据方面,也很好理解。

比如水、电、燃气、社会治理和惠民服务的数据等。

根据天津日报1月1日报道,天津河北区供热公司就把2018-2023年度的供热数据,做了数据资产登记。

成都市金牛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则把内部智慧水务监测数据以及运营数据等城市治理数据,做了登记。

根据数据资产网统计,截止到2024年5月1日前公开信息显示:

已有将近47家城投企业完成了数据资产的入表工作。

这里额外给大家讲一下,数据资产入表,并不是城投公司专有的。

除了城投这种特殊平台,其他国企、还有一些民企,也有在做。

比如前面说到的天津河北区供热公司,虽然是国企,但不是城投。

只不过,现在城投做数据资产入表,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入表之后做什么?两个字:融资!

比如:

泰山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把其自有的“泰山易停”停车数据做了资产入表,成功从银行那拿到了500万贷款。

还有南京市城建集团所属的南京公交集团,把公交数据作为资产入表,获得银行数据资产融资授信1000万。

你们说,这1000万多吗?

看起来挺多的,但你要知道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南京公交就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登记约700亿条公交数据资源。

700亿条的公交数据资源,拿了1000万贷款,到底是多呢,还是少呢?

到这里,我们大概知道城投平台搞数据资产入表的业务逻辑:

数据资源入表、改变资产负债表。

然后进行交易融资,变现成资产。

入表只是表面,融资才是真面目。

这些组合拳,打通的是数据“资源—资产—资金”的这个工具融资。

要知道,地方城投平台的融资能力与资产负债表息息相关。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堂主之前讲过的“金交所”,就是多地的金融资产交易所被陆续取消。

而金交所的重要业务,就是承接城投公司通过金交所发放的定融产品。

当然了,原本金交所的业务,是处置不良资产的。

但是,城投平台融资的这块香饽饽啊。

直接让金交所忘了本我,而去做了超我。

根据wind显示,从2009年到2023年年底,共有3946家城投发行过债券,合计发行规模37.83万亿元。

37.83万亿是什么概念?

堂主去看了财政部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300326亿元。

也就是说,城投发债规模,比中央债务还要多啊。

中国经营报说,到2023年年底,有568家城投退出债券市场,退出的平台已经占据总量的两成。

退出的原因有什么,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被更大的城投母公司合并掉了。

一种就是因自身区域与经济财政的实力较弱,加上债务负担重,被迫退出了。

不管是哪种原因,说来说去本质就只有一条:

自身融资能力差,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而数据资产入表,一下子改变了资产负债表。

于是,融资这个坎,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讲了那么多,来概括一下,地方热衷数据资产入表:

一是来自政策推动。

二是数据资源入表后、可以作为资产去做融资。

而城投平台,号称地方的第二财政,素来也有“钱袋子”之称,自然要大力加码了。

堂主去查阅了已经做了数据资产登记的城投公司的分类情况,

从行政等级来说,以省级和地市级为主,行政等级较高。

而分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两地。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其他省份、又或者是更低行政等级的城投,加注数据资源入表,其实也能预料到的。

城投,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也是全国各城市政府的投资融资平台。

过去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提供了融资服务,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也促进了房地产的高歌猛进。

哪怕到了现在,城投依然是拿地最多的大哥。

华创证券数据显示,去年2023年整年,城投拿地占比是一路攀升。

到去年年底、更是单月拿地占比超过60%。

进入2024年以来,虽然有所下滑,但是也超过了30%。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房地产现在的底,完全是靠城投在那举着。

所以城投现在的压力,真的是很大。

你看2024年一季度,在拿地占比方面:

湖北、四川、江西、江苏、重庆、贵州、山东这7个地方的城投,拿地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重超50%

拿地是需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

在过去传统融资方式受阻的情况下,城投不得不去寻到新的方式。

按照我的理解,随着各地的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化的推进,让数据资源入表成为资产,进而进行交易、融资。

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以支持公共项目或缓解财政赤字。

有一说一、咱们不可否认数字经济的价值。

只是,堂主希望别像土地一样、成为加杠杆的债务。

因为资产一旦没搞好,有可能成为泡沫,最后变成债务。

我是堂主,这期就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雁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