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50万劲旅不敢造反,为何袁世凯7万兵马就敢取代大清?

四渡河扫地僧 2025-02-17 18:24:06
前言

晚清的时候,权臣可不少。像前面有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后面还有袁世凯。但这几个人,在后人的评价里那可完全不一样。

不管啥时候提到袁世凯,人们脑子里冒出来的都是卖国贼、窃取革命果实这样的印象。不过得说一下,当年袁世凯手里就七万军队,可曾国藩兵力最多的时候,比袁世凯的五倍还多。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会琢磨了,曾国藩当年可是手握整整五十万大军,他都没造反,袁世凯,他手里就七万大军,咋就敢起兵反清?这到底是为啥?

一、思想不同

首先得讲讲,这两人的思想那可完全不一样。先说说曾国藩吧,曾国藩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爸是教书的,所以曾国藩打小就开始到私塾读书去了。

那这个时候学的当然就是儒家思想。可以这么讲,他这一辈子做事都是被儒家思想给指引着的。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长大后还有老师的影响。所以,他打小就很明白啥是三纲五常,啥是为臣之道。

曾国藩这辈子的追求,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点从他的事迹就能看出来,他这一辈子都在这么做。

像曾国藩这种在儒家思想滋养下长大的人,心里都有着超强的社会责任感,简单来讲,就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刚进入朝堂时,他就秉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想法,等身处高位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延长清朝的国运。

不过得提一下,曾国藩最后的仕途让他达成了自己的这个愿望。曾国藩在大清那可是独一无二的,他跟别人不一样,不是只会为国家谋划,却不考虑自己,他可是既为国家谋划,也为自己谋划。

他在当官的过程里一直把“德”看得很重。提到德,大家会想到啥?肯定少不了忠孝仁义。这就是为啥后来曾国藩手里虽然握着重兵,可还是听大清调遣的原因了。

后世也有人疑惑,想当年打下南京之后,曾国藩要是就那么独立了,大清也对他没辙。说不定之后的发展就不一样了。

可惜,曾国藩从来就没动过这种念头。当年,他身边的人还拐弯抹角试探过他,可曾国藩就只表现出两点——忠君和爱国。

入朝之后,曾国藩有两个愿望。一个就是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延长清朝的国运。还有一个,就是做个辅佐明君的贤臣,好让自己名垂千古。总的来讲,曾国藩没什么野心,他压根儿就不想自己单干。

跟他比起来,袁世凯可就是个反面典型。袁世凯和曾国藩的出身不一样,袁世凯出身于地主阶级。大家都知道,地主阶级满脑子都是利益,在袁世凯身上就能看到地主阶级的这种特性。他不管干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当然,从袁世凯之后的种种行径就能瞧出他那唯利是图的性子。想当年戊戌变法为啥失败?还不就是因为袁世凯去告密了嘛。那袁世凯为啥要告密?在他心里,跟着慈禧可比跟着光绪有赚头多了。

于是想到这些之后,他连犹豫都没犹豫,就把光绪给出卖了,结果戊戌六君子就因为这个死了。要说袁世凯后不后悔,看看他后来被慈禧看重、赏识就知道了,肯定是不后悔的呗。

在袁世凯心里,只要能达成目的,冒冒险又算得了什么?就像后人说的那样,从他身上看到的可不只是武将的刚强果决,还有赌徒的心态。

他想得到权势,就不管不顾地去冒险,愿意去尝试危险的事。就因为这样,后来他靠着几万人马,就把大清给推翻了,自己取而代之。在袁世凯看来,这可不算谋逆造反,反而是顺应大势。

二、客观原因

袁世凯称帝那时候,他手里就七万大军。可这七万人的指挥权都归袁世凯,说白了,那可都是他的嫡系部队。有多嫡系?哪怕是朝廷,想调动他手下这七万大军,都未必能指挥得动。

再看曾国藩那时候,他手上虽说有五十万的大军,可他真正能指挥得动的也就十万人上下。从古到今,兵权都是兵和权合在一块的东西。不过曾国藩不一样,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声望实在是太高了,朝廷不得不防着他,所以就开始把兵和权给分开了。

所以,曾国藩虽说手里有兵,可他自己指挥不了,这和没兵也没啥两样。再退一步讲,哪怕这时候曾国藩带着他那十万大军造反,剩下的四十万大军也不一定会跟着干。

更过分的是,不但不响应,还起兵镇压曾国藩。这其实又回到前面说的那个原因——思想了。毕竟在他们的思想里就只知道忠君。

袁世凯就不一样,他可有底气得多。而且,他特别自信,觉得自己的兵只有自己能指挥得动。

三、时局不同

提起军队的支持情况,那就得讲讲当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了。曾国藩向来都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他的手段严厉也是在所难免的。

就因为这个,他可是得罪了老多的人。但得承认,不管是最开始的想法,还是最后达成的结果,那都是好的。可是你看看现在的大清,能有几个像曾国藩那样一直一心为国家的人?大部分人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那点利益。曾国藩在镇压运动里,那也是沾了不少鲜血的。

能这么说,只要曾国藩起兵造反,肯定有好多人会反对的。可别忘了当时大清的局势,那时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就像鼎的三条腿一样相互鼎立着。别的人先不说,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两人肯定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

别的先不提,光搞定这两个人就够让曾国藩头疼的了,地方军队和中央军那边还没算。

但袁世凯可就完全不一样。得说袁世凯生在了一个好时候,在他那个时期,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些事儿,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心的问题。

袁世凯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盘算,收买人心对他来说是必然之举。他这人做事很圆滑,在朝廷里有不少支持者。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岌岌可危,满人的统治势力日益衰落。袁世凯是汉人,就成了那时汉臣的带头人。

特别是后来袁世凯跟列强国家走得近了,得到了列强的支持,这一下子就让他离称帝又近了好大一步。

结语

曾国藩手底下有足足五十万的大军,可他能亲自指挥的没多少。从曾国藩留下的书里,应该就能看出他的想法,就算当年那五十万大军都能由他指挥,他也不会去造反的。

在他心里,一直都有着为臣的心思。可袁世凯,打从开头到最后想的就只有他自己。他俩目的不一样,再加上环境的影响,最后造成那样的局面也是有原因的。

7 阅读: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