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大闹白宫是演的!
泽连斯基此前的强硬态度,不过是装出来的罢了。
矿产协议,始终是要签署的。
乌克兰民众的利益,还是要被白宫拿去。
这不,美国才放了一句狠话,就让泽连斯基立刻转变了态度。

那么,美国说了什么?
泽连斯基又是如何回应的?
下一轮美乌谈判还会到来吗?
他的态度又为何忽然转变了?
特朗普还愿意进行下一轮谈判吗?
我们逐一来看看。
这件事还得从近期举行的欧洲峰会说起,因为它让泽连斯基认清了现实。
当地时间3月2日,由斯塔默牵头,泽连斯基、朔尔茨、马克龙等人参加的欧洲峰会在伦敦举行。
显然,这场峰会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对付特朗普?
值得注意的是,特鲁多竟然也来了。
欧洲人的峰会,加拿大来凑什么热闹?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目前有一个共同的对手:特朗普。

不过,他还是比较尴尬的。
从合影时他站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来。
从上图可以看出,前排站的是斯塔默、马克龙和泽连斯基,而特鲁多已经站到了二排。
另外,这张图也充满了现实,展示了什么叫做“墙倒众人推”。
由于朔尔茨没有取得连任,所以他的位置更是尴尬,已经不配站在前排,如果不仔细看的话,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哪儿。
再来看看他们谈了什么。
在会上,斯塔默表示,“尽管美乌之间暂时出现了摩擦,但美国依然是重要的盟友;虽然欧洲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也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所以泽连斯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现,欧洲人也不太靠得住,因为他们都不认为能够离开美国独自发展。
欧洲的这场峰会,本意是要应对特朗普和保护乌克兰,但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美国,还是不能单独为乌方提供保障。
这就是欧洲发展面临的窘境。
就在此时,美国又来添了一把火。
当天,“美安事务助理”华尔兹向记者表示,美国希望促成俄乌之间的持久和平,但不清楚泽连斯基的真实意图,他是否做好了准备;白宫需要一位能够与美国和俄方打交道的人,如果泽连斯基的意图明显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的话,那么这是一个严重得问题。

此外,美国“众院”也表示,要么他带着诚意重返谈判,要么就换其他人来完成这一任务。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不听话就换人,不是只能跟你泽连斯基谈。
可见美国各大重要人物,包括特朗普在内,已经对泽连斯基表现出了十分的不满。
这句狠话放下之后,泽连斯基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协议还是要签的。
同样在3月2日,泽连斯基在英国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上周与特朗普的会谈并不顺利,但他自信能够修复与美国总统的关系,如果再次收到邀请的话,他非常愿意返回白宫进行会谈,并签署矿产协议。
不过,泽连斯基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本轮谈判不能公开举行,不能再像上次一样在摄像机的包围下进行,而是要采取“闭门会谈”的方式。

为什么?
因为泽连斯基经过反思之后,总结了上次谈判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了一个答案:许多细节本来是可以商讨和让步的,但在公开场合中就无法讨论,因为舆论的影响力太大,传回乌克兰之后,对他本人及其团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他才会要求下一轮谈判“闭门进行”。
如此说来,矿产协议是必然要签署的,而且它的内容也早已敲定,并没有什么疑问。
现在双方谈不拢的问题,就在于泽连斯基要求美国承诺为乌克兰提供保障之后,才能签署协议,而特朗普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这就意味着美国后续还需要继续投入。
那么,泽连斯基的态度为何又转变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回味一下斯塔默说的那句话,就别有一番风味。

“欧洲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再来看看另一则消息,“英国同意借给乌克兰22.6亿英镑”。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看就可以得知,斯塔默这次是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
而且本轮峰会下来,欧洲已经做出让步,承诺给予乌克兰更多的保障。
泽连斯基的要求得到了部分满足。
所以他松口了。
这才表示愿意再次与白宫进行谈判。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另一个原因则比较明显,那就是美国已经开始威胁他,“不听话就换人”。
美国做得到吗?
当然做得到。

也就是说,泽连斯基之所以忽然改口,一方面是欧洲的让步,让泽连斯基的诉求得到部分满足;另一方面是美国的狠话,让他感到了威胁。
可以想到的是,只要有了台阶,美国也愿意再次邀请泽连斯基,因为签署矿产协议后,可获得的利益实在太大,特朗普作为一名商人,他不会因为一时之气而放弃长远利益。
那么,大家认为泽连斯基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尊重呢?
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为乌克兰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