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推荐]白箱-从动漫了解动漫的制作过程,与困境

自宅警备员 2023-02-21 09:36:50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动漫这个产业其实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可以说愿意做这行业的人真的都很奇怪,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可能就是爱吧。

故事内容

上山高中动画同好会的宫森葵、安原绘麻、坂木静香、藤堂美沙、今井绿等五位成员互相约好以后要一起制作商业动画作品。

两年半后,宫森葵顺利在武藏野动画公司担任制作助理的工作,安原则是同公司的新人原画师;而板木静香持续寻找声优的出演机会;藤堂美沙踏入3D的制作领域中;而今井绿则进入大学,以成为编剧为最终目标。

故事就是围绕在这五人身上,以制作两部动画的过程为基础,讲述这五人在生活与工作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这两部动画一部为原创动画,而另一部则是漫画改编的动画。

观后感

在看这部以前我就知道动漫是个很辛苦的行业,但看完这部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对于动漫的认知还太浅了。

动漫制作流程

这是第一个让我开眼界的点,虽然细想之下理所当然,但我从没想过原来动漫产业的分工那么的细。

首先,整部动漫里有个监督负责完成分镜与确认作品符合他的要求 — — 感觉有点像是影剧的导演;也有个制作管理负责让整部作品都能在时程内完成,而作品的剧情则是由编剧负责。

在分镜完成后,制作管理会负责把每集动漫分派给制作进行——制作进行需要确保他负责的集数能在制作管理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然后制作进行就会把分镜交给原画师,原画师会负责把分镜画成关键影格,然后再请动画师在关键影格中补上祯数以及修饰线条,让关键影格变成流畅的画面。

到这一步为止,这些画面依然是未上色的状态,于是上色师就需要将画面依照指定的色彩上色。 同时,动漫中需要3D呈现的部分也会由3DCG负责处理;当2D与3D的部分都完成后就会交给摄影师将所有画面合在一起,并且加入一些画面特效与滤镜让作品看起来更加完整。

以上这些都只是大致的流程,还有一些细项我也没有提出来,像是声优配音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搭配原画师或是动画师所画出来的画面配音,并不是已经完稿的流畅画面;除了上面这些职位以外,还有角色设计、作画监督、演出、制作统筹及制片人等职位;甚至制作进行在规划进度时,他所寻找的原画师或是其他人手可能都是靠他的人脉找到的,而不是全部都是使用在公司工作的员工。

当然,以一个已经成熟的产业来说,会有那么细项的分工根本是理所当然,但是在看这部前我没有具体想象过这分工实际上是怎样运作的,看到的时候真的是满满的惊叹 — — 原来我一直很喜欢的动漫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制作一部动漫所需要的人手真的好多

骨牌效应

骨牌效应是我觉得整个动漫产业之所以是爆肝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现今日本动漫是以季番的方式播出,但有些公司的人手并没有充裕到能在播出前就把整季动漫制作出来,于是通常在开播时只会预留两三集以防万一,其他集数都是在赶工状态。

到这边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我相信在影剧产业中也有些拍摄是这样进行的:在开播的同时拍摄后面的剧情。 但动漫产业中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前面集数出问题的话,后面集数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

假设一部动漫的日程与工作都已经规划好了,每个原画师以及相关产业的所有人员都拿到了自己极限的工作量并加以赶工,此时第三集的作画出现问题了,此集的原画师并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成品,如果交不出来的话就没办法让这一集动漫如期播出,此时后面也正在赶工的原画师会怎么选择?

或许有人会想说原画师应该不至于那么缺,缺到需要后面集数的原画师优先帮忙补前面缺失的画面导致自己的进度赶不上才对。

不过要先思考一下,原画师的薪水是以件计价,为了养活自己他们一定会在自己力能所及的范围内接越多项目越好,所以其实可以假设优秀的原画师都是难以负荷突如其来的案件的状态。

此时如果前面的集数出问题,谁会想接这个烫手山芋? 可以作画的时间已经被压缩了,可以拿到的价钱可能还会因为预算问题没办法抬更高,此时还会想要接手的可能就只剩一定得完成前面的部分才能如期播出后面集数的原画师了吧。

这状况从2020年新冠肺炎刚爆发时日本动漫产业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略知一二,想想有多少季番是因为新冠肺炎停播的?

从白箱的剧情来看,在动漫产业中要如期完成非常的困难,监督可能画不出想要的分境、原画师作画时突然怎么画感觉都不对、抑或是每个人员对自己作品的坚持⋯⋯总总原因让动漫产业与如期完成很难画上等号。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需要制作进行的存在吧,需要一个负责监督进度的人员,但也因为各个部位可能会有踢皮球的情况,让知晓各个状况的制作进行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如何在各个部门间协调,甚至在动漫快要无法如期播出时坚决地向监督提出降低质量的需求可能就是制作进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吧。

原创 v.s. 漫画小说改编

因为知道动漫产业的辛苦,所以其实我一直觉得在动漫界中漫画小说改编会是一个比原创还要更好的出路。 想想动漫光是要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就要花费多少功夫了,还要想出一个完美的剧情感觉真的太辛苦了。

在白箱的前半段就是在制作原创动画,这前半段可以说是应证了我的观点:监督因为想不出想要的结局而迟迟无法完成最后一话的分镜,所有角色都是监督与编剧创造出来的,角色的个性、特征大家都没有很熟悉,因此出现了许多沟通上的误会 — — 可能到了快要截稿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在监督心里这个角色的设定是这样子的。

虽然前面验证了我所说的动漫公司制作原创动画负担太大太辛苦,但后半段制作漫画改编时并我并不觉得他们有比较轻松。

如果角色设计与原作者所想要呈现的感觉不一样的话,基于尊重原著的原则,打掉重练是很正常的。 在这一段剧情中我不知道看到了多少他们打掉重练的段落,明明已经快要完成的作品却突然被告知要全部重画,这种无力感我不用亲身经历也知道有多糟糕。

更不用说当改编的作品还没完结,但动漫进度需要写到作品未完成的部分时要怎么处理了,监督需要想出一个原作者喜欢大众也能接受的结局,这结局还不能跟原作者还没想出来的结局相差太多,怎么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 — 这时候就会觉得当初钢之炼金术师的制作组真的是太太太厉害了。

当然,还有一些原作公司的要求需要配合,像是某漫画想要跟动漫同步完结导致动画公司不得不压缩动画质量让自己能尽量与漫画的时程配合 — — 虽然最后也因为真的来不及放弃了 — — 或是要求制作宣传影片等。

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感觉都会有其辛苦的地方,原创的好处是创作自由,动画公司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需要经过各方的意见;但是剧情架构可能就不会那么完整,靠一己之力写出来的剧本可能会有一些逻辑上的漏洞,而且在制作前根本不会知道观众买不买单。

而改编的好处是将作品建立在大众都能接受的剧情之上,可以说只要让它好好地动起来就能确保一定的销量;但观众与作者对这部作品都有一定的期待,并不能像原创一样那么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何符合大家的期待就是改编上很重要的一部份。

时代的与时俱进

大家在童年的时候应该都会看到一部很喜欢的动漫,进而喜欢上动漫这个二次元世界的经验吧?

随着时代的演进,现今的制作组相较于艺术价值更重视他的商业价值,导致整体市场越来越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与之相对的就是大多数作品都是「还不错」,但离「神作」依然遥远。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的作品真的会比较重视艺术价值,即使不符合消费者口味也仍然继续制作下去?

我觉得,现今还留存在消费者视线中的那些童年神作,确实是因为他有留存的价值才会被留下来;但这并不代表以前的作品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也不代表现今的作品会比以前的作品还要差 — — 因为以前重视商业价值的作品都随着时间被淘汰掉了,我们当然只看得到那些拥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何况,现在的大家依然是很认真的在投入动画这个产业之中,虽然有许多商业导向,一看就知道是为了卖周边的作品,但是时不时就会有一匹黑马脱颖而出,难道我们就要忽略那些黑马的存在吗?

除了作品的演变,白箱也有提到老一辈原画师的去留与2D和3D的冲突,不管是画风的改变还是技术的进步都为动漫产业注入许多活水,也可能会因此产生许多问题——但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整个动漫产业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赞叹剧组

最后的最后,真的很感谢制作白箱的动画公司P.A. Works。

毕竟他本来就是制作动画的公司,所以对其极其考究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我觉得他很厉害的是里面的很多角色与提到的作品都能投射到现实中人物或是作品,观众能从中找到细田守、宫崎骏、声优中原麻衣、茅野爱衣、或是钢之炼金术师、新世纪福音战士等痕迹。

这些小彩蛋对于熟知动画的观众们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礼物,也只有对业界那么熟悉的动画公司可以把这些彩蛋全部包成一部作品。

而白箱的剧情也没有因为这些彩蛋与信息量而显得逊色,明明是制作动漫的动画,跟打架等王道剧情完全扯不上边,却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热血,并因此而落泪 — — 就是因为有他们的爱,我们才有这些动漫可以看。

之后我在看动漫作品时,可能真的会认真看一下人员名单,而且看的时候可能都会带着感动与感谢的心情去观赏:谢谢所有动画业界的相关人员,因为有你们我才有很棒的故事可以观赏。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