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坟守不过四代”,清明节,为何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扫墓

佳佳谈美食 2024-04-05 09:22:49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将至,又到了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了,老辈人在家中,早就准备好香烛纸钱,只为等待着子孙回来,一起去祭拜已故的亲人和先祖。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清明节扫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没必要专门为扫墓回家,因此也产生矛盾的话题,清明节要不要回家扫墓?

​清明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节日,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可追溯至周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不仅如此,清明节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点,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民间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在老辈人眼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而清明节的主题就是扫墓祭祖,那又为何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清明扫墓呢?

郑强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祖坟守不过四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父母跟子女之间有感情,到了孙子辈感情仍然还在,但到了第四代,就没什么感情可言了,这是非常现实的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发生冲突时,我们又该如何待并处理这种冲突呢?这是值得现下的我们深思的问题。

至于,为何年轻人清明节越来越不愿意扫墓,应该与这4点有关?

​1.对传统文化的淡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现在文化的冲击和外国文化的入侵,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减弱,很多西方的节日大行其道,其重视程度甚至胜过了我们自己传统节日,这也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淡化。

传统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习俗、道德、信仰等,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英国诗人约翰•济慈说过:“传统是过去向未来的桥梁。”

​当传统与现代发生碰撞时,不应该想着抛弃,而是找到其中的一个点,珍惜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拥抱现代,但不盲目追求现代,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指导现代生活。

2.对清明节认知程度不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笔下的清明,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走在路上心事重重,充满了悲切和哀思之情,而现在过清明节,就像过一个普通节日,这是对清明节认知程度不足。认知的不足,就造成年轻人觉得清明节过不过无所谓,扫墓是一种繁琐、陈旧的传统习俗。

​要知道清明节自古就是祭祖大节,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铭记历史的重要日子,它不仅是一个祭祖扫墓的日子,更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日子,往小家来说,就是缅怀先祖,感恩行孝,往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体现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日子。因此我们应该增强清明节的文化传承意识,把清明节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3.人情的淡漠

现在的社会,出现断亲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以前亲戚族人之间是非常亲近的,而现在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次,感情也就慢慢的淡散了。

​清明祭祖扫墓是给先祖扫墓祭拜,而这些先祖大多都是见都没见过的,更别说有感情了,现在的年轻人连亲戚都不愿意走了,还会特意跑回去给从没见过面,没有一点感情的先祖祭拜扫墓吗?所以人情的淡漠也是年轻人不愿回家祭祖的原因。

4.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追求物质享受,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认为没必要的事情上。而清明祭祖扫墓在年轻人看来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清明节有3天小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专程回家扫墓祭祖,不仅要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还会有一笔不小的花费,这对现在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劳神费力,因此会选择清明不回家扫墓,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清明节快到了,年轻人不愿意回家扫墓有多种原因,同时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碰撞。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既要尊重年轻人的选择,也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自身做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人间烟火,风味长存,关注我,与美味相伴,与快乐同行,你对现在年轻人不愿意清明回家扫墓有哪些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