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外长在北京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会谈,这场原计划两小时的会晤因双方深入探讨多个敏感议题而意外延长。日本外相岩屋毅走出会场时脸色凝重,向中方提出了一项明确要求:所有问题必须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这一要求背后,折射出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和双方寻求突破的决心。
此次会谈正值石破茂新政府上台后,中日关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会谈一开始,双方就打破了常规,直接切入近年来困扰中日关系的痛点。中方外交部长王毅开门见山,提及在日中国人遭遇的不测事件、核污水争议、日本自卫队问题,以及安倍、岸田政府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取向。面对这些尖锐问题,岩屋毅没有回避,而是正面回应了中方的关切。
在台湾问题上,岩屋毅明确表示“尊重并理解”中方的立场,这一表态在日本政坛实属罕见。然而,会谈并非一帆风顺。王毅外长强调,日方必须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在台湾等敏感问题上重信守诺。这番话背后,透露出中方对日本近期一些举动的不满。尽管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会谈还是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岩屋毅在会谈中宣布,日本将放宽中国公民赴日签证措施,推动青少年交流互访,并建立更多友好城市。这些举措无疑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岩屋毅就历史问题作出了“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并承诺继续秉持“村山谈话”立场。这份在日本投降50周年时由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发表的讲话,明确承认了日本“殖民统治”和军队“侵略”的历史事实。日本新政府重申这一立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会谈中的分歧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岩屋毅虽然表达了尊重和理解,但并未明确表态支持中方的立场。这种模糊的态度让外界对中日未来在台湾问题上的合作与博弈充满了不确定性。中方则坚持认为,不会放弃包括必要时使用武力在内的所有手段来实现统一。台海问题是此次中日外交对话中最为突出的争议点。
除了台湾问题,双方还就核污水排放、日本自卫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方对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表示严重关切,要求日方确保排放过程安全透明,并充分考虑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岩屋毅则回应称,日本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安全规范进行核污水排放,并愿意与中方保持沟通。
在军事领域,中日两国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军事交流,但双方之间的军事互信尚未完全建立。日本自卫队近年来在军事装备和训练上不断提升,引发了中方的关注。中方强调,双方应加强军事互信,避免误判和冲突。岩屋毅则表示,日本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合作增进两国军事关系。
此次会谈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未能达成完全一致,但双方均展现出了寻求突破和改善关系的诚意。岩屋毅提出的“和平对话”要求,反映了日本新政府谋求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中日两国作为近邻,改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未来,中日两国应继续通过对话和合作,增进互信,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