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血缘决定的,而是用心浇灌的

初心体育追梦人 2025-02-05 23:53:57

我的名字是李琳,今年38岁,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的生活,淳朴却充满艰难。六岁那年,父亲因意外离世,那时母亲不过三十出头,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她瘦弱的肩膀上。

我的弟弟李杰比我小两岁,从那以后,母亲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辛辛苦苦养活我们姐弟俩。小学毕业时,我的成绩不错,但家里实在无力支持我继续读书。母亲硬是咬牙让我读完初中,却没办法再坚持让我念高中。

14岁那年,我随村里人到了广东打工,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母亲是个要强的人,从不向人诉苦,但我们都知道,她的日子实在太难了。

后来,村里一位长辈介绍了一个叫张大山的男人。他比母亲大五岁,从未成家,也没有孩子。他是个木匠,话不多,却非常实在,对母亲和我们姐弟格外照顾。16岁那年,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嫁进了张大山的家,生活开始有了转机。

刚开始,我和弟弟并不愿亲近他,甚至有些排斥。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男人用行动慢慢融化了我们的心。他对母亲体贴入微,无论农忙还是我们姐弟生病,他总是默默分担。村里人都说母亲命好,遇到这么一个好男人。

张大山的木工手艺很好,但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尽管如此,他一直默默为我们付出,从来没有一句怨言。第一次去广东打工时,他亲手为我做了一个木箱,说是让我装些顺手的东西,这样想家时有个寄托。我弟弟的学费,也是靠他一笔笔木工活挣来的。

虽然生活清贫,但因为有了张大山,我们一家人的日子总算不再那么艰难。20岁那年,母亲生下了她和张大山的女儿——我的妹妹张小梅。小梅的到来让这个家更加温暖,而张大山对我们姐弟的关爱却没有因为小梅的出生而减少,反而更加用心。

两年前,母亲因胃癌晚期离世。临终前,她拉着我的手叮嘱道:“琳啊,你和杰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你们张叔。他这些年不容易,咱们欠他的,不能忘。”我哽咽着答应,却没想到母亲去世后,张大山执意回老家独居。他说:“孩子们都大了,我一个外人,住在这里也不合适。”

这一别就是两年。这两年,我总想着接他回来,却总被各种事情拖住。眼看快过年了,我终于下定决心亲自去请他回来。

那天,我驱车前往他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到村口时天已擦黑,我远远看见他拎着木头和钉子从屋里出来。那一刻,我的心里一酸。这几年,他苍老了许多,瘦了很多,满头黑发早已白了大半。

“张叔!”我喊了一声,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腼腆的笑容,“琳啊,你怎么来了?”

“快过年了,我来接您回家!您一个人在这里,怎么过得下去?”我快步走向前,心里满是心疼。然而,他却摆摆手,说:“我习惯了,这里安静。再说,回去只会打扰你们一家,也不好。”

他的话深深刺痛了我。面前这个陪伴我们23年的男人,竟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外人”。晚饭时,我留意到他餐桌上的菜很简单,只是几样腌菜和一点腊肉。他边吃边问起弟弟和妹妹的近况,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点头。

我告诉他弟弟的工作和妹妹的学习情况,他听了很高兴,但当我再次提及接他回家时,他却轻轻摇头说:“琳啊,我知道你们孝顺,可我年纪大了,住在一起也不方便。再说,我一个农村人,去城里也不自在。”

“张叔,您是我们家的人,怎么能说这种话?”我急了,“我妈去世前特意叮嘱我们要照顾您,您还记得吧?”

张大山低头沉默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琳啊,我知道你们对我好。可我是个没用的老头子,跟着你们只会添麻烦。”

听他说完,我忍不住落下泪来:“张叔,如果没有您,哪有我们姐弟今天的生活?当年没有您,我哪有机会读书打工?没有您,弟弟的学费怎么凑得齐?您知道吗,小梅每天都在念叨着您,说过年一定要给您拜年!您这样待着,我们怎么能安心?”

他听了我的话,终于抬起头看着我。我分明看到他的眼眶红了,唇角微微抽动,却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一早,我坚持带他回城。他嘴上依旧推辞,但看到我坚持的态度,最终点了点头。整理东西时,我发现他家中几乎没有像样的财物,只有几件旧衣服和一些木工工具。

“张叔,您一个人在这里,这些年不觉得孤单吗?”我忍不住问,他却笑了笑说:“孤单是有的,可我习惯了。这儿有你妈的影子,我在这里,心里踏实。”

听到这话,我的心再次一阵酸楚。母亲去世后,他把所有的思念都埋在了这个小山村里,连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都无法相比。

回城的路上,他一直沉默,只是看着窗外发呆。到家时,他突然问我:“琳啊,你说,如果你妈还在,会不会嫌我没用?”

我再也忍不住泪水,握住他的手说道:“张叔,如果我妈还在,她一定会高兴。她知道您这么多年为我们做的一切,早就把您当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他闻言顿时泣不成声。那年春节,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弟弟敬酒,妹妹撒娇,连我的丈夫都亲切地叫他一声“爸”。他笑得很开心,眼里却泛着泪光。

后来,他渐渐适应了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嘴上总说自己没用,却天天早起给小梅做早餐,还会帮我丈夫修修小东西。他还是那个默默付出、不善言辞的张大山,但在我们心里,他早已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母亲走了,但她留下的爱却一直都在。张大山用23年的时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不是血缘决定的,而是用心浇灌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