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你知道吗?
反正我是刚刚知道,毕竟作为一个搬砖族真的没有这个闲工夫去关注每天是啥节日,毕竟这个节日又不放假。
作为你最善解人意的朋友,我帮你找来了答案,请看下图...
我听那些专家们说,棍棒教育反应的是家长的无能和无助。
我觉得这些专家们说得特别有道理,但凡我能有一点办法,我都不愿意用打骂来惩罚孩子。谁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
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
对不起我要唱反调了。
“能不动手,尽量不要动手,如果实在忍不住了,该打就打吧!”
我承认专家们说的都是对的,我也承认打孩子会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伤害。
但是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什么动不动就自杀跳楼的我们就不说了,就那些杀人强奸、放火烧山、杀父弑母的的就够我们吃一壶了。
如果你们的那些鸡汤有用,我们也不至于打孩子。如果你们那些鸡汤没用,也就别怪我们打骂孩子,我们总不能等到孩子成为十恶不赦,变成无药可救的时候再去管教。
我们承认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家庭。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的打骂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但是过度的打骂反而会让孩子起到逆反心理。
悄悄分享下我的打骂经验,突然感觉自己好邪恶,国际不打孩子日竟然在这里教你怎么打孩子。
1、注意场合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尊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地打骂孩子。
人多的场合不打骂孩子,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不打骂孩子。给孩子留面子,也给自己留冷静的时间。
研究发现在一些于公共场合遭受父母殴打的孩子身上会出现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他主要源于爆发性伤害,还会在相当程度上诱发其他心理问题,比如极度消极、拒绝社交、甚至自杀、自残倾向。
如果你觉得孩子已经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就把孩子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去教育。
2、注意分寸
打孩子也不是随便打的,像一些致命的部位,更是碰到不能碰。打后脑勺可能会引起呼吸衰竭;打太阳穴可能会影响视觉神经发育不利甚至死亡;拧耳朵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打屁股会伤害孩子脊椎。
对于孩子来说,成年人的力道是致命的,有时候你觉得只是轻轻打了一下,孩子却会感觉到非常的疼,我老婆就是,她觉得她只是轻轻掐了我一下,其实我是很疼的。这个力度自己决定,把孩子打痛即可,没必要狠狠地揍。
我们家的规定就是:只能打手掌手背,而且是在夫妻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惩戒。
对于打骂孩子一定要慎用次数,不要让孩子觉得犯了错,大不了挨顿打就可以了,反正你又打不死我。打骂永远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变得更守规矩。
3、事后安抚
打人终归是不好的习惯,打完孩子一定要给孩子道歉。
我们打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打孩子发泄。
这时候事后安抚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完全决定了你这顿打是否有效。
安抚孩子的时间一般在孩子哭了几分钟以后,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就要开始安抚孩子了。
安抚孩子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数落孩子的错误,而是要一上来就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你爱她;接着把孩子的思路往父母身上引,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情绪;最后一步就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错误,然后我们给以答复和方向。
讲到情绪,给各位小伙伴们推荐一本我们家自己读过的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一个围绕一只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黑色混合小怪兽展开的绘本故事书,在这本书中我们会认识到自己的各种情绪、快乐、难过、害怕、生气、平静,情绪没有好坏,这些都是我们真实的自己。特别推荐家里有3到6岁宝宝的家庭购买。
4注意事项
打孩子切忌混合双打,一定要有一个人保持冷静;打孩子不要带有情绪,记住你只是在执行惩罚,即使你再生气也不不可以,把情绪带进惩罚容易把孩子打伤;孩子6岁以后就尽量别打,会伤害到孩子年幼的自尊。
打孩子是为了惩罚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是虐待孩子,注意分寸,注意方式。
关于打孩子这件事,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只是将从书上网络上学到的育儿知识与自己的育儿感悟融合在一起,你说让我完全不打不骂,原谅我做不到。
不过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能不打还是不要打小孩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编写不易,点个赞加个关注呗!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
我是Fa木头叔叔,你身边的奶爸朋友,跟我做朋友,养娃路上没烦恼。
本文由Fa木头叔叔原创,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