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2025年4月10日,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签署决定书,将对叙西部沿海地区袭击与冲突事件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工作期限延长三个月。这是该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公开获得延期。尽管沙拉强调此次延期为“最终期限”,调查必须按时提交最终报告,但在国际社会眼中,这一延迟决定更多地引发了质疑而非信任。

本轮调查源于今年3月6日拉塔基亚省爆发的武装袭击事件。那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打破了叙新政权试图建立的短暂秩序。据官方通报,袭击目标是叙新政权安全人员,而袭击方则是忠于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残余武装力量。这一事件在短时间内引爆连锁反应,战火迅速蔓延至塔尔图斯、霍姆斯与哈马四省,成为叙利亚新旧政权之间最激烈的一次正面交锋。
3月14日,总部设在英国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发布的一份独立报告指出,这场冲突造成了约1500名平民死亡,指控新政权下属武装“当场处决大量无辜百姓”,这使事件性质迅速从权力博弈演化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然而,直至今日,叙新政权始终未对外公开冲突中确切的伤亡数据,也未正面回应国际组织提出的指控。
在此背景下,调查委员会的公信力成为焦点。该委员会虽名义上为“独立”,但其运作机制、人员构成和对外信息发布渠道均受制于沙拉政权。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其功能更像是政权对外安抚舆论的“安全阀”,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追责工具。此次工作期限延长三个月,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在拖延时间、等待国际关注度降低,最终以一份“政治正确”的报告草草收场。

延期三个月,看似给了委员会时间查明真相,实则可能是为掩盖真相提供空间。调查并非拖得越久越接近事实,相反,在战火尚未完全平息、证据链条还未被彻底破坏的“黄金时段”,调查的即时性与时效性才是真正关键。尤其在大量受害者可能被新政权武装杀害的指控背景下,每一个失效的时间窗口都可能意味着证据的丢失,责任的逃脱。
沙拉政府将此延期标榜为“审阅报告后批准”,但外界并未获知该委员会提交的初步报告内容。这等于在没有公布任何初步调查结果的前提下,自行决定调查延续,反而显得更加不透明。如此操作,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类似“自我调查、自我免责”的案例。叙政府曾在巴沙尔时代多次承诺就人权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却屡屡以“查无实据”或“责任不明”结案,几乎从未对国家暴力行为作出实质性回应。
在叙利亚这片长期饱受战争蹂躏的土地上,每一次政治斗争的背后,几乎都裹挟着平民血泪。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内战开始,叙利亚已历经近15年的战火。虽然巴沙尔政权的垮台让国际社会一度对“新叙利亚”抱有希望,但沙拉政权上台以来的表现似乎并未摆脱“武力维稳、舆论控制”的老路。此次冲突以及后续处理,更像是“旧酒换新瓶”,暴露出新政权在维稳问题上的焦虑与强硬。

沙拉一方面高喊“全国重建”“民族和解”,另一方面却对西部地区的真实情况讳莫如深。这种表面稳定之下的高压政策,正在不断积聚新的不满与裂痕。而调查延迟,更将国内外对其执政正当性的信任一步步耗尽。
如果调查委员会最终如预期那般不了了之,甚至替政权“漂白暴力”,那么沙拉政府将不仅在国内彻底丧失道德权威,在国际社会也将彻底失信。而更为可怕的是,对平民生命的漠视会被制度化,未来的冲突将更凶残、更无底线。
叙利亚不需要一个“更擅长掩盖”的政府,它需要一个能够面对伤痛、承认过错、推动和解的领导层。而这场西部冲突的调查,是对沙拉政权最大的考验。如果连这场血案都无法交代清楚,那么所谓的新政权,也不过是旧体制的翻版,换汤不换药。三个月后,这份报告将是沙拉给全国、也给世界的一张“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