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都期望能够走到更高处,看到更美好的景色,享受更优越的生活,但每个人能够走多远,都是个“未知数”。
高等教育的推动下,高学历人才数量也“水涨船高”,本科学历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连带着硕士生的“含金量”也略显下降,但博士生却仍然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只不过,想要成为博士生,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尤其是理工类专业,自身没有足够的天赋和能力,是很难走到最后的,更何谈顺利毕业呢?
“选择与自己和解”,北大学生选择“博转硕”,一番感慨被赞清醒!在多数人眼中,硕士生、博士生常自带“光环”,接受着更高等的教育,自然在各方面也能够占据优势,比如就业、生活以及薪资待遇等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是不唯一的。
学习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一定的兴趣和热爱,才能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坚持走到最后,但若是对未来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的话,那即使读到博士,也可能会面临着“难题”,恰如浙大博士“孟伟”一般,一手好牌打稀烂。
一位北大学生陆同学,自述凭借着前1%的优异成绩,成功保送北大直博生,但读博三年后,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博转硕”,也让人忍不住疑惑:明明可以坚持下去拿到博士学位证书,为啥非要“下沉”自己呢?
再看陆同学的自述,他认为读博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光”,反而更像是坐过山车到了“顶点”后,走上了“下坡路”,并且还是急速向下俯冲的那种,而当他想开后选择“博转硕”,才感到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掌控权”。
拿到硕士毕业证书后,他便获得了几个不错的offer,而他选择进入了杭州某大厂,虽说有同学劝他,别那么早进入“天坑”,但在他眼中,在大厂起码能够感到35岁,即使会被裁员,但也能够有“n+1”的赔偿,若是继续读博的话,大概率要继续科研,薪资待遇还不一定有大厂的高。
虽说他选择“博转硕”的决定,让导师、同学以及家人等都不理解,但他决心已定,他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而他也感慨:很庆幸自己跳出了“来都来了”的惯性,并选择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凡!
不得不说,北大学生选择“博转硕”,看似很不明智,丢掉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选择硕士很可惜,但当自身对科研失去兴趣,想要改变生活方式,那有时候放弃并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及时止损”。
而陆同学的一番感慨也被赞清醒,网友也直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也是很明智的选择!还有的网友表示:人生就是不断的与自己和解并斗争,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思想和言语之中!
的确,能够成为“直博生”,是诸多人梦寐以求的“天花板”,但真正能够适应读博生活的人却并不多,拿到毕业证也并不轻松,而当感到自己不适合科研生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何尝不是换一条新赛道呢?总比“不撞南墙不回头”要强得多!
懂得“及时止损”,是很重要的能力就业环境并不景气,虽说硕博生能够占据不小的优势,但“年龄”也是个不小的问题,等到博士毕业后再找工作的话,那也可能会错过许多良机,说不定比自己年龄小的,可能是自己的“上司”,那也会很尴尬了。
大学生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学会及时止损,让自己成长的更优秀,可别明知道不适合还在那里硬撑,殊不知“强扭的瓜不会甜”,不过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罢了。
更何况读研读博的生活,也不亚于“职场”,导师更像是学生的“老板”,所以大学生也要掌握好“生存法则”,尽量将自身利益变得“最大化”,可别任由损失出现还不加以挽救,那也会悔之晚矣。
写在最后:科研的道路是孤单且漫长的,若是对科研没有足够的热情,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而且自身的学术水平能力,也与毕业相挂钩,学生可要保持清醒,知晓什么道路更适合自己,争取少走“弯路”,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闪闪发光”!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