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童谢彦波赴美求学,论文指出诺奖级导师之误,随后被迫回国

冬瓜talk历史 2024-11-20 15:40:19

文|冬瓜

编辑|冬瓜

一起看文前,请点击“关注”按钮,后续有更多好文奉上!

上世纪70年代,有三位家喻户晓的神童: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今天就讲讲谢彦波的故事。

他曾在美国攻读博士,却和自己的导师发生摩擦。导师认为,谢彦波比自己还傲气,谢彦波更是在论文中毫不避讳地批评老师的理论。

那么,谢彦波后来怎么样了?

图|谢彦波

就读物理系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开始招收超常儿童。那一年,学校宣布少年班:“要跑步奔向祖国的未来”,还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办学理念。

谢彦波入学时,刚刚11岁。他在少年班时,表现得还算优秀。他学习认真,不需要老师催促。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少了,他还会主动多做一些。

谢彦波是湖南益阳人,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卫生工作者。他刚出生时,因为父母工作忙,无力照顾他,他便被送到乡下奶奶家。

直到6岁半时,谢彦波才终于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了。

如果说从小到大,谢彦波和同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十分贪玩。什么滚铁环、斗鸡,他一玩就上瘾。有时候,甚至忘记回家吃饭。

为此,谢彦波的父亲改变了教育方式。从前,他信奉的是棍棒教育,现在他用的是寓教于乐的方法。后来,谢彦波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还没讲授的内容,他也会提前预习。

可以说,谢彦波将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面。有时候,他甚至忘记了洗脸洗脚。

父母经常给他寄钱,让他多买点吃的,或者多去街上逛逛,看看电影或者买买东西。可是,谢彦波很少花钱,除非去买书、买文具和剪头发。

有一次,谢彦波回老家度假,老师为了让他好好休息,没有布置学习任务。没想到他自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任务,每天坚持学习。

有人以为,学习勤奋就是不睡不玩,甚至熬夜打疲劳战。

其实并不然。

图|少年班的学生

谢彦波在少年班并不感到学习负担重,很多学生都会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关键在于把基础打牢。

少年班的学生们,白天有4节课。课上,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对每个概念、每条公式都研究得非常清楚。因为基础打得牢,他们做作业非常快,不一会儿就能完成。其余时间,他们基本上都会去图书馆看书,或者自学,再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有时候,学生们也会聚在一起,研究难题来做。不过,像谢彦波一样的天才儿童,他们不会盲目地做题,更多的是钻研问题。

比如,谢彦波喜欢看《水浒传》。从前,他觉得看小说浪费时间,可自从上了少年班,他反而会花更多时间看小说。

按照谢彦波父亲的话来讲,不能让孩子只盯在一个点上,而是要扩大他的知识面。

谢彦波的班主任也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看小说,李政道教授曾访问过少年班,他讲话时也强调一点:“看书的面要很重要,要广。不能局限于科技书,也要看文艺小说,科学幻想小说。”

图|李政道

李政道还尤其指出,语文很重要,牵涉到看书、表达能力等很多方面。

1974年,李政道就曾向毛主席、周总理提出过,科技理论人才也可以像体育和文艺那样,从小选拔培养。自从少年班办起来后,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日本《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外国记者还专程来中国采访过谢彦波等人,有的还上了电视。

李政道用事实说明,如果想在理论物理方面作出大成果,一般都是在二十多岁搞上去的。所以,学生应该在十九岁左右大学毕业,开始做研究工作。

再往前推,十五岁要进大学,才可能在二十三四岁搞出成果来。当然,再晚一点也可以做些工作,但会很吃亏。早一点,可以占点便宜。

在少年班学习一年后,谢彦波选择了物理系。

虽然自理能力有点差,但谢彦波已经是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了。不得不说,谢彦波天资聪慧,成绩一直很稳定,一直到毕业。

虽然谢彦波毕业了,但他的班主任对他很担忧。整个班级里,谢彦波的人际关系课,还有心理健康课,一直是排在班级后几名。

图|天才少年们

“他们在上学时没有养成好心态,没有平常心。”

没想到,老师这句话一语成谶。

赴美留学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在他15岁是,去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攻读硕士。18岁时,谢彦波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原本被看好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却因为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没能拿下来。

后来,谢彦波去了美国。

在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原来,自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他便一直跟着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安德森曾在197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外人眼中,他是深邃且傲气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傲气的人,评价谢彦波,却是“他比我还傲气”。

图|菲利普·安德森

谢彦波年轻、有才华,按照李政道从前所说,他占据了天赋和年龄优势。按照这个轨迹成长的话,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理论物理的大师。

倘若还有些运气的话,谢彦波很有可能成为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不过,谢彦波身上也有限制他发展的枷锁。谢彦波认为,他和导师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导师不喜欢他的论文。

原本是两人之间的矛盾,可随着时间延长,谢彦波和导师不睦成了留学圈的公开秘密。就在这时,美国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北大一名留学生杀死了自己的美国教授。

也正是在这时,谢彦波和美国导师的事被人们提了出来。

有传闻说:谢彦波曾经暴力威胁过安德森,具体是用手枪还是菜刀之类的,并没有确切说法。为此,有记者曾向谢彦波求证,他却坚称没有。

不管怎么样,谢彦波的留学生活即将结束了。

回国任教

中国科技大学的副校长让谢彦波回国,这件事后来在中科大内部有颇多争议。

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同是少年天才的干政。他和谢彦波的经历颇为类似,都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学的也都是理论物理。同样,他和导师的关系十分紧张。

图|干政

干政回国后,中科大一位物理系的主管老师找到了他,说可以让他回校继续读博。不过,被干政拒绝了。几年后,干政似乎想通了,想回母校工作,可当时中科大要求聘用条件是博士,干政自然不符合。

相比之下,谢彦波更“幸运”一些。

回国后,谢彦波以硕士身份接受了母校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后来,他结了婚。因为没什么钱,他只分到一套小房子。之后的十年,他和妻子一直蜗居在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