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外交新一轮热潮中,多名欧洲政要访华,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等,这让中欧关系出现了改善契机。
然而,这个情况没有持续多久。进入5月份,欧洲对华态度又出现了变化。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正在讨论一份制裁名单,其中有7家中国企业。据悉,欧盟对中企动手的理由,是后者“对俄出口可制造武器的设备”,因此被认为在“支持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中企中有4家已经被美国制裁。此外,欧盟准备制裁中企的借口,也跟美国污蔑中国“军援俄罗斯”的内容如出一辙。若欧盟真的制裁中企,必然造成中欧关系进一步紧张。
与此同时,作为欧盟两大龙头之一,德国对华态度已经大变。应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邀请,中国外长秦刚访德。在今年4月,贝尔伯克曾访问中国,第二个月中方就进行回访,展现了满满的诚意。然而,德国却辜负了中国。
就在中德外长会谈中,当着秦刚的面,贝尔伯克对中国发出警告,称若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就等于“站在入侵者一方”。她还宣传,全世界都不得与俄罗斯进行战争相关的贸易。
贝尔伯克这番话,就是施压中方“必须站队西方”。对此,秦刚外长再次强调中方的立场。其一,不向俄乌冲突任何相关方出售武器,不参与也不拱火冲突,而是提倡和平,推动和谈。
其二,中俄正常贸易不应被指责,中方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必要时将采取措施,坚决维护中企正当权益。
其三,德国应保持理性,发挥引导作用,为构建有效、可持续、均衡的欧洲安全体系提供方案。
然而,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大变。就在中德外长会谈之际,德国总统朔尔茨在“欧洲日”活动上,声称“中欧竞争和对抗色彩越来越浓厚”。欧盟为了“去风险”,应当尽快减少“对华依赖”。
朔尔茨这番话,证明他已经放弃了默克尔时期的对华务实方针,选择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要知道,去年朔尔茨才访问中国。然而随着中美博弈加剧,朔尔茨也不装了,不再从理性角度看待中欧关系。
个人认为,德国对华态度大变,主要出于三个原因:首先,美国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价值观”和文化等方面,欧洲与美国关系密切,很容易受到美方影响。其次,欧盟一直想要在俄乌问题上展现存在感,多次试图将中俄捆绑,发表“中国军援俄罗斯”等虚假言论,试图通过这些方式让外界忽视他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无能。其三,欧盟迫切想要展现自身“团结”。随着俄乌冲突爆发,能源危机出现,欧盟内部分歧越来越大,马克龙又喊话“不做美国附庸”。这些情况,使得欧盟内部分歧更大。
不过,在对华关系上指手画脚,德国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对朔尔茨政府企图“去中国化”的操作,秦刚外长直接用“三去”戳破德方真实意图。秦刚外长指出,所谓的“去风险”,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来达到“去中国化”之实。
实际上,德国的做法,就是“对华脱钩”。秦刚外长提出的“三不”,不仅是解读,也是对德国等欧盟国家的警告。若欧盟执意进行所谓的“去风险化”,就是切断中欧合作和机遇,损害双边关系稳定,这只会堵死欧洲的发展道路。
中国对欧洲有很大的诚意,不应当被辜负。中方欢迎一切对中欧互利共惠有帮助的机会,但绝不容忍欧洲“吃饭砸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