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恩师孙海平现状:两省都给发工资,每日2包烟,70岁仍硬朗

代容看娱乐趣事 2024-11-04 02:30:19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文|条条大路都致富

编辑|条条大路都致富

平淡的不平凡

要说起孙海平老人的不平凡,首先得从他那份平凡的履历说起。一个出身于江苏农村的普通人家,在他年少无知的岁月里,恐怕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全国闻名的体育名家。

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偏远的农村,孙海平自幼就生活在一个与体育绝缘的环境中。农活、做作业,再加上和村里的小伙伴肆意嬉戏,这就是他儿时最普通不过的生活。

唯一与体育略有瓜葛的,大约就是他经常光着脚丫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时,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速度和爆发力。不过作为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自己并未太过在意这一点。

直到上了小学,孙海平的体育天赋才真正崭露头角。举凡跑步、跳远这些项目,他总是能够轻松甩开其他同学,成为操场上最亮眼的存在。

家人和老师见状,意识到孙海平对体育确实有着不凡的天赋。于是在家人的支持和老师的鼓励下,孙海平渐渐爱上了田径运动,而这份喜爱,也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穷小子的田径梦

初中毕业后,孙海平怀揣着自己的田径梦想,踏上了前往南京体育学院的路程。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穷小子,能够考入这所著名的体专院校,着实不易。

不过孙海平并没有就此满足。进入大学后,他又遇到了人生的新挑战——由于孩童时期长期挨饿、营养不良,他的身高、体重都远逊于常人,在一众天之骄子当中显得格格不入。

面对严峻的现实,孙海平并没有气馁,反而愈加刻苦。为了弥补自身的短板,他日复一日地卯足了劲,每天坚持高强度的力量和耐力训练,以期能尽快赶上甚至超越其他人。

就这样,在南京体院的八年里,孙海平一直活跃在跑道上、场地上,锻造着自己的意志和体能。曾几何时,他的身材、体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运动员。

大学期间,孙海平多次夺得跳远、铅球等项目的全国大赛冠军。同时,他对于技战术的领悟力和执行力也远超常人,被誉为"天之骄子"。看似一切都风顺顺利,孙海平也希望能在大学毕业后一圆自己的运动员梦。

然而现实往往残酷无情。大四那年,孙海平遭遇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打击——因为体型发育的个体差异,他无缘被国家队相中,从此与职业运动员的梦想渐行渐远。

就在人生的道路仿佛陷入迷雾之时,孙海平并没有止步不前。心中的那份对田径的热爱,让他下定决心要在这条道路上一走到底。于是,在导师的开导下,他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教练的职业道路。

人走错路一步步,步步为营造化。孙海平就是在田径执教的这条道路上,一点一点打磨自己的心智和意志。

197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孙海平就远赴广东省惠州市,开启了自己的执教生涯。作为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年轻教练,孙海平最初的履历并不光鲜亮丽,只能从基层做起。

但正是在惠州的这段磨练中,让孙海平学会了做一名资深教练必备的基本功。无论是场地勘察、备课准备,还是基础理论的掌握,孙海平都下足了功夫。

孙海平教学有条不紊,严谨作风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然而,仅仅教书育人还远远不够,更大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1984年,孙海平接到了中国田径队的召唤,正式被委以重任,受命执教国家跨栏梯队。这无疑是孙海平事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国家队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孙海平体会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首先,对手实力相当雄厚,国内其他省市也是人才荟萃;其次,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也更加复杂,培养的难度加大。

不过,在一路走来的锤炼下,孙海平早已练就了过人的毅力和韧劲。他从未对任何困难手软气馁,每天都竭尽全力投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孙海平的教学方式严谨有序,讲究科学,同时也不乏灵活多变。他深知每个运动员的体质和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大力倡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对于有特殊体能的运动员,孙海平会专门为其量身定制训练方案;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运动员,他会更多雍容守候。总之,在孙海平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值得被用心对待和呵护。

"中国跨栏教父"的铺路石

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流逝。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跨栏项目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孙海平作为国家跨栏教练组的领军人物,他深知只有从根本做起,重新打造人才梯队,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窘境。

于是,孙海平动身奔赴全国各地,广撷英才,孜孜不倦。通过数年的摸底遴选,终于在全国各地汇聚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年轻跨栏新星。

从此,孙海平像一位慈父般,将这些年轻人紧紧地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无论是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是实战练习的指导,孙海平都亲力亲为,毫不保留。

同时,为了给年轻队员树立标杆和激励,孙海平还专门请来了时年已经耄耋的资深跨栏健将。这些老将曾经也是叱咤国内外赛场的顶尖高手,如今被孙海平重新托起,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

在孙海平的悉心呵护下,国家跨栏队渐露锋芒。一批又一批新人不断成长壮大,为中国跨栏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一颗"跨栏明珠"也终于在孙海平的眼前熠熠生辉——他就是刘翔,被孙海平誉为"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运动员"。

刘翔之所以能够后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孙海平实在是功不可没。他不仅是刘翔成长道路上的亲师,更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孙海平的倾情教导下,刘翔从一个普通的校园体育生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顶尖跨栏健儿。与此同时,孙海平也通过刘翔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田径梦想。

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7年大阪世锦赛,刘翔在这两个重要的国际赛场上,一次次创造奇迹,书写辉煌。台前台后,都有孙海平默默的付出。

正是有了孙海平等一批杰出的教练员无私奉献,才有了属于中国田径的"世纪腾飞"。也正因如此,孙海平多次被冠以"中国跨栏教父"的美誉。

寻找"刘翔第二 "的荆棘路

功成名就之时,并非就意味着孙海平的职业生涯也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事实上,他一直在满怀憧憬地期盼着中国跨栏事业的下一个辉煌时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出,无缘在家乡实现梦想。这对孙海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看着他泫然欲泣的模样,我们不难想象他对这份事业的那份专注和执着。

尽管刘翔最终止步于北京,但孙海平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一直在寻找和等待,寻找下一个像刘翔一样的天才苗子,等待中国田径新的高峰到来。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2023年。岁月无情地在孙海平的面庞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头发已然全白,面容也变得苍老憔悴。但这位已经69岁高龄的老人,依然每日活跃在中国田径的最前线。

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孙海平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执旗手出现在了开幕式的现场,迎接全球亿万观众的目光。对于他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年少时他的梦想,终于在今日变为现实。

作为一个出生于贫苦农家、一路披荆斩棘的普通老人,孙海平的故事显得格外传奇。然而,他却从未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个人。在他眼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体育事业而砥砺前行的一段征途。

事实上,多年以来,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中国国家队,孙海平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等待着。他在等一个不平凡的体育人才出现,来续写中国跨栏运动的新辉煌。

2024年,70岁的孙海平将再次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一员,远赴海外出征。尽管已经年事高朽,但只要身体许可,他依然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新苗。

孙海平常说:"身为一名教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夙愿。"看来,要想找到"刘翔第二",孙海平的这条寻路之旅还将持续下去。

0 阅读:53

代容看娱乐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