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灵山,位于如今的广西宜州。古木参天,四季名花异果从不断绝,还有那位突然想起人间的寺庵主人。在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笔下,那里不像人间。
(公元1638年)二月二十九日,在石山村,徐霞客一行人到一位老人的竹楼吃罢午饭。他们得知多灵山上有无人居住的房屋,就找老人借了锅,带上了火种。
老人拖着拐杖,领他们渡过溪水,登上山坡,直到前面再无岔路才离开。
他们分开堵塞道路的茅草,来到陡峻的峡谷。他们攀上峡谷,在森森丛林中寻找石磴,忽然听见狗叫,紧接着有人受惊吓逃窜躲避。竹林下的竹笋,被偷取挖掘光了,成捆的竹子并排放在路旁,这大约是其他村的人来偷竹笋和竹子。
当地人说:“山中四季如春,树上名花异果从不断绝。只能采了吃,万不能揣着下山,否则会迷路。”偷竹笋和竹子的人应在迷路之列。
石磴上积满落叶,几乎找不到石阶,他们攀着石磴,走了一里路,穿过一棵横卧的三人合抱的巨树,见平地上,坐落着一座茅草庵。
这座寺庵向北,十分高大整齐。荒草掩盖着两道门,青苔封住了古旧的炉灶,显然寺庵主人离开已久,不知什么事令他想起了人间!
寺庵内,竹床、木几案、打坐洒扫的器具齐备,有两只桶还存放着一斗米。
徐霞客命脚夫点燃灶中火,又命向导去庵旁找水。向导说,那些砍断的竹子旁,有很多炊具,就是没有看见水。他反而命令徐霞客往东北走,穿过荒草树丛,沿着山崖走,或许能找到水。
徐霞客听从他的话,走了半里路,果然找到了泉水。
山顶悬崖危石连缀,万木成林,簇拥密蔽,水从石崖上滴落,有人凿石痕接竹子引流,可供竹筒舀水。徐霞客打了两竹筒水,返回庵中。脚夫淘米煮饭,他与向导去寻找登山顶的路。
他们走出竹林,走过高大的没过头顶的茅草,来到山脊,这里茅草短,刚及腰部,常绊住脚。
他们走完短茅草路,攀着石缝往上登,山崖极其陡峻,好在有手抓脚踩处。
他们登上绝顶。孤峰独耸在众山峰上,唯南面可以上登,东、西、北三面都是悬崖。峰顶北边,巨树成丛环列,从峰顶平直分开,下坠到庵前石磴,密闭不可窥视。
他们远望群山,千重万簇:最北边的是五开卫、黎平府的山脊;最南边成丛绵亘的,是思恩府九司的山岭;东北方是从黄窑、里诸延伸而来的山;南面的壑谷之下,隔着重重深坑山坡,不时有一汪水,大概是都泥江的弯曲处。
当地人说:“登此山的人,必定要清心斋戒几天。从前,王的和尚不能守戒,终于弃山而下。如果登山的人不干净,容易迷路。”徐霞客觉得,这座山没有岔道,怎么可能迷路。
在引泉水的山顶,有一株植物,不知是什么品种,花比秋海棠的花白一些,花萼极清香,叶子比秋海棠大一些。
山顶巨树覆盖,蔷薇的枝条攀附着巨树,殷红鲜艳的花朵连缀,蔚为壮观。
还有酸草,茎如手指,色若红珊瑚,去皮后吃下去,特别酸脆。
还有被遗弃的菜地,菜已结子,十分繁茂。
他们在峰头眺望许久,仍从原路下山。他们返回茅草庵时,暮色四合。他们喝完粥,在佛座前堆积薪柴,作为长明灯,以驱散久积的阴气。他们围着篝火架起床,铺开竹席睡下。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