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杜旭东拍完戏,投资方说:“杜老师,今天公司会计没在,回头我把钱给您打过去。”杜旭东点头答应。没想到,5年了,钱仍没到账。
一气之下,杜旭东只用了一招,就让投资方乖乖地把钱打了过来。
杜旭东,1956年生于河北。7岁那年,因为顽皮,他将脸部摔成了大面积粉碎性骨折。自此,他留下了个“歪嘴”的后遗症。
家中为了给他治病,掏光了家底。这时,杜旭东提出,“我去学梆子戏吧,那需要的学费少,还管吃管住。”父母一听,还可以学一门手艺,欣然同意。
还别说,杜旭东他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连戏剧大 师刘玉玲都想收他为徒。不过可惜的是,他的外貌条件不好,再加上“歪嘴”,实在很难成角儿。刘玉玲这才放弃。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1985年,杜旭东进入了海政话剧团,开始了演艺道路。
一次,话剧团要拍《老少爷们儿上法场》,需要个坏人的角色,而且要会唱戏。杜旭东自告奋勇,“我会唱河北梆子。”负责人一听,当下启用了他。
自此,杜旭东开始以“坏人”的角色,经常出现在荧幕上。不过,谁也想不到,这个“坏人”,竟然做出如此好面子的事。
一次,杜旭东在一个剧组拍戏。拍完他这部分时,杜旭东问投资方什么时候给结片酬。投资方说,“杜老师,我这的会计,今天没在。你先回北京,我明天肯定给你打过去。”
杜旭东一听,想都没想直接答应,“行,没问题。”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一连等了3天,也不见账户有动静。
杜旭东心里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于是,他给投资方打了个电话,“你看啊,咱们是不是该履行合同啦,那片酬是不是该给我了?”
投资方那边爽快应答,“没问题,你放心吧。我就是最近遇到点困难,缺点儿资金。过几天,我一定给你打过去。”
杜旭东一听,人家确实遇到难处了,那就等几天吧。
可是,没想到这一等,他又等了10多天,钱还没到账。
杜旭东无奈,又给投资方打电话,“明天你们这戏就该杀青了,你是不是该结钱了,咱得履行合同不是。”
其实,也难怪杜旭东催得紧,实在是他不能干了2个月,没拿到钱不说,还往里搭钱啊。
这又从何说起呢?
原来,杜旭东当时所在的公司,如果演员出去拍戏,是要向公司交钱的。如果这片酬结不回来,他就得用自己的钱,往里垫了。
于是,他也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投资方,“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投资方赶紧说,“没关系没关系,杜老师,我们那公司就在北京。”说着,竟然把公司地址告诉了杜旭东,“我回去之后,马上就给。”
杜旭东郁闷了,“怎么又是这话!”但是,好面子的他也没有再“咄咄逼人”。
谁也没想到,这个片酬却迟迟到不了位。杜旭东这一等就是5年。
每年,他都会给投资方发消息、打电话。但是投资方永远是这套车轱辘话,来回说。
但是杜旭东自己也留了个心眼。
他把和投资方沟通的所有信息,全部做了留存,证明这个投资方是承认欠他片酬的。
但在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杜旭东怒火中烧。
原来,在不断哭穷的这段时间里,投资方竟然又拍了一个戏。
杜旭东一边生气,一边嘀咕,“这不是有钱吗?!”而且,他还知道这个戏的剧组在哪里,完全可以直接到现场,去找投资方理论,要求他立即支付片酬。
可是,杜旭东却拉不下来脸。他觉得,毕竟一起合作过,不应该撕破脸。
一次,杜旭东实在憋闷得难受,就跟朋友吐槽这件事。朋友一听,“你有证据吗?”
“有啊,除了合同,我还留着这5年我们俩沟通的全部消息。”杜旭东说。
朋友一听,这事妥了,“你应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去起 诉他吧,这样才能要回自己的片酬。”
杜旭东一听,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不过,他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心动不如行动,杜旭东赶紧找了一个律师,将自己手中所有的证据,全都拿了出来。
意料之内,这事一告一个准。起 诉之后,投资方乖乖地将杜旭东片酬,1分不少地打了过来。
一次采访中,杜旭东重提此事,他感慨,“如果当时,我不是那么爱面子,绝对不会抻这么长时间。”
有句俗话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杜旭东为了自己面子,害的自己差点白干,还自己往里搭钱。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有朋友向你借钱,你明明手头很紧,想拒绝。但是因为面子,不仅掏空了自己的荷包,将钱借给朋友,还害的自己陷于困境。
其实,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你大可不必如此,毕竟朋友之间,是应当实话实说的。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朋友之间还是真诚的沟通,来得比较重要。
此外,在遇到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时,也一定不要向杜旭东这样,差点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果沟通不成,一定要第 一时间,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