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坐地铁?如何坐飞机?如何点快餐饮料?如何去医院挂号?
这些问题看起来人人都会,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短视频博主“打工仔小张”,就用她的《如何如何》系列视频,手把手教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出人意料的是,她的视频在短短10天内,播放量超5000万次。
斩获百万粉丝的她,本人还被央视报道。
无数网友在评论区称赞她的视频“太有用了”:
“没出过县的高中生,真的需要这样的科普视频。”
“这个视频真的太及时了,我没有坐过高铁,但是下个月我要一个人回老家了。”
走近小张的视频,不仅能让我们看到互联网之外真实世界的需求,也能让我们看到温柔与善意。
01
衣食住行全囊括
百万人点赞视频
今年1月份,小张在网上刷到一则视频求助: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该怎么坐飞机?”
热心的小张当即留言说“等我下次坐飞机的时候一定拍给你看”。
因为回家时坐的是高铁,她便首先从如何坐高铁“下手”,献上了保姆级的解说视频。
出发前,找不到高铁站?教!
来到站点,不了解高铁站售票区和取票区功能?教!
进站后,怎么取纸质车票?如何查看车次信息?在哪儿候车?教!
怎么大包小包过安检?教!
直到手把手教你坐上高铁后,小张还不忘演示如何根据车票找到对应的位置。
视频结尾,小张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我有任何没讲清楚的地方,都可以问,会有很多好心人告诉你怎么解决的。”
视频一经发出,便收获43.9万人点赞,12万人收藏。评论区3万多人献上“膝盖”和大拇指:
“我感觉这种科普真的很有意义。”
“‘但是万一呢,万一有人需要呢’,好暖心的小张呀!”
“开门红”之后,小张继续《如何如何》视频的系列创作。
比如,“第一次如何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病?”
带上身份证、社保卡;
找到服务台、预诊台的护士姐姐,告诉她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
拿到护士姐姐给的“小本本”(病历卡),选择机器或者人工挂号。
找到对应科室,耐心等候广播叫你的名字。
之后问诊、拿药单、交费,小张事无巨细地解说每一步。
她还结合自己此前急诊,医院不能扫码支付的经历,提醒大家带点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纵观小张《如何如何》系列视频,基本涵盖了我们在城市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比如“第一次去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种地方怎么点单?”
“如何叫网约车?”
“如何订酒店、办理入住?”
“将来你第一次去菜市场买菜买肉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这些问题看似人人都会,但每次视频一发出,便“炸”出许多此前完全不会的网友。
网友对小张表示感谢,称赞她出的视频是“社会生存学顶流”。
遇到“同行”抄袭自己的视频创意,小张也不生气,还让粉丝不要去指责这些博主。
她的初心只是为了能帮到大家。只要能实现这一点,视频是谁拍的并不重要。
但一圈比下来,小张的视频总是最温柔、最详尽、最“讨喜”的。
其实,小张能拍出《如何如何》系列的高质量视频,与她本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02
上海-老家
小张的双城记
小张本名张梦真,是一名95后,老家在连云港东海县。
从小时候起,她便过上了“双城记”。
那时,家里人将她从老家带到上海生活、求学。
但因为户籍原因,临近中考的初三下学期,她又不得不回到原籍备考。
小张从小中性打扮,在大城市可以做到“万人如海一身藏”,但回到老家,却引来班上同学质疑:
“这是从上海来的,男的还是女的?”
在学习上,她也很难迅速融入。
就连老师都觉得她从上海回来,一定学得更好、更超前、更精深。
但事实上,老家初一初二的学习内容,在上海要直到初三才学。
巨大的差异感让小张一时有些迷茫。
本来在上海学校是优等生的她,在老家中学的第一次考试中便“惨败”,只考到倒数200名。
熬过高中三年,高考后,小张终于又考回上海。
但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却让她难以忘记。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她在上海读大学时,有一次带着老家同学去吃海底捞。
对方主动让她点菜,她感到有些“不对劲”。
果然,随后她怎么打调料、下菜、蘸辣椒吃鸭血,对方都跟着照做不误。
直到同学被辣得直呼:你喜欢吃这种东西?小张才确定对方此前没有吃过海底捞。
但她为了保护同学的面子,并没有揭穿对方。
相反,她还换位思考,自己第一次出国玩时,也遇到过类似的窘事。
小张能将短视频做好,离不开她的这份高共情力,更离不开她城与乡的生活、学习经历。
等到毕业时,小张找的第一份工作也与自媒体相关。
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三年,虽然活儿挺简单,但小张却愈发看不到工作的意义。
她陷入到当下年轻人普遍的迷茫中,直到2021年7月份,她开始兼职做自媒体。
她给自己取名“打工仔小张”,颇有些调侃之意。
几个月后,她辞职了,全力做短视频。
这便有了后来被百万网友大力追捧的《如何如何》系列。
即使如今火了,小张仍然表现得非常真诚、谦逊。
她在博文中写道:
“说实话我真的觉得挣得太不好意思了(虽然我现在还没挣到你们想象的那些博主那么多),但是我一直在想,我对这个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吗?我凭啥挣那么多?”
其实,小张同学真的过于谦逊了。她的视频,为许多人带去了切实的帮助,也为我们了解真实社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
03
无助的老人
踩雷、社恐的年轻人
小张视频的走红,也点醒了我们:
多听听真实世界的声音,多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人群。
比如益美君曾多次提到的被互联网“抛弃”的老年人。
在疫情期间,“不会使用健康码的老年人”冲上了热搜。
视频中,一位老人在进地铁站时被拦下来,工作人员让他出示健康码。
老人显然没听明白,他大声地反问:
“要电话号码?”
多次沟通无效后,老人生气了,急得扯掉了口罩。
直到最后,他也没坐上地铁。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互联网将我们的衣食住行全面涵盖。我们在享受它的便利时,也不要忘了,还有很多“断网”的人、“不会”的人。
而小张看似“小白”的《如何如何》视频,如果能被这些老年人看到,其实真的能为他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可是,在小张视频的留言区,却仍旧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嘲笑:“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这也要人教吗?”
这背后的傲慢与偏见,还暴露出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小张看到嘲讽后,首先会判断对方是因为生活在一线城市,真的觉得这些视频太“小白”,还是对方只是单纯的阴阳怪气。
如果是后者,小张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拉黑。
小张在大城市读书、生活,但从不以“俯视”的姿态去做讲解视频。
这是她让人感到暖心的重要原因。
其实,年轻人20多岁还不会坐飞机、坐地铁,一点都不丢人。
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从小地方刚刚来到城市就读的学生。
大城市的衣食住行把他们“整不会了”,实属正常。
也有些年轻人,因为“社恐”,在很多事上不敢迈出第一步的。
而小张的很多视频,堪称“社恐人士的福音”。
比如“怎么一个人去海底捞吃火锅?”
“去大澡堂搓背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
还有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刚刚投身社会工作。
他们最容易踩坑。网上便常常爆出应届生在工作、租房上踩雷的血泪史。
很多大学生掉坑后,抱怨起家长、社会没有教自己,“全都不会”。
小张的视频,如果能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增加社会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不也是善事一件吗?
所以,对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创作者少些嘲讽、多些鼓励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第一次,都曾是小白。在社会的急剧变化中,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会做所有事。
多发现真实世界的真实需求,多解决平凡生活的具体问题,这是小张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温暖。
如果能做到这点,也许,我们也能成为下一个暖心的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