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下乡插队,被安排住在一个寡妇家中,做了两年的临时夫妻

小镇花影 2024-05-31 17:47:41

1973年的春风还带着些许寒意,河北小村的麦田里,一位年轻人拖着行李,踏着泥泞的小路,一路问询,终于找到了他即将寄宿的家。周建国,一个城市知青,精神焕发但略显稚嫩,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城市,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

“李桂花?就住在这里?”周建国望着眼前的土砖瓦房,感到万分不解。他要住的房子竟是一片破旧,屋檐下甚至还挂着上年的辣椒和玉米,门口的泥地上留有一串杂乱的鸡爪印。

敲了半天的门,终于有人来开了。“你就是周建国?进来坐。”李桂花的声音里透着疲倦,自从丈夫去世后,她便成了村里有名的寡妇,与世无争。

周建国进屋坐下,屋子里简陋得出奇,他心里一阵失落。

“你是来插队的吧?”李桂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打量着面前这个城里来的孩子。

“是的,阿姨。”周建国勉强笑笑,看着眼前的玉米粥,有些无奈,“我……我还能换个地方住吗?”

“这就是最好的地方了,你还挑三拣四?”李桂花眉头一皱,显得有些恼火。

周建国觉得有些尴尬,他没有插队的经验,“不,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

“只是什么?你城里人,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农村的穷?”李桂花打断他,语气中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自卑。

周建国忙解释:“不是的,阿姨,我只是没想到……”

李桂花叹了口气:“哎,知道你们城里孩子不容易,但是这里情况就这样,要不你就将就着住吧。”

周建国看着李桂花,那强硬背后的无奈和坚强,让他心中一软:“阿姨,我……我住这里就行了。”

李桂花也没多说,转身去做别的事情了。周建国开始收拾他的行李,打算开始他在农村的新生活。

随后的日子里,周建国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早起晚归,劳作不辞辛苦。但他和李桂花之间仍然难免有些摩擦。

“周建国,你这里的麦子又没锄干净,你看看人家李二的地!”李桂花有些责怪的说道。

“对不起阿姨,我已经尽力了。”周建国擦了擦汗,虽然不满,但知道农活确实要求严格。

“算了,你也是初来乍到,多学学。”尽管嘴上不饶人,李桂花手上的活却更忙了些,仿佛想要帮他弥补。

生活在平静中缓慢流转,周建国慢慢发现,这个强悍的寡妇,实际上有一副可爱的心肠。太阳渐渐西下,周建国在田里挥汗如雨,帮李桂花收起最后一袋麦子。回到家中,两人一起将麦子存放好。李桂花端出他熬制的南瓜粥,放在桌上,随意地说:“味道可能有些淡,将就着吃吧。”

“阿姨,这粥煮得很好。”周建国不再像最初那般挑剔,他学会了欣赏这些朴实无华的风味。

一日三餐,朝夕相处,周建国不仅学会了农活,更学会了打理家务。两人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慢慢打破了最初的隔阂,谈笑之间,渐生情愫。

“建国,这个缝衣针我看不清了,你帮我穿穿线吧。”李桂花将手中的针线递给周建国。

周建国接过针线,小心翼翼地穿好,顺势拉过李桂花的手想要细看是否有刺伤。

“你这手都粗糙了,要多涂点油。”他的声音低柔,透着关心。

“呵,农村妇女哪有那许多讲究。”李桂花欲拔回手,但又不情不愿。

时间如缕细沙,无言而滑落,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在细水长流中默默生根。

一天晚上,李桂花和周建国坐在门前的石凳上,凉风习习。

“建国,你怎么不问问,你爸妈会怎么想?”李桂花忽然轻声问道。

周建国握住她的手:“阿姨,我只知道,这里就是我的家,和你在一起,我很开心。”

两人就这样手牵手地坐着,星空下的宁静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

但好景不长,他们之间微妙的变化还是被敏感的村民觉察了出来。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稍纵即逝的动作,都被解读成不该发生的情感。

村里的长者找到他们俩,严肃地说:“建国,桂花,你们这样会让人误会。这个村子,还是讲究些规矩的。”

李桂花脸色煞白,仿佛长年积累下的倔强在这一刻波涛汹涌。

周建国站出来说:“老爷子,我敬你是长辈,但李阿姨和我之间清清白白,我们……”

“停!”老人打断他的话,“你觉得清白就行了吗?我们村的名声你考虑过没?”

挑战乡规民约的念头在他们心中挣扎,却又不敢轻易跨出那一步。

夜沉沉,周建国坐在火炕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多次想起李桂花丢失丈夫后的坚强和对自己的温柔,想起她的笑、她的哭,以及每一个无言的守候。

农忙之余,周建国拉着李桂花去河边散步,两个人的影子在夕阳下拉得老长。

“桂花,你想过没有,如果真的……我们能在一起?”周建国试探着说出了心中的话。

李桂花沉默许久,轻声说:“我怕这村子里的人不会让我们好过。”

“我不在乎他们怎么说。”周建国坚定地说。

“你不在乎,我得为你想想,未来的路还长。”李桂花的眼神中隐隐流露出忧虑。

跨越规矩的勇气仍在酝酿,而两人的情感,也在沉默中愈发深重。岁月如梭,村里的气氛逐渐松懈,政策的转变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正当这时,李桂花的儿子李强从城里回到了小村庄,准备过年。

“妈,你这两年过得怎样?这个是...?”李强进门后,看着家里的周建国,一脸疑惑。

“这是周建国,你哥哥,和我一起帮忙打理家务。”李桂花尴尬地介绍道。

“周哥?没听你提起过。”李强看着周建国,眉头微微皱起。

周建国递上一把菜:“强子,我是前一段时间来的。你妈帮了我不少。”

晚饭时,三人围坐在木桌旁。饭桌上,李强的眼神不时在周建国和李桂花之间来回打量,仿佛在试图读懂什么。

“强子,怎么了?吃饭呀。”李桂花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妈,我就直说了,你和周哥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关系?”李强直言不讳。

李桂花一怔,她知道自己和周建国的关系一直小心翼翼,生怕触犯乡规民约,却没想到还是被眼尖的儿子看出了端倪。

“强子,我们……”李桂花艰难地寻找合适的语言。

周建国先开口:“强子,我知道这突然听起来很奇怪,但我和你妈之间是清清白白的。”

“你觉得清白就行?我一个在外辛苦赚钱的,回来看到妈妈和一个不相干的男人住在一起,我能心安理得吗?”李强愤愤不平。

“我明白你会反应强烈,但这段时间,我和你妈是真心相互扶持。”周建国递给李强一张他和李桂花一起过日子的照片,“我也把这里当成了家。”

李强看着照片,脸上的表情瞬间复杂起来。他看到的是两个人亲如一家,而不是什么淫乱的关系。

沉默了许久,李强抬起头:“妈,我明白你孤独,但我们要怎么面对别人的闲言闲语?”

李桂花眼眶泛红:“强子,我……”

周建国轻声说:“强子,咱们可以慢慢解释给村里人听,现在的时代变了,女性也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李强看着李桂花和周建国,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彼此的依赖,更有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尊重。的确,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地改变。

饭后,李强独自走到院子里,望着天边的星星,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也在思考如何在内心和传统观念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几日后,李强的思想斗争终于尘埃落定,他决定放下成见,理解并支持他母亲和周建国的关系。一天晚上,他把他们叫到一起,语气坚定地开口:“妈,周哥,我想清楚了。一直以来,我只顾着自己的想法,忽略了你们的感受。”

李桂花握着周建国的手,期待地看着儿子。

“是时候,咱们得面对这个事实,做出改变。”李强深吸一口气,“妈,周哥,如果你们真心在一起,我会支持你们。”

“强子,真的?”李桂花眼中泛泪。

“嗯。”李强轻笑,“父亲去世这么多年,妈一直独自撑着。周哥你能来照顾妈,是我们的福气。”

周建国感激地拍了拍李强的肩膀:“强子,谢谢你的理解。”

随后,他们三个人坐在一起,详细策划如何向村民解释这段特殊的关系,以及如何让所有人都接受他们的决定。

李强带头,周建国协助,他们一家开始在村中走访。面对村民们的疑惑、窃窃私语,李强总是以平和的态度解释:“周建国对妈是真心的,而且这些年,他比谁都照顾得好。咱们都在讲究平等,难道妈就不能再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吗?”

久而久之,村民们对周建国和李桂花的关系也由开始的不理解渐渐转变为支持。他们见证了周和李家过去的艰难与如今的转变,内心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终于,有一天,村里的长者在全村人面前宣布:“周建国和李桂花两个人是我们村的楷模,他们的事情告诉我们,幸福是自己争取出来的。”

周建国和李桂花一起走到村民面前,微笑着,满眼都是感激。周建国的一番诚挚的感谢,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李桂花则泪眼朦胧地紧握着周建国的手。

字字诚恳的祝福在小村翻起了温暖的浪潮。那个晚上,喜庆的鞭炮声响彻了村落的每个角落。

在全村人的祝福声中,周建国和李桂花步入了新的生活篇章。他们的故事,或许还会在村中被人传诵,成为化解旧规矩、践行新观念的生动案例。

在那之后,每当夜深人静,周建国和李桂花总会在门前那块石凳上静坐,仰望星空。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面临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相互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可是,这究竟只是一个开始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呢?

0 阅读:0

小镇花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