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有那么一个小村庄,他们世世代代以晒盐为生,他们住的房子和盐田,就在深深的峡谷里、在惊涛骇浪之上,这里的风景如同一幅苍茫而澎湃的画,令人即害怕又无限向往,这里就是西藏昌都的芒康盐井村。
当我们开车抵达芒康时,一车子的人被眼前的壮观景色震撼得只能张嘴惊叹,它的村落、梯田、乡间小路,以一种颠覆其他城市的形式存在着,在峡谷上方的黄绿相间的山坡上铺展开,在汹涌澎湃、发红的澜沧江上悠然的升起炊烟。
我们想象中的西藏是荒凉、粗旷、甚至没有绿色的,可是芒康虽说海拔很高,大约3800米,却依然被澜沧江滋养的绿意葱茏,甚至有连绵的田地,如果不是海拔表的提醒,我会以为自己在南方。
澜沧江从芒康穿过,一路高歌猛进、劈峡破谷,那浪头犹如无数的怪兽在咆哮,而村民们见惯了这样的大风大浪,他们并没有远离江河,反而把自己的房子和田地就修建在惊涛骇浪之上,尤其是以晒盐为生的盐井村。
盐井村内,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己的盐田,这些盐田全是用土做的小平台,再用木头做支撑,搭建在澜沧江边,一块一块层层叠叠的铺排开去,从远处看就像一片历经风霜的吊脚楼,颤颤巍巍,我生怕一个浪头就把他们吞没。
从高处俯瞰,此时的盐田和澜沧江的颜色极为相近,也是赤红色的,反射着蓝色的天空,透出光亮,像一块块成色不一的玛瑙和玉石,而咫尺之内的江水则奔腾不息、汹涌澎湃,如此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难以想象,村民是怎样不畏惊涛骇浪,把盐田修建起来的?这其中的勇敢与智慧令人肃然起敬。村民的家离盐田不过50米的距离,从他们的家门口、窗户,也能看到红色的江水在咆哮,过去,盐井村闭塞无人知晓,后来,因为盐田渐渐成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人渐渐躲起来,部分村民变把自己的房子做成了茶馆、餐馆、民宿、小卖部。
他们的晒盐历史可以追溯的1000多年前,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保留了最古老晒盐方式的地方,晒出来的盐,也都是粗大的颗粒盐,白色的可以食用,价格较贵,红色的则是桃花盐,用于洗澡、搓脚,产量高,但价格较为便宜,我们花了10块钱,买了一大袋,天天在酒店离搓澡、泡脚。
每年3-5月是芒康采盐的高峰期,村民会用木桶背着卤水存储在10多米深的槽沟里,其他人再将卤水舀出来,倒入盐田中,经过一天的暴晒和江风吹拂,盐田里就会结出白色晶体,那就是盐!
在盐田旁崎岖的小路上,以及槽边,也会看到像冰块一样坚硬的白色结晶,他们默默诉说着芒康晒盐人的辛劳。
经过千年的岁月变迁,时代在飞速进步,但芒康人依然传承着最古老的晒盐方式,在惊涛骇浪之上,风里来雨里去,经营着自己的盐田,这些盐田不仅是他们生活收入的来源,也是一道神奇而独特的风景线,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看见,唯有芒康,唯有盐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