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推理犯罪作品里,核心几乎绕不开“完美犯罪”。犯人精心布置困局,狂妄地嘲笑每位参与者的无能,试图借用别具一格的手法逃脱法律的严惩。
而在贵志祐介所著小说《青之炎》里,同样也描述关于“完美犯罪”难以攻克的课题。只不过,这次主人公年仅十七岁,便为家人的幸福谋划着一场骇人听闻的惊天大案。
耻感文化下奇特的犯罪理念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经常阅读日本书籍和观赏影视,总能发现这个临近岛国,存在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文化理念。其中“耻感文化”更甚。
能在许多作品里见到,日本人不断强调着“集体”,而压抑牺牲“自我”。为融入社会群体,每人都做着与他人重复的事,循规蹈矩走一样的路,否则便会被视为“异类”;这种方式,一定程度打击着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却从表面上维持着祥和稳定的发展秩序。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稀有资源的匮乏和狭窄紧密的空间,似乎将日本人的自卑心无限放大,致使耻感文化被推上一种更为极端的境界,只要不为他人察觉,社会规则和道德观念便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本作主人公秀一对此表示深度认可。他的犯罪理念受到耻感文化影响,认为没有败露的犯罪等同于不是犯罪。因此在母亲的前夫无赖般盘踞在家,正规渠道诉求无果的情况下,少年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强制结束这个“闯入者”的生命。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秀一希望以“意外死亡”作为突破口,伪造一桩完美的事故。通过临时学习的法医学知识,少年创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作案手法,最终完成一桩大胆奇异的犯罪。
本来秀一能够借助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又受到耻文化的影响,深怕事情败露后家人受到自己的牵连。因此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手法,将闯入者的痕迹悄无声息地从家人的生活中抹去。
宛如为兽性所吞噬的下山虎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本作中笔者最为喜欢的,便是对于主人公秀一在作案前后心理变化的描述。通过《山月记》人形虎的比拟修辞手法,真实地将少年一步步走入深渊的状态细致描绘。
《山月记》讲述的是古代一位秀才,痴心沉醉于诗人文名导致走火入魔,夜晚没入山林化为猛虎。在偶然间差点袭击好友时,秀才的遭遇才公之于众。原来他一日内只有几个时辰能保持人性,吟诗赋词,思考自己的经历,其他时间则与猛禽牲畜无异;若不是恰巧今日人性清醒,可能便将好友吞噬于虎口中。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但是随着日子的推移,秀才也能意识到自己仅存的人性会被兽性所淹没。文中是这么说道:
“如此,我将彻底忘却过去的一切,作为一只老虎狂奔呼啸,即使像今天这样遇见你也会认不出故人旧友,将你吞噬也不后悔了吧……”
而这段话也应验了后来秀一的第二次犯罪,这样的比喻可谓恰如其分。他何尝不是与秀才一般,是只为兽性吞噬的下山虎?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文中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状态之下,描绘出秀一犯案前后的五种心理“犹豫”、“愤怒”、“冷静”、“恐惧”与“麻木”。从一开始对于杀人的犹豫,到后面被愤怒充斥大脑,再到冷静从容地作出判断,以及对于事情被知情者揭露而恐惧,最后迎来痛下杀手的麻木。
他的行事便如《山月记》的下山虎一般,人性在缜密的计划和时间的流逝中湮没,堕入无尽的黑暗,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步步沉坠,但恰巧是这样真实的心境描写,更能令读者体会到亲临其境近乎战栗的快感。
无法避免纰漏的完美计划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其实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笔者并不觉得秀一的计划是缜密、完美无缺的。单单是作为诱惑闯入者曾根走入陷阱的道具,要解释一番就得费一番周折,显得极为不自然。
毕竟经过询问便能得知,母亲和妹妹并未曾购买如此昂贵的酒和下酒菜。身为学生的秀一,即便以求助律师作为见面礼的借口,多少显得牵强,有些过于超出自身的收入支出能力范围。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另一方面,以逃课作为借口溜出校园,不在场证明同样不够充分,而且容易在案发的路上遇到目击者,那么所有计划便功亏一篑。而事实也正是如此,秀一没有料到钦慕自己的女同学会来找他,同样也没想到昔日的好友会跟踪在身后,发现他犯案的秘密。
再完美的计划只要出现一丝破绽,便能很容易地从内之外击溃。只能说秀一采用的犯罪手法异想天开,较为高明之外,其他方面仍是破绽百出。因为他忽略了人和情感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再后来实现第二次犯罪之后,更是将他推至大众的目光下,处于岌岌可危的悬崖边缘。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但从结局秀一的选择来讲,他的“完美犯罪”似乎从另一个维度而讲已经形成。少年为了家人的幸福,用“嫌犯死亡”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其实从全文秀一的心境表现来看,他似乎已经预料到如果无法成功地实施,最终将会用抹杀一切的形式来为荒唐的闹剧画上终点符号。
就像跨海而来的风一样,自己也将要抵达终点了。他的腿终于开始有些发软。支撑他的意志去实现目标的,是脑海中爆裂的青之炎。
图源自真人电影《青之炎》所谓的“青之炎”,不过是少年经过深邃思考后迸射的怒火,将自身燃烧殆尽换取家人的幸福罢了。但是家人与朋友是否能因此得到幸福,答案恐怕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