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轻吟
编辑 |林轻吟
演艺新星
1935年,牛犇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农家,他是家里第六个孩子,父母生活压力非常大。
可不幸的是,牛犇6岁时,他的父亲因白喉病去世,随后母亲也离开了人世,小牛犇从此成了孤儿,为了生计,他跟哥哥一起搬到了北平中电三厂大院。
牛犇天性活泼,善于与人沟通,很快就和厂里的演员们熟络起来,他帮演员们跑腿买东西,赚取微薄的零花钱。
1945年,导演沈浮为电影《圣城记》挑选童星演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在演员谢添的推荐下,牛犇得到了这个机会。
10岁的牛犇虽然没学过表演,但他观察生活很细致,加上有演技天赋,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赢得了许多老一辈演员的赏识,他们纷纷向剧组推荐牛犇。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参演了《清宫秘史》、《火葬》、《龙须沟》、《山间铃响马帮来》、《沙漠里的战斗》、《海魂》等多部影片。
无论角色大小,他都认真对待,从不用替身,从不耍大牌,这种敬业精神,为他赢得了业内的好评。
24岁那年,牛犇在文化馆练习乒乓球时,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女人王慧玲,两人切磋技术,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走到了一起。
王慧玲家境优渥,与牛犇的贫寒出身差距大,牛犇下定决心,要给老婆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低谷到巅峰
可特殊时期一来,牛犇的演艺收入直线下滑,生活压力大了,他只好去干点活儿赚点钱,王慧玲也默默地支持着丈夫,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与他携手共度难关。
随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老大跟爸爸姓张,老二跟妈妈姓王,这足以看出牛犇对妻子的爱与尊重,他愿意为了妻子,打破传统的束缚,承受外界的非议。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承担生活的重担,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守护着这个小小的家庭。
80年代,牛犇的演艺生涯就像拨开云雾,迎来了温暖的阳光,《405谋杀案》、《牧马人》、《泉水叮咚》、《邮缘》、《男女有别》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成功地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演员。
在这些作品中,牛犇所塑造的角色大多是小人物,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演技,将这些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无论是《牧马人》中那个朴实善良、重情重义的牧民郭谝子,还是《泉水叮咚》里性格直爽、热情开朗的大刘,他都能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些角色就是生活在观众身边的真实人物。
牛犇的表演没有丝毫的刻意与做作,而是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之中,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牛犇迷失自我,他依旧和王慧玲一起过着简朴的生活,把大部分钱都捐给了需要帮助的学生。
他们居住在一间不足 60 平米的房子里,虽然房子不大,但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牛犇常说自己辜负了妻子,没能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王慧玲却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
住养老院
2019 年,对于牛犇来说,是无比沉重的一年,与他相濡以沫 60 多年的妻子王慧玲因病离世,这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让牛犇的精神世界崩塌。
曾经那些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些相濡以沫的日日夜夜,都成为了他心中最珍贵却又最刺痛的回忆。
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家中的角落,默默地流泪,沉浸在对妻子的思念之中,无法自拔。
牛犇的儿子们深知父亲所遭受的痛苦,他们事业顺利,都有所成就,看到父亲如此悲痛,便想着接父亲到自己家里照顾,希望能给予他更多关怀与陪伴,他早日从悲伤中走出来。
可牛犇却拒绝了儿子们的好意,他对这座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似乎留存着他们的足迹和回忆,他舍不得离开。
牛犇一生性格独立,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依然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独立性,他对儿子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我也有我的事业,我还能照顾好自己。”
在儿子们的再三坚持下,牛犇最终住进了一家高级养老院,这不是逃避养老责任,而是儿子们充分尊重牛犇个人意愿。
这家养老院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全天候提供专业的看护服务,能够确保老人的日常生活品质,让牛犇在这里能够得到悉心的照料,牛犇的儿子们也经常去看望他。
2024 年,牛犇快九十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他的儿子王侃为了给他庆生,精心策划了一场欧洲之旅,带着他去欧洲好好玩了一圈。
在旅途中,一家七口其乐融融,牛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一起漫步在荷兰的风车村,欣赏着那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一起穿梭在德国的古老街道,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牛犇被异国的风景所吸引,完全沉浸在旅行的快乐之中,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悲伤,这足以证明,牛犇与儿子们之间的关系并非疏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网络上流传着一段牛犇在养老院遛弯的视频,视频中的他,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
他衣着简单,跟路人们热情聊天,没有明星那股范儿,就像街坊的大爷,在家人的关爱和尊重下,安享幸福时光,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3.02.16,《87岁的牛犇近况如何?两鬓斑白脸多皱纹,已选择入住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