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倒霉的诗人,写了一首最孤寒的诗,短短4句,火了千年

星空影视菌 2025-02-21 10:23:10
前言

唐人的诗老多了,在历史的长河里那可是真实的记录。古代诗人当官的路大多挺惨的,他们写的诗里也有不少悲凉的景象。

刘长卿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他的诗收录在《全唐诗》里。你瞧,他这一辈子过得那叫一个坎坷,还赶上了安史之乱,这当官的路走得真是惨兮兮的。就因为这样,他写的诗也有这种感觉。

咱们靠近刘长卿,瞧瞧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再看看他眼里看到的景色是啥样的。

一、刘长卿所处背景

刘长卿在唐代那可相当重要。后世好多人都夸他,称他为“五言长城”。在不少人眼里,刘长卿就是个奇才,在诗文这一块儿是难得的厉害人物。

从刘长卿所在的位置来讲,他的诗受时代背景啥的影响可不小,跟他自己的遭遇也有很大联系。就说他写的诗吧,在他笔下,唐朝是很悲凉的,和我们印象里那个慷慨、豪迈的盛世好像没多少关系,所以,人们心里就犯嘀咕了。

那刘长卿都经历了些啥?

刘长卿生活在时代交替的时候,还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么一说,咱们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安史之乱一爆发,唐朝盛世一下子就变了样,到处打仗的时候,好多人家破人亡。

当老百姓手里的金银财宝,甚至房子啥的都受到损害的时候,他们对现实就会有更多的想法。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肯定改变了不少人,刘长卿就是其中一个。

安史之乱刚爆发的时候,就只在北方那一片儿。那些被战乱折磨的流民,就到处乱跑。后来,仗越打越厉害,南方那边也变得没法过日子了,一场又一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就跟着来了。

你看,不只是有这些威胁,还有别的势力也掺和进来了。不光是老百姓在担心,朝野上下也不安生。

前后的落差特别大,大到让人都没法接受了。不过刘长卿的经历可没这么简单。

他还有个身份,就是朝堂上的官员。这一下,他肩上的责任可就更重。而且,在当时那种时代背景下,刘长卿还被降职贬官了。

大家都知道,贬官制度打唐朝初期就一直存在着,它存在的意义特简单,就是维护皇权的威严,在一定程度上管束官吏。不过随着发展变化,这个制度好像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都成了一种“强势”的利器。

这是咋看出来的?你想,到了唐朝中后期,那些正直的人都被他们打压,而这一制度的发展就成了最重要的手段。就拿刘长卿来说吧,他当官的时候仕途老不顺了,这里头这个影响可太重要了。

入仕当官本来就特别艰难,这还不算完,就算到了朝堂之上,他们也得成天提心吊胆,担心随时会被贬官。而且,不同的时候,说不定贬官这事就突然冒出来了。

你看,在相对比较太平的时候,那些被贬官的官员受到的处罚就会轻一些,处理起来也宽松不少。但要是到了动乱的时候,那可就不一样,这时候被贬官的官员数量会猛增,而且处理起来手段也会严厉得多。

刘长卿以前有过不少经历,这样的话,咱们就能猜到他面临的是啥样的时期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刘长卿把自己经历的事儿,用诗歌记了下来,写得满是悲凉。

大历五年那时候,刘长卿都已经打算不再管世间的事儿了,官也辞了,就想回老家去。可后来,他又担任了些职位。他做过鄂岳转运的工作,接着还被调到别处做判官,就连潭州那地方他也待过一阵子。

不过就在这个时期,他的命运也没见好转。这和他有着远大抱负关系可大了。刘长卿做了正义的事儿,结果却被贬官了。

在鄂岳的时候,那个观察使想把刘长卿扣留下来,好搜刮些钱粮。刘长卿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可这么一来就惹上麻烦了。

后来刘长卿被人狠狠地诬陷了,就被贬到睦州去了。就在这个时候,刘长卿写出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二、刘长卿的“悲凉”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两句把刘长卿赶路时的状况给展现出来了。随着“暮色”慢慢降临,他那种疲惫感和越走越远的感觉相互映衬,都让人分不清到底是身体累还是心累了。

同时,他把看到的茅屋写了下来。当时正好是冬天,那风,冷得能钻进骨头里,茅屋里也是一副穷兮兮的样子。这么一看,刘长卿好像感觉更冷了几分。

而后面那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跟当时的生活场景融合在一块儿的。它从声音这个角度出发,把“狗叫”,夜里“回家的人”这些都展现出来了,写出了当时那种寂静的感觉,还让诗句里的“冷”的感觉更强烈了。

这四句诗写的不过是平常景色,可一旦跟刘长卿当时的处境联系起来,很明显就把他的心境给透露出来了。

诗歌原本的意境就特别淡雅,可再加上刘长卿的遭遇,就好像更悲凉了,也能说是凄凉。

三、刘长卿为官前

刘长卿用诗歌把自己一辈子的经历串起来了,不同时期都有不一样的好作品,真让人深思。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官员被贬这种事儿可太常见了,家族衰败那也是不少人会碰上的。嘿,刘长卿就没躲过。他爷爷以前也是当官的,是考功郎这个官儿。不过这是他爷爷的官儿,到他爸爸的时候,就已经没了以前那种风光劲儿了。

这样一来,刘长卿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好像又重了不少。他得加油努力,再多读好多好多的书,为了能够功成名就,也为了能走上仕途。

刘长卿进入仕途后,路走得很不顺,其实在入仕之前也是这样。科举考试的时候,刘长卿可不是一下子就考中的,那可是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磨砺。而且他家族衰败了,生活上也遭遇着极大的难题,家里穷得叮当响的他,只能到处找别人帮忙。

刘长卿到长安好些年了,他,不光得为科举好好准备,还特别机灵地从别的方面想办法,就盼着能有人举荐自己,让自己的才华被人看重。

刘长卿有过不顺,可也得到过赏识。在众多士子里,刘长卿的名气可不小,后来就出人头地。所以,这时候刘长卿写东西大多是围绕社会景象,在感慨的时候把自己心里的苦闷啥的都表达出来。

刘长卿,他听闻的事儿都可深远。他自己有壮志在胸是一回事儿,当时那个年代到处征战又是一回事儿。能看出来,他的才华那也是相当广博的。

结语

刘长卿的诗把当时的状况全给写出来了,还把自己所在的环境给表达出来了。他这一辈子可不顺了,仕途上老是遇到阻碍,所以他看到那些悲凉的景色时,就觉得更凄惨了。

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刘长卿当官时的心态。他本就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读书人,所以对民间百姓有着深刻的了解。就这样,他当官时正直又清廉,复杂的朝堂环境始终没能改变他。

刘长卿的经历很值得好好思考,他写的诗更有学习的价值。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