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孩子好好说他不听,非要吼一顿才管用?

孩子的心您要懂 2024-12-13 03:33:26

问:老师你好,我还是今年上三年级了,最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就是每当我耐心、温柔地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他当听不见一样,叫他做的事也不会做,但是当我分贝提高、吼叫之后,他才会动起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答:家长您好,您的困惑我十分理解,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话题。

众多家长从“温柔呼唤”演变为“河东狮吼”,根源在于“过度言辞”。

低龄孩子因不解或反抗,高龄孩子则因听多麻木,触发逆反。家长需认清以下三点:

1、音量非理,沟通失当

提高音量非但不能增强道理,反而可能伤害孩子听力,种下恐惧与不安。

长期吼叫还会被孩子模仿,成为其处理人际的负面模板。孩子“听话”往往出于恐惧,非真正理解。

吼叫传达的错误信息是:吼叫能解决问题。这可能导致孩子界限混淆,认为只要不吼就可尝试挑战,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孩子成长,可能对吼叫“免疫”,导致青春期不服管教,亲子关系裂痕难修。

2、注意力引导不足

孩子注意力随年龄变化,不了解此点而盲目要求“立刻回应”,往往适得其反。年幼孩子被打断会困惑不满,青春期孩子则厌烦“唠叨”。

3、情感需求忽视

孩子“听不见”呼唤,有时因情绪波动。沮丧、愤怒或焦虑时,孩子可能“屏蔽”外界,沉浸自我。仅关注行为,忽视感受,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这提醒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建立情感的连接。当我们用温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时,他们更可能感受到被爱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倾听和回应。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我整理了以下四个方法,家长们可以试试:

1、建立明确的规则

为孩子设定清晰、一致的行为规范,并确保这些规则得到一贯的执行。这样可以减少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冲突。

2、使用积极的语言

尽量使用正面、鼓励性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避免使用负面或批评性的言辞。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合作意愿。

3、倾听孩子的意见

给予孩子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并尊重他们的观点。这样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展示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

育儿路上,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人。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听话”,我们或许会感到无奈、沮丧甚至愤怒。

吼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最好的方式。让我们用更多的耐心、理解和爱去陪伴孩子成长,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头疼不已的“小淘气”,已经悄悄长成了懂事、独立的大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加油吧,亲爱的家长们!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