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故事:木鳖子散结消肿

沛春说健康 2024-11-15 02:57:38

木鳖子消痞致中毒的故事

《本草纲目》载:机曰∶按刘绩《霏雪录》云∶木鳖子有毒,不可食。昔蓟门有人生二子,恣食成痞。其父得一方,以木鳖子煮猪肉食之。其幼子当夜、长子明日死。友人马文诚方书亦载此方。因着此为戒。时珍曰∶南人取其苗及嫩实食之无恙,则其毒未应至此。或者与猪肉不相得,或犯他物而然,不可尽咎木鳖也。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木鳖子“发明”

关于服食木鳖子中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蓟门这个地方,有一大户人家的两个儿子,放纵食欲,胡吃海喝,从而出现了痞病(因饮食用不当而引发的脘腹痞满症状,亦称疳积痞块)。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后来他们的父亲寻得一个偏方,就是用木鳖子煲猪肉来吃,听说对这个病有效。父亲买了不少木鳖子与猪肉一起炖,炖好后就给二个儿子食用,二个孩子还吃了不少,结果二个孩子均出现中毒,年幼的儿子在当晚就去世了,长子则在次日也不幸离世。明代初年山西省山阴县人刘绩(一名馏绩)将这个故事载入他编写的《霏雪录》中,并介绍说他的友人马文诚编写的《方书》中也收载了这个方剂,记录在此是为了给后人一个提醒:木鳖子确有消肿散结作用,对于痞证(腹中痞块)有效,但它也是有毒性的。李时珍转载了这个故事,但对此事不以为然,他解释说:南方人常常采摘木鳖子的幼苗及未成熟的果实食用,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木鳖子的毒性并不至于如此强烈。可能的情况是,木鳖子与猪肉同煮产生了某种不良反应,或者是同时食用了其他与木鳖子相冲突的食物,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因此,不能把这个中毒事件全然归咎于木鳖子本身。李时珍的这一转载和论述既肯定了木鳖子的消肿散结(消痞散积)作用,也对木鳖子的毒性提出了异议,对后世木鳖子的应用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清代名医汪绂在编撰《医林纂要》时就根据李时珍此说而将木鳖子的禁忌列有“忌猪肉”一说。

木鳖子名字由来

木鳖子是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藤桐、木别子、漏苓子、木蟹、土木鳖。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关于其名称的来源在《本草纲目》有这样的记载“其核似鳖、蟹状,故以为名”。木鳖子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像鳖(民间称为甲鱼),而且质感像木头一样,所以叫木鳖子,有时候看它又像木头雕的小螃蟹一样,故又名木蟹。由于其是一种草质藤本植物,结的果实像油桐或小桐树的果实桐子一样,所以,又称为藤桐。

药用历史

1.木鳖子入药记录始于宋代《开宝本草》,书中载木鳖子“甘,温,无毒。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妇人乳痈,肛门肿痛”。

2.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苦,微甘,有小毒。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等内容。李时珍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木鳖子消痞散积作用。

3.清代《本草备要》:“泻热,外用治疮。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疬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䵟。”清代《本草求原》载其能“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痿厥、脚气、挛症、鹤膝。”

4.《中国药典》记录了本品功效和适应症:木鳖子具有散结消肿,攻毒疗疮功效。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痿,干癣,秃疮。

总结

历代本草中木鳖子的功效即消肿散结(包含了消痞散积作用)、攻毒疗疮,与现代文献中关于其功效的记载基本一致。

与番木鳖的区分

准确而言,木鳖子更恰当的称呼应为“土木鳖”,而“番木鳖”则另有所指,是专指马钱科植物马钱子,这一植物原产于印度与东南亚,早在明代就有这样的混乱,《本草纲目》在草部十八卷木鳖子之后首载了一味中药“番木鳖”,别名为马钱子,因“生回回国”形状“亦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故名番木鳖。李时珍将番木鳖与木鳖子放在一起记载,也是为了提醒人们的注意:它们是二个不同的中药。实际上它们在来源、外观、成分、功效及毒性等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

1. 来源区别:

木鳖子指的是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干燥成熟种子。番木鳖特指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2.外观区别‌:

①木鳖子的种子呈扁平圆板状或呈略三角状,两侧多少不对称,中间稍隆起或微凹下,外形似鳖,长2~4cm,宽1.5~3.5cm,厚约0.5cm。表面黑褐色或灰黑色,较粗糙具高低不平的网状花纹,外壳质硬而脆,内种皮甚薄,其内为2片肥大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②番木鳖(马钱子)则呈扁圆形纽扣状,通常一面微凹,另一面微隆起,直径1. 5〜3cm,厚0. 3〜0. 6cm。表面密被茸毛,茸毛呈棕灰色或灰绿色,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气微,味极苦。 《本草纲目》称其“状似马之连钱”,由此得名。连钱即指紧密相连的铜钱,某些马匹身上的花纹毛发酷似此类铜钱排列,故此类马被称为“连钱骢”。

3.功效区别:

二者功效与临床应用有较大区别,马钱子功效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4.毒性区别‌:

木鳖子有小毒,毒性成分为木鳖子皂苷;而番木鳖(马钱子)有剧毒,主要含有番木鳖碱(土的宁),成人用0.5毫克即可中毒,30毫克即可致死。

木鳖子性味之变

历代本草对木鳖子性味的记载,经历了从“温”到“凉”的变化。

1.首载木鳖子的《开宝本草》认为其性味:“甘,温”。稍后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也有相似的记载。

2.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载其“甘、温、缓。气厚于味,阳中之阴。”清代《本草述钩元》亦载“气味甘温”。

3.从明代李时珍开始对木鳖子性“温”之说有所保留,他在《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苦,微甘”,并不见记载其温性。

4.清代开始有医家就直接记载木鳖子性寒,如《得配本草》载木鳖子“苦,寒”。《本草易读》载:“味苦微寒”。《本草求真》载其“性属大寒”等。

5.现代的文献中,一些重要的中药专著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早期版本均载其性味“苦、微甘,温。”《中华本草》载其性味“甘,温”《新编中药志》称其“味苦,微甘,性温”。而在早期的《中国药典》如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及1995年版均记载其性味为“苦、微甘,温”。到了2000年版《中国药典》对木鳖子药性的记载却改为“苦,微甘,凉”。此后历版《中国药典》均载其性味:“苦、微甘,凉”。

6.近年来,有人对木鳖子的药性进行了探讨,从植物科属的亲缘关系,药物的功用主治,组方配伍以及禁总症和中毒表现等方面论证,认为木鳖子的药性不是温,而应是寒凉。新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也将其性味改为“苦、微甘,凉”。

可见,历代本草对木鳖子药性的记载是经历了一个从“温”到“凉”的变化。由于木鳖子临床应用不多,且以外科应用居多,其药物的性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木鳖子毒性之争

历代记载

历代本草对其毒性记载各不相同,颇有争议。始载本草《开宝本草》言其“无毒”,《证类本草》载“味甘温,无毒”,其后《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述》等也认为木鳖子“无毒”。而自《本草纲目》开始言其有“小毒”,明代张景岳《本草正》则认为木鳖子乃大毒之物,清代《得配本草》记载木鳖子“苦寒,有大毒”,《本草易读》认为木鳖子“味苦,微寒,有小毒”,《全国中草药汇编》谓“苦,微甘温,有小毒”,《中华本草》载其“无毒”。

有毒与否

现代研究认为,木鳖子是有一定毒性的,其毒性成分是木鳖子皂苷,具有一定的肝肾损伤性。研究表明木鳖子水煎剂长期给药可以造成大鼠肝脏、肾脏损伤,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血糖下降。其水、醇浸液静脉或肌肉注射,动物均于数日内死亡。木鳖子总皂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用是安全的,但大剂量给药会造成小鼠心率异常变快,造成小鼠死前抽搐剧烈,存在一定的毒性。所以,木鳖子生品多作外用,内服应当谨慎。因而,木鳖子常需炮制及配伍其他中药以达减毒增效的作用。

中毒表现与急救措施

中毒表现

木鳖子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耳鸣,腹痛,腹泻,四肢乏力,便血,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休克等。

中毒救治

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活性炭洗胃,服蛋清,灌肠,硫酸镁导泻;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烦躁不安者,可给人工冬眠或其他镇静药;积极抢救休克及呼吸、循环衰竭。

木鳖子炮制去毒

针对这类富含油脂的种子类中药材,其种子中的脂肪油具有显著的刺激性及毒副作用,可能导致腹泻甚至中毒。因此,通常采用去油制霜的方法,以缓和其峻烈的泻下作用,并实现减毒增效的效果。

木鳖子制霜方法

取净木鳖子仁,炒热,研末,用纸包裹,加压去油即成霜,为白色或灰白色的松散粉末。有研究表明,经过制霜处理的木鳖子在抗炎、镇痛以及体外抑菌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原药材。其中,含油量为20%的霜剂在抗炎镇痛方面表现最佳,而含油量为10%的霜剂在抑菌效果上最为显著。此外,研究还指出,木鳖子霜剂毒性降低可能与制霜后含油量的显著减少、不饱和脂肪油含量下降或皂苷类成分含量变化有关。

综合利用

木鳖植物或木鳖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利用:

用于妇女及儿童干眼病和夜盲症的预防和治疗

木鳖果中超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是保护视力的最佳选择

保护前列腺

木鳖果中极高含量的番茄红素,使其具备了保护前列腺的保健功能

抗电脑辐射和抗氧化

番茄红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类胡萝卜素,它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100倍,具有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植物黄金之称。

强健机体组织

木鳖果一直是民间作为增进精力和益寿延年的良药,促进并保护肌肉和关节的健康,强健机体组织。维持皮肤粘膜层的完整性,防止皮肤干燥,粗糙。

合成维生素

木鳖果含有被称为前维生素A的植物营养素——类胡萝卜素和视黄醇。而前维生素是可以帮助肌体合成必须维生素的物质。

木鳖果食用

木鳖果可以与米同煮成饭来食用。也可以做成汤羹、果汁或者果泥。在越南,木鳖果常被做成“木鳖红米糕”,也有人用木鳖果和鸡肉一起炖汤,味道非常独特。不过要特别注意,木鳖果的种子含有毒素,可能会导致中毒症状,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去除种子。

木鳖植物的嫩茎叶食用

嫩叶可以炒或凉拌、做汤,鲜嫩碧绿,色泽诱人,味道微苦而口感较好,清爽可口,是难得的一道健康美食。

木鳖植物的观赏价值

木鳖的花朵和果实都是颜值很高的观赏植物,在园林中常作为一种藤本观赏植物栽培,植株不仅攀附性强大,叶片繁茂、生长快,绿化效果好,木鳖的花和成熟的果实非常漂亮,奇特可爱,观赏价值高。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

木鳖子性味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具有很好的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的治疗。现代研究认为,木鳖子有毒,生品多作外用,内服宜慎。制霜后毒性降低,可入丸、散内服。

常见配伍

木鳖子配穿山甲:

木鳖子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排脓。二药伍用,可增强活血散结,消肿排脓之功,适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等。

木鳖子配蒲黄:

木鳖子长于消肿止痛;蒲黄功善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二药配伍,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木鳖子配乳香:

木鳖子散结消肿,兼能通络止痛;乳香功善活血止痛,伸筋蠲痹。二药配伍,可增强活血止痛,散结通络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瘫痪等。

木鳖子配荆芥、朴硝:

木鳖子攻毒疗疮,消肿散结。荆芥、朴硝具有收敛止血、消疮作用。与木鳖子合用治痔疮肿痛。

木鳖子配肉桂、丁香:

木鳖子具有消肿生肌作用,主治筋脉拘挛。肉桂、丁香辛、温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作用。与木鳖子合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木鳖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研究发现主要包括萜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甾醇类等成分,此外还含有蛋白质和生物碱类等。其中已鉴定的萜类化合物30种、挥发油成分102种、植物甾醇6种和脂肪酸类19种。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消肿散结)

研究表明木鳖子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能够抑制黑色素瘤、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和细胞生长凋亡的相关通路而发挥抗癌作用。

2.抗炎、抗菌作用(攻毒疗疮)

研究表明木鳖子皂苷具备抗炎特性,同时有临床研究报道,木鳖子在治疗产妇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神经性皮炎以及甲沟炎方面展现出一定的疗效;另外,木鳖子提取物亦显示出对多种真菌,包括白色念球菌和化脓链球菌等的生长抑制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木鳖子皂苷、木鳖子及其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增殖,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木鳖子醇提取物和木鳖子皂苷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常与各种动物疫苗联用增强疫苗的疗效,发挥免疫佐剂的作用。

4.抗溃疡作用

研究表明木鳖子提取物还具有抗溃疡作用,主要是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5.抗氧化作用

木鳖种子和木鳖果的提取物及某些部位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木鳖子果实富含类胡萝卜素和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高。木鳖子果皮、果肉和假种皮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能力与成熟度有关

6.降血糖和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木鳖子皂苷有弱的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活性,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发现木鳖子皂苷可抑制小肠刷状缘葡萄糖转运系统来抑制葡萄糖吸收。同时有研究发现木鳖子水提物发挥神经生长因子的模拟作用,以提高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

民间验方

民间流传一些木鳖子药方,中药验方应先辩证后方能使用,仅供阅读学习,需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1.治疗甲沟炎:

木鳖子1枚在50克麻油中浸泡24h,文火加热至木鳖子炸枯,取出木鳖子,麻油中加入少许蜂蜡,即成。使用时将木鳖子油涂抹患处,每日2次,一般3~5天炎症消退。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2.治疗神经性皮炎:

取木鳖子(去外壳)60克,烤干后研成细粉,放入陈醋500毫升内浸泡7天后备用。使用前先用绿茶水清洗患部皮损处,再用药液直接涂搽,每日2~3次,7天为1个疗程。

3.治疗乳腺癌:

木鳖子500克,按制霜法制霜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克,鸡蛋1枚,拌均匀,炖服。1次/日,用1周;然后2次/日;半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日。

4.治疗外痔疮:

酸醋适量加入冰片少许,木鳖子去外壳取仁于酸醋中磨成糊汁,取糊汁搽敷整个痔疮,日搽敷2~3次至愈。

5.治疗牛皮癣、干癣及秃疮等皮肤病癣:

取木鳖子(去外壳),加患处大小面积醋研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涂药前用盐水清洁患处,用棉花或毛笔蘸药汁涂抹,每晚或隔晚一次。

6.治疗打扑损伤和瘀血疼痛‌:

将木鳖子去壳研磨,与肉桂、芸台子酒浸研磨的粉末和丁香混合,用生姜汁煮米粥摊纸上,将药末掺入粥内,根据冷热程度包裹患处,每日更换一次。

7.治疗阴疝偏坠痛‌:

使用一个木鳖子磨醋,调入黄柏、芙蓉末敷于患处。

使用注意

1.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2.孕妇忌服

3.胃虚者及体虚者慎服。

作者介绍

林晓燕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梅全喜 主任中药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顾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聘教授、药学部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林晓燕 梅全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