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翔葱葱
编辑|崔翔葱葱
金鸡奖评委风波背后:演技与奖项的悖论近日,第37届金鸡奖评委名单引发热议。吴越、陈坤入选评委却因"未获金鸡奖"遭质疑。这场风波令人深思:一座奖杯真的能定义一个演员的成就吗?演艺圈的评价体系,是否存在某种偏差?
"无奖"就是"无能"?这个魔咒该破了娱乐圈有个有趣的现象:演员演技再好,没个奖杯傍身,仿佛就少了那么点儿"硬气"。就好比你工作能力再强,没个文凭加持,总觉得底气不足。
这次吴越遭质疑就是典型案例。人家演了20多年好角色,拿过金鹰奖、白玉兰奖,演技得到观众认可,却因为没捧过金鸡奖,就被质疑没资格当评委?这逻辑咋听着那么别扭呢!
从"大器晚成"到"迟来的质疑"要说吴越这些年的经历,简直就是开了个"大器晚成"研讨会。25岁就拿下金鹰奖最佳女配角,50岁再封白玉兰视后,这姐们儿可不是混资历,是实打实地在演技上下苦功。
就连演"讨厌"的凌玲都能让观众恨得牙痒痒,这不是本事是啥?结果现在倒好,一个评委身份,又给她添了堵。这让人不禁想起某些选秀节目,选手唱功了得,就因为没个"出身",照样被喷得体无完肤。
陈道明说得对:奖项不是演技的"通行证"其实早在多年前,陈道明就看透了这点。他说"得不得奖其实不重要","奖项压根说明不了什么"。这话放在当下简直不要太适用!就拿刘琳来说,《父辈的荣耀》里的表现那叫一个绝,观众直呼"欠她一个视后"。这不就说明了吗?真正的好演员,不靠奖项说话,靠作品和观众的口碑。
一堆奖项不如一个好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土味儿十足的老话,用在演艺圈简直不要太精准。吴越、刘琳这样的演员,哪怕没拿过某个特定奖项,但凭啥说人家就没资格评价别人的演技呢?这不是因为奖项给演员戴上了"枷锁",而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太过教条了吗?
面对演艺圈这个看似光鲜的圈子,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评价标准?一个演员的价值,真的要用奖项的多寡来衡量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