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岳母和毛主席这4点经历很相似,最后一点却不同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5-02-21 16:21:30
儿时都在外婆家,被爱包围,毛泽东、张文秋都胆大豪爽、疾恶如仇

张文秋在毛主席房间留影

1948年9月的一天,毛主席为儿子毛岸英提亲,约张文秋到家里来,主席见多识广,就扯出“张玉亭”这个话题,主席问张文秋:你听没听说过有个湖南巡抚张玉亭是你们湖北人?”

张文秋说:“那是我爷爷”,主席立刻哈哈大笑起来,更好奇地问她:你出生宦官之家,为什么出来闹革命?

可见,张玉亭足够有名,口碑也是足够好。

张文秋的爷爷张玉亭,是咸丰年间被御笔钦点的殿试“探花”。之后被任命为凤阳府知府,又升为安徽省的道台。

后来,她爷爷官至安徽、河南两省巡阅使,后改迁为湖南、湖北两省巡阅使。 皇上曾赐他“江左清才”四个大字并赏戴花翎。

右起:张文秋、父张楠、母孔庆兰(怀抱弟弟张振甲)、孪生妹妹、后排哥哥张振鳌

张玉亭原配夫人万氏非常贤惠,生育2女1子,儿子叫张楠,就是张文秋的父亲。

可是,张玉亭又被当朝的一位皇亲徐王爷看上了,又娶了徐王爷的独生女为二夫人,可这个徐氏家境显赫,光陪嫁的金银财宝和珍珠首饰就有七八箱。

她又是王爷家的独生女,性格张扬跋扈、骄横自大、唯我独尊、工于心计,自然也不把万氏放在眼里。

1900年,清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徐王爷已去世,张玉亭也辞去官职,解甲归田,此时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

京山县的县官为张玉亭营造了豪华的厅堂,帮他购置1万多亩良田,这些都是徐氏带来的家业。

1903年,张文秋出生,与她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因奶水不够吃,又被徐氏看不起,舅妈刚刚夭折了儿子,外婆就把张文秋带回去抚养。

是舅妈的奶水把她养大,她被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的爱包围,也养成了无拘无束、胆大豪爽,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又因为外婆家的生活比较艰难,她常常见到舅舅因为交不上租子被地主殴打,这和她的家庭相比有天壤之别,原来这世上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也让她从小疾恶如仇。

张文秋故居内景,房间挂着张文秋照片

张文秋故居白天的景

张文秋故居夜景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8岁之前也是在外婆家长大,他更是被外婆、舅舅、舅妈的爱包围,他也认了七舅妈为“干娘”,外婆家表兄众多,是他小时候成长的乐园。

这一点,两位亲家何其相似!

毛主席外婆家,他8岁之前在这里成长

他们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毛泽东母子照

毛主席母亲的伟大中国人人尽皆知,毛主席和母亲的感情深厚无比,他曾说:母亲去世后,连回家的念头也不强烈了。

主席那篇泣血泣泪的《祭母文》更是迄今为止祭奠母亲的典范。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张文秋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识文断字、情操高尚。

张文秋的父亲张楠是清朝的一名举人,但他无心做官,喜欢吟诗作赋。

张楠也娶二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李氏,生育一子二女:张振鳌、张引男、张国梅。可惜李氏不久就去世,去世时张楠才22岁,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张楠后又娶夫人孔庆兰为妻,孔庆兰就是张文秋的母亲。

右起:张文秋、父张楠、母孔庆兰(怀抱弟弟张振甲)、孪生妹妹、后排哥哥张振鳌

孔庆兰生了四子二女,其中三个儿子夭折,只有张振甲(怀抱的)长大娶妻生子,张文秋的孪生妹妹12岁时也夭折了。

孔庆兰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张文秋的外祖父是位远近闻名的秀才,教了40年的书,孔庆兰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识字,知书达礼。

巧的是,张文秋的父亲张楠曾在她外祖父的师塾读了5年书,与她母亲孔庆兰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孔庆兰的伟大之处还在于:

一、张楠的前妻李氏去世后,撇下3个幼小的孩子,孔庆兰一个大姑娘嫁过来就当上了后母,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大李氏留下的3个孩子,并为他们操办婚事。

二、孔庆兰为了张文秋的教育费尽心思,为女儿选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不惜多次搬家,从家乡转到武昌,上了武昌女师,结识了老师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人。

几年后,也是在武昌,结识了她的初恋刘谦初,又结识了毛泽东、杨开慧和四五岁的毛岸英毛岸青,还见到了刚出生不久的毛岸龙。

1919年,母亲孔庆兰去世,年仅51岁。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人前往悼念,称赞她为革命觉醒意识之进步女性。

我们读一读张文秋为母亲写的墓志铭:

先妣孔庆兰,一八六八年生,…诗词歌赋熟谙于心…吁!初作新嫁娘,即当后娘母,为哺前妻子,己出夭折仨。夫慈母之情,亲子之爱,人间几许?…未料先父忽染伤寒,英年早逝…力主女儿择木而栖,转学武昌女师…痛哉!一九一九年八月八日,历经人间呜呼!寒泉之思,寸草春晖,不朽女性,遗爱千秋。

孔庆兰在“五四运动”时曾写下几句诗,品一品这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哪像一个居家妇女?

战云弥漫遍神州,辱国丧权恨怎休?但得儿女同御敌,烂船漂泊也风流!

老师都是引路人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五年正是价值观形成时期,而这5年,也是杨昌济先生陪伴他的5年,可以说是杨先生一路托举,把青年毛泽东托举到北京,在北大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

而张文秋考到武昌女师也是她生命的转折点,董必武教她们国文和历史,陈潭秋教她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英文。

1921年,董必武和陈潭秋做为湖北代表赴上海,与此同时,毛泽东做为湖南代表也奔赴上海,他们仨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见证人。

两门忠烈,满屏尽是血染的风采!

毛岸青、刘思齐、邵华祭奠母亲杨开慧

邵华、毛新宇祭奠姑姑毛泽建

毛远新一家祭奠父亲毛泽民

毛远志祭奠叔叔毛泽覃

毛泽覃的妻子古稀之年祭奠儿子毛楚雄

刘思齐祭奠丈夫毛岸英

张文秋在一首诗中写道:二度坐牢失五亲,不改跟党赤子心。

“二度坐牢失五亲”指她自己曾被敌人两次抓进监狱,前后失去五个亲人:两个丈夫刘谦初、陈振亚,哥张振鳌,弟张振甲,爱婿毛岸英。

刘思齐祭奠没见过面的亲生父亲刘谦初

张文秋、邵华、毛新宇祭奠邵华的父亲陈振亚

2006年,毛家第3代祭奠大哥毛岸英

最最让两家人悲痛的是毛岸英的牺牲,张文秋和毛主席失去了好儿子、好女婿,两位老人忍着丧子之痛,还要劝慰大女儿刘思齐,与她分担失去新婚爱人的切肤之痛!

至此,两位双亲家可以说是:

生死之交,铁骑金戈一生

惺惺相惜,儿女鸳鸯一家

此情谁知味?!

毛主席失去6个小精灵,张文秋无论多难都带着孩子

我们都知道,杨开慧是带着对3个孩子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走上刑场的。毛岸英、毛岸青在漂泊中长大,毛岸龙因病夭折。

贺子珍和毛主席共同生活的10年,正是革命最艰难的10年,从井冈山到苏区,从长征到陕北,她生下6个孩子只有一个女儿李敏长大成人,5个“小精灵”要么夭折,要么送人,没有一个找回来的。

毛主席家不仅有6位烈士,还有6位可爱的“小精灵”,他们一生没有轰轰烈烈,却默默无闻地写下悲壮的一笔!

1946年,从新疆监狱刚回延安时,张文秋(右二)和战友合影,前排右起:三女少林、二女少华、长女思齐

张文秋结婚以后,长期在上海周恩来手下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电视电影里的谍战镜头就是她们的工作日常,这是另一个危险的战场。

但她无论多么危险也不遗弃孩子,她答应丈夫要把女儿抚养长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曾经想抚养小思齐,被张文秋拒绝。

1935年的一天,5岁的小思齐曾被人绑架,她只身一人去荒郊野外把女儿找到,抱起女儿不停地跑…

1939年,党组织安排她第二任丈夫陈振亚等人去苏联治病,张文秋带着9岁的长女思齐和9个月的二女邵华同行。

没想到苏德战争爆发,局势骤变。盛世才为了向蒋表决心,第一个杀害了陈振亚。

张文秋在监狱里生下了第3个女儿少林,她带着3个女儿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牢狱生活。

1947年,转战陕北时,张文秋把邵华和少林分别装在藤篮里,捆在鞍架两边,用一头骡子驮着。一天晚上急行军,山陡路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一个趔趄,骡子和两姐妹一起掉进悬崖。当她看到两个命大的女儿还活着,又哭又笑…

战争年代多少孩子或送人或遗弃,她选择生死不分离,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母爱?!

张文秋和三个女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