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有一个书院:作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一直以来鲜有人知

东叔看过去 2024-02-14 05:21:03

提到书院,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著名的书院为世人所知。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广东也有所谓的四大书院。

广东四大书院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书院坐落于珠三角的一个二线城市——惠州。这个书院便是丰湖书院。

回顾书院近700年兴办历史,品惠州文脉

提到广东四大书院,连广东人自己恐怕知道的也不多。广东四大书院分别是广州的番山书院、禺山书院以及韶关的相江书院和惠州的丰湖书院。

知道广东四大书院的人不多,知道丰湖书院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今天为什么要单独拿出丰湖书院来给大家介绍呢?

原因就在其他几个书院至今已经落魄不堪,唯有丰湖书院仍在惠州的西湖边伫立且仍在不断修缮。而作为一个惠州长大的孩子,我也去过丰湖书院数次,感受到了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唐宋时期,惠州所处的地区还被时人称为南蛮之地。当时,许多朝廷的大文人和官员纷纷被贬往惠州,这些名人成了惠州地方文教发展的有力推手。

丰湖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彼时,宋朝官学萎靡不振,民间讲学风气日盛,大大小小的书院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惠州太守赵汝驭受佛教影响,在惠州的银岗岭开元寺创建了“聚贤堂“,以祭祀感念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十二先生“。

聚贤堂

这里面不乏后人所熟知的苏轼、许申、苏过等人。而”聚贤堂“也成了当时讲学的场所,后来“聚贤堂”被改名为丰湖书院。

直到元朝,因为战乱,丰湖书院几经毁坏,后又被有识之士重新修缮。而明代,书院开始被官方所排斥,丰湖书院又一度被废止。

不过,到了明中期,书院又历经复兴。

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就曾来访丰湖书院,一时之间,王阳明的心学在惠州传播,《惠州志》记载:“学者闻风而至,接引不暇,归邑李鹏举、叶萼尤日侍讲席”,多与辨析。

明末社会动荡,丰湖书院与国内许多书院一样,逐渐走向荒废。直到清代,惠州的两位知府——吕应奎、王瑛,他们重新在西湖边购买田地,兴办丰湖书院。

坐落于惠州西湖畔的丰湖书院

丰湖书院自此再也没有遭到毁坏。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惠州知府伊秉绶大规模的修缮丰湖书院,如今书院的的规模与格局终于形成。

到了近代,丰湖书院曾先后改名为惠州中学堂、惠州中学校、广东省立第三中学。至于抗日战争后,丰湖书院更是成了广东省惠州师范学校、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惠州大学以及惠州学院。

可以说,丰湖书院传承了惠州近700年的文脉,在西湖边承载着惠州的人文底蕴,也承载着惠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见证了惠州文教事业的发展。

在丰湖书院近700年的发展历史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历史名人,深深的影响了惠州乃至于广东的发展。

丰湖书院内部学堂

人杰地灵,丰湖书院名人辈出

与丰湖书院有着密切相关的名人有非常的多。这里我主要介绍三位:伊秉绶、宋湘和梁鼎芬。

伊秉绶曾经是惠州知府,丰湖书院正是在他的推动下逐步过大完善。作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伊秉绶的隶书造诣很高,他对丰湖书院的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

他在丰湖书院题刻“敦重”二字石碑,题刻言:“人需厚重也。重则威仪整,学问固。所以语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是之谓乎。余故于厅内题‘敦重’二字以铭之。”

丰湖书院前的敦重石

敦重二字自此就成了丰湖书院学生学习的一大训言,并且成为了组成了惠州学院的校训。对惠州的教育可谓影响深远。

而另一位名人宋湘对丰湖书院的影响也非常的深远。宋湘作为梅州八贤之一,相信有许多梅州的朋友知道。

这位来自梅州的进士在清代有着很高的名望,其书法和诗文曾被嘉庆帝誉为“岭南第一才子”。

宋湘在嘉庆六年(1801年)应好朋友伊秉绶的邀请前来丰湖书院担任山长,在丰湖书院讲学近两年。

宋湘非常喜欢地处西湖边的丰湖书院,曾为丰湖书院写下名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至今还悬挂在丰湖书院大门两侧,成为丰湖书院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

宋湘所题楹联

除了伊秉绶和宋湘,梁鼎芬也是丰湖书院的大名人。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梁鼎芬对丰湖书院的贡献非常的大。

梁鼎芬为正直,在看到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窝囊表现,直接在朝堂上弹劾大臣李鸿章,后被报复连降五级。

不过,张之洞看到了梁鼎芬的长处,极力推荐他前往丰湖书院担任院长。在担任丰湖书院院长期间,梁鼎芬看到书院库藏图书极其匮乏,不免为之忧虑。

在一番考量之下,遂斥资兴办丰湖书藏。丰湖书藏成了我国最早兴办的学校图书馆,也是广东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

丰湖书藏外景

丰湖书藏的建成充实了丰湖书院的典籍,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为丰湖书院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

无论是悠久的历史还是雄厚的人文底蕴,丰湖书院一直承载着惠州的文脉。虽然它的名气不并不算大,但在广东,其对东江文化的影响以及教育事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是因为有丰湖书院的兴盛,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脚跟站得更稳,惠州学院的办学文脉才得以传承,惠州的文化精神也有所寄托,广东的书院文化亦因此有所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