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这种花看着不起眼,可它那五颜六色的花朵能从春天一直开到霜降。去年我在云南大理的民宿阳台上种了一排,路过的小姑娘总爱凑过来拍照。不过种矮牵牛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种子保存——去年收的种子今年种下去,十颗里能发三颗就不错了,这事儿折腾得我够呛。
重庆的网友"山城种花人"在贴吧分享过他的经历:2018年收的矮牵牛种子随手塞在饼干盒里,等到2020年春天想种的时候,发芽率连10%都不到。这其实怪不了种子,西南地区湿度大,他那盒子还放在厨房柜子里,温度忽高忽低的。我对比过三种保存方法:常温抽屉、冰箱冷藏和密封罐加干燥剂。结果第三组的种子三年后还能有70%发芽率,前两组基本全军覆没。
说到温度控制,成都的园艺爱好者李姐有个绝招。她把种子分装进小号密封袋,再放进装大米的储物箱。大米能吸潮,箱子放在朝北的卧室墙角,那里四季温差最小。去年她给我看2017年存的"海市蜃楼"系列种子,育苗时居然还有六成出芽。这个品种特别娇气,普通保存方法撑不过两年。
不同品种的矮牵牛种子寿命差得远。常见的"梦幻"系列在恒温条件下能活五年,但"波浪"系列顶多三年。最耐储存的是"地毯"系列,黑龙江的种植户老张试过,零下5度密封保存的种子第六年还能发芽。不过他在大棚里育苗要补光灯照足15天,这在我们南方阳台根本用不上。
阳台种植最怕梅雨季。上海的王阿姨去年把种子罐放在书房展示柜里,结果黄梅天柜子发霉,连带毁了三年的收藏。后来她学乖了,买了带硅胶干燥剂的密封罐,每个月检查更换干燥剂。现在她家朝南的飘窗上,矮牵牛能从四月开到十一月。
办公室种植更考验人。北京中关村某互联网公司的行政小赵,在茶水间弄了个迷你花园。她发现空调房恒温22度特别适合存种子,但育苗就麻烦了——光照不足导致徒长。后来改成周末带回家补光7天,再拿回公司,效果意外地好。
说到地域差异,华南地区最头疼的是回南天。广州的"种花大叔"在知乎晒过他的防潮方案:真空机分装种子,放进乐扣盒再塞进米缸。他对比过三种矮牵牛,发现重瓣品种比单瓣的更怕潮,同样的保存条件下寿命短一半。
育苗阶段的地形影响很多人忽略。昆明的花友发现,同样的种子在市区阳台要20天出苗,拿到郊外山上只要12天。后来植物研究所的朋友告诉他,这和海拔变化有关。现在他们搞了个"山地育苗互助群",城里人存种子,山上的朋友帮忙育苗。
咖啡厅种植最近挺流行。杭州西湖边有家店用矮牵牛做桌面装饰,结果发现靠近空调出风口的植株三天就蔫了。老板后来调整位置,改放在离窗户1.5米的卡座区,配合每天6小时的补光灯,现在每两个月能收一轮种子。
说到特殊品种,"黑缎"矮牵牛特别有意思。河北的育种爱好者发现,它的种子在4度恒温下保存效果最好,但育苗温度却要25度以上。去年有网友尝试用酸奶机催芽,结果7天就出苗了,比常规方法快一倍。
干燥方法也影响种子寿命。福建的"多肉奶奶"做过实验:太阳暴晒3天的种子存活率反而比阴干7天的低15%。她现在都用食品烘干机,40度烘6小时,这样处理的种子放在茶叶罐里三年不坏。
最极端的案例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花友在暖气房里存种子,结果干燥过头导致胚芽死亡。后来他们摸索出妙招:在密封罐里放片新鲜树叶,每月更换。这样维持的微湿度环境,让"冰淡粉"品种撑过了五年大关。
不同介质保存效果天差地别。有网友试过把种子夹在咖啡滤纸里,结果发现滤纸的酸碱度会影响发芽。现在资深玩家都用无酸档案袋,配合变色硅胶,看到硅胶变粉就换新的。
说到时间控制,播种前浸泡很关键。武汉的测试显示:温水泡3小时的种子比直接播的早发芽5天。但千万别超时——泡满12小时的种子基本都烂了。现在大家都用定时器,泡足180分钟立刻捞出来。
开放式问题:各位种过矮牵牛的朋友,你们遇到过最奇葩的保存方式是什么?我见过用避孕药包装铝箔袋存种子的,据说防潮效果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