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留守南京,用十六毫米摄影机秘密拍摄下日军屠杀暴行,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唯一动态影像。
1946年在东京审判中,这段动态影像成为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之一;2015年,这台摄影机连同胶片成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毫米摄影机
作者:杨可
南京啊南京
我的刻骨铭心的南京
我是你的十六毫米的摄影机
我的每一帧记忆
都刻录着你八十七年前的伤痛//
南京啊南京
我的千疮百孔的南京
1937年的冬天
当子弹洞穿你的躯体
刺刀让头骨和身体分离
我看到金陵城里满目疮痍
血肉和骨沫像离弦的弩箭
四射在我颤抖的机身
那些日军的暴行和残忍的杀戮
让我的每一颗齿轮都皲裂嘶鸣
他们像是锋利的刀刃正在切割着我机械的灵魂//
南京啊南京
我的血流成河的南京
当敌机在你的头顶轰炸盘旋
散落的炮弹在你的周围狂轰乱炸
我看到扬子江畔血染千里
无数个你血流如注汇聚成河
淋漓的鲜血布满了我的胶片
那些江边的哭泣和呼救
都成为了我永生的痛楚
江水里的每一滴血液
都述说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控诉//
南京啊南京
我的尸横遍野的南京
当恶魔惨绝人寰的屠戮
扫射、刀砍、油浇还有剥皮
我看到秦淮河上肝髓流野
一具具尸体堆积如山
漫天的哀鸿充斥着我的摄影镜头
昔日的秦淮河畔繁华落幕
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死亡和恐惧
那些残暴的场面和无辜的生命
每一具尸体都化作了历史罪恶的见证//
南京啊南京
我是你的十六毫米的摄影机
我的每一帧苦楚都是你劫难的印迹
我漂洋过海跨越万里云墙
只为刻录你的伟大与悲鸣
杨可的诗《十六毫米摄影机》以十六毫米摄影机为视角,描绘了南京在1937年遭受日本侵略时的悲惨场景。诗人以十六毫米摄影机为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南京城遭受的破坏、人民的苦难以及战争带来的沉重伤害。诗中“南京啊南京”反复出现,强化了诗人对南京这座城市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情感,以十六毫米摄影机跨越重洋记录南京的苦难与伟大,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抵制厌恶和对和平的珍爱向往。
据中国作家网资料显示,杨可又名杨可庆。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省级融媒体栏目制片人;主持人。英国诺丁汉大学电影、电视与屏幕工业文学硕士研究生。现代诗歌代表作品《在黄河湿地听大河儿女的回响》《爷爷的白鹿原》《十六毫米摄影机》《爱在黎明破晓时》,诗歌《白鹭无恙》《从圣彼得堡开往莫斯科的列车》《一只白鹭的家》《携一滴水奔向大海》《清晨,我采撷一本诗集》等诗歌作品被选为中国作家网新作推荐,部分诗歌作品散见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新中国第一本诗刊《星星诗刊》,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名家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