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长生殿盟誓,马嵬坡被缢,贵妃乞巧影射元春之死

纵横点 2024-07-18 11:22:43

元春省亲是贾府最后的辉煌,这“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荣没有持续多久,贾府就迎来了多事之秋,大悲剧、大失意乃是一部《红楼梦》要给世人所展现的,而在元妃省亲时候所点的四出戏剧中,其实已经暗伏了贾府败落以及元春、黛玉之死的悲情结局,但因为红楼原稿的丢失,八十回后具体的情节便很难考证了,我们只能通过这四出戏剧的蛛丝马迹,来探寻其背后的影射之意。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

元春所点的四出戏剧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分别暗伏了四件事,这都是整部书的关键之处,其中的《乞巧》一剧更是藏着元春之死的真相,是破解元春归宿之谜的关键所在。

《长生殿》讲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乞巧》出自其中

《乞巧》出自清朝初年戏剧家洪昇所著的传奇《长生殿》中,讲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一共为五十出,《乞巧》出自第二十二出《密誓》之中,应该说到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长生殿》戏剧已经成型,根据记载,他的祖父曹寅还曾专门编排过《长生殿》,还曾邀请原作者洪昇共同赏鉴,所以在曹雪芹的写作过程中,他采用经典戏剧《长生殿》中的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早在唐朝年间,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写过《长恨歌》,来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并反思天宝年间的施政过失;而洪昇的《长生殿》也正是基于这段史实来写的,杨贵妃自从被李隆基召进宫中以后,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很快就成为了贵妃,她的哥哥杨国忠成为宰相,她的姐妹也被封为夫人,她的整个家族都获得了极大的恩荣;同时,随着对杨贵妃的宠信,李隆基也逐渐荒废了朝政,终于酿成了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而在逃亡避难的路途之中,李隆基遭到了将士们的哗变,他无奈之下只能同意在马嵬坡将杨贵妃缢死,这个颇具风情的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当然,关于杨贵妃的死,历史上素有争议,在此我们不做深究,在戏剧《长生殿》中的设定是杨贵妃被缢死,在她死后,李隆基依然对她念念不忘,派人到处寻觅她,而杨贵妃也很思念李隆基,后来他们在神灵的帮助下,最终在天界得以重逢。

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影射的是元春之死,因卷入斗争漩涡,元春成牺牲品

应该说,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这并没有什么稀奇,那么这跟元妃之死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其实应该注意到一些关键信息,杨玉环是贵妃,元春恰好也是贵妃,两个人都是伺候皇帝的受宠妃嫔,而且因为她们的得宠,在历史上杨家一族也成为一时的显贵,而在《红楼梦》中因为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她也给贾府带来了无上的荣耀,尤其是归省贾府,更是让贾府有了登峰造极的繁盛,为此还专门修建了万众瞩目的大观园。

所以,既然脂砚斋批注里说出自《长生殿》的《乞巧》,暗伏元春之死,那么应该就是在暗示戏剧中杨玉环的结局很可能也会是元春的归宿,杨玉环被缢死影射的可能也是元春之死的境况,换言之,元春的结局很可能也是被缢杀的。

曹雪芹先生对于历史研究的造诣是很深的,《红楼梦》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作者善于运用各种历史典故,并在情节中得以展现,元春的死,很可能也是卷入了两方势力的斗争之中,她成了博弈的牺牲品,这跟历史上的杨贵妃是一样的,李隆基再宠爱杨贵妃,都没法不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当将士哗变,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必然会弃车保帅,而《红楼梦》中的帝王也会做相同的选择,当需要牺牲元春的话,他会毫不犹豫。

元春代表的是贾府,而贾府很可能支持了一方势力,但这方势力很可能在跟另一方势力的斗争过程中失败了,而作为象征人物的元春,则首当其冲地会被要求处死,皇帝做的就是保持均衡,他不会对元春有任何怜惜;更有甚者,贾府所支持的势力很可能是直接威胁皇权的,所以在事情败露以后,元春也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可能,因此元春之死其实就是涉及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某种斗争,而元春具体的死法很可能也如同杨玉环一样,是被缢杀的。

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有关元春的画页、判词、曲词暗示了她被迫而死的结局

纵横点认为,其实元春的命运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就曾有所暗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他在薄命司里曾看到过关于元春的画页和判词,其中画页之上有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这谶图是意有所指的,“弓”既是“宫”的谐音,说明元春会入宫成贵妃,其实也很可能是终结元春生命之物,她有被弓弦杀死的可能,而“香橼”可能指的是原著里出现的“腊油冻佛手”,这件玉器可能会成为元春被定罪的证据,元春被冤杀很可能跟此物有关。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的判词其实指向也很明显,“榴花开处照宫闱”一句说明元春很可能会因怀孕受宠,石榴是多籽的水果,石榴开花多有妇女有孕之意,但好景不长,元春很可能并没有诞下麟儿,她就被杀死了,而不过三载,一切荣华成为梦幻,在两派相斗的局势之下,她也成了被牺牲的人。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的死因跟历史上的杨贵妃应该是极其相似的,《恨无常》的曲词更明显写到“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其实就是元春被缢杀的证据,“望家乡,路远山高”,说明元春应该是死在随皇驾远出的时候,并不是在京城,而这也跟历史上杨玉环随唐玄宗李隆基逃难到马嵬坡的史实有相合之处,杨玉环当时也是死在了“山高路远”之处,同时在曲词里“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是元春临死前的忠告,不希望家族越陷越深,也表达了对于生在富贵之家、卷入纠葛之中的后悔。

脂砚斋于庚辰本双行夹批中明确指出元春所点的《乞巧》一剧,其实就暗伏了她本人的结局,“乞巧”一词的谐音就是“蹊跷”,这说明元春的死应该就很有蹊跷,涉及了很多秘密之事,是对于皇家讳莫如深的事情,这就更加暗示了元春绝非正常死亡的事实,像高鹗续本里元春因痰疾而死,绝对是不符合作者之原笔原意的,无论是根据元春的判词还是曲词,还是脂批等资料来看,元春之死都是极不寻常的,当然正因为元春的死,贾府的没落也成了必然。

《乞巧》中李、杨两人盟誓,正暗示了元春受宠时间不长就香消玉殒的事实

《乞巧》这一出戏剧的情节,所展示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到长生殿中盟誓,而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乞巧节”,在这个象征爱情的中国传统节日里,他们两人发誓将长相厮守,其实更多的是杨玉环希望获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守护承诺,但他们都没想到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的叛军就能攻破长安,他们只能出逃,而在马嵬坡,作为皇帝的李隆基都没法兑现给杨玉环的承诺,他无法护杨玉环的周全,只能眼看着她被哗变的将士所缢死。

而《乞巧》里的情节正是说明了元春所得皇帝的恩宠并不久长,她并不是皇帝所不能舍弃的,皇帝不但不能保护她,还会为了自保而推出她,为了打击贾府,元春是首要被清理的对象,可怜的元春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像杨玉环一样成为了替罪羊。

《长生殿》里的李隆基对于杨玉环其实还是很有情意的,在她死后,还不断表达对她的思念,最终感动了上天,而安史之乱的叛军也最终被打败了,这是否影射的也是《红楼梦》里的皇帝其实很宠爱元春,他迫于无奈同意杀死元春,但在平息风波以后又表达了缅怀呢,但贾府的败落是不争的事实,皇帝到底有没有给元春平反,这个不太好说,如果有这个可能,那么贾家复兴也就成了可能,这个概率还是并不大的,而历史上安史之乱被平息,在《红楼梦》里作乱的势力应该也会被镇压,这个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一戏《长生殿》,一折《乞巧》情,说不尽的爱意缠绵,道不明的家族兴衰,杨玉环的香消玉殒,元春的神秘而亡,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文史功底,李、杨的动人爱情故事影射的其实就是《红楼梦》的诸多悲情传奇。

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请大家积极关注和踊跃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授权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谢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