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的口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家有老人,胜似珍宝。”然而,我们家的“宝”却有些特别,爷爷总是对家里人挑三拣四,特别是对爸爸,总嫌他不够孝顺。这不,家里人实在受不了他的碎碎念,一合计,决定让爷爷去叔叔家小住几天,寻思着换个环境也许能让他消停些。可谁承想,没过几天,爷爷黑着脸回来了,从此以后,再没听他抱怨过一声。
都说童年是人生的第一幅画,而爷爷的那幅画,色彩并不鲜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爷爷家里穷得叮当响,一日三餐能有窝窝头配咸菜就算不错了。他常对我们说,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痛痛快快地吃一顿饱饭,不用眼巴巴看着碗里的食物还要想着留给劳作的父母。冬天,寒风从破败的窗缝里钻进来,冷得刺骨,一家子挤在一起取暖,那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可也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爷爷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子,也学会了珍惜。
爷爷不甘心一辈子窝在那片黄土地上,于是小小年纪就出门学手艺去了。那时候的师傅可不比现在,能学到东西就不错了,哪有工钱可言。但爷爷就是有股子韧劲儿,愣是从师傅那儿偷师学艺,后来还娶了师娘的女儿,也就是我那温柔的奶奶。他们俩一起经营着小本生意,虽然辛苦,但也算有了个温馨的小家。
爷爷对爸爸和叔叔的爱,似乎不太公平。爸爸总是被教育要让着弟弟,什么好吃好玩的都得先紧着叔叔。到上学的年纪,家里供不起两个人,爸爸主动退让,让叔叔上了学。自己则跟着爷爷学手艺,后来独自去了城里闯荡,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拼出了一片天地,还把叔叔的学费给包揽了下来。爸爸娶了妈妈,有了我,但他们忙于生意,只好把我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叔叔倒是争气,考上了大学,但从此就留在了外面,很少回家。
原本以为,爸爸的孝顺和成就能让爷爷满意,可自从叔叔上次回家后,爷爷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挑剔,一会儿说这不好,一会儿说那不对,嘴里总挂着叔叔的好。爸爸没说什么,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爷爷,每天的泡脚按摩,每周的澡堂子,每月的零花钱,样样不落。可爷爷似乎总是不满足,心里总挂着叔叔。
终于,爷爷按捺不住了,非要叔叔接他过去住段时间。叔叔满口答应,爷爷高高兴兴地去了。但不到一个月,爷爷就打电话求接他回来,原来叔叔家的生活并不像爷爷想象中那么美好。没人陪他聊天,没人给他泡脚,连顿合胃口的饭都吃不上。爷爷这才意识到,爸爸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才是真正的关怀。
爷爷的这次经历,像是一场梦,梦醒时分,方知谁是真孝顺。原来,孝顺不在于你在外的成就多高,名声多响,而在乎于那每日的陪伴和细微的关怀。叔叔或许需要时间来明白,孝顺不过就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温暖人心的日常。愿天下老人都能被温柔以待,子女都能懂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