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襄公坚持仁义成为笑柄,晋文公守信退避三舍却被称赞?

史上风云 2024-11-15 23:37:09

宋襄公和晋文公在战场上做了类似的事儿,评价却截然相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宋襄公和晋文公的地位不同。

自古成王败寇,晋文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晚年登上君位,仅用了短短几年,就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的地位,为他的行为加分不少,退避三舍非但没有人嘲笑,反而认为晋文公重耳是个守信诺的人。

宋襄公也算是君子,但宋国的实力比较弱,宋襄公也想学齐桓公称霸,结果遭到楚国等国的鄙视,他自己也曾被俘虏。

宋襄公没有大成就,地位不如晋文公,他的仁义反而让人嘲笑为迂腐。

其二,战场情况不同。

晋楚大战前,楚国是南方强国,吞并了很多小诸侯国,没有哪个中原强国和楚国硬碰硬过,就算春秋首霸齐桓公,也没有和楚国打过大仗。

晋国经过晋文公的治理进一步强大,但到底是不是楚国的对手,谁心里也没谱,晋文公心里也打鼓。

晋国选择退避三舍,除了信守当年的承诺,在战术上还起到了骄傲敌人、麻痹敌人的作用,自己一方的士兵也憋着一股劲儿,这和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类似作用。

宋襄公当时面临的战场情况则不同,宋国已经完成排兵布阵,眼睁睁的看着楚军渡河,却不出击;

等楚军渡河完成,还没有完成排兵布阵,宋襄公仍然不肯攻击;

等楚军完成排兵布阵后,宋襄公才下令和楚军开战。

双方都准备充分后,拼的就是谁的兵力多、谁的兵能征惯战,常年扩张的楚军战斗经验丰富,兵多将广,打败宋襄公是必然的。

其三,强弱不同。

晋国当年和楚国对阵,双方实力都很强,一个是北方霸主,一个是南方一霸,晋军退避三舍,并不会增强楚军战斗力。

宋襄公面对的情况不同,宋国本来就是弱国,面对强盛的楚军,双方不用任何技巧的硬碰硬,宋军几乎没有胜出的可能。

要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只能靠“非对称”的方式,以局部优势兵力对楚军局部劣势兵力展开进攻。

楚军渡河未完成时,很多军队还在河里,这时候宋军出击,就是宋军的全部面对楚军的一部分。

楚军刚渡河还没有完成排兵布阵,军队比较乱,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削减了楚军在人数和战斗力上的优势,宋军才有取胜的可能。

晋文公和宋襄公各方面的情况不同,他们虽然都是仁义之师,评价却迥然不同。

对此,大家认为呢?

0 阅读: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