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治理70年,成效如何?

冬林因 2025-01-02 11:55:48

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乃至全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其生态环境之恶劣让沿岸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描述这种生活是人吃光了树,羊啃光了草。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因为这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人类经年累月的不善利用,才导致了黄土高原生态日益恶化,连联合国都曾无奈地宣布,中国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无可救药。

但是国家并没有放弃这片土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经过了70年的死磕,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旧貌换新颜,生态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那么在这70年里,国家究竟用了哪些治理方法呢?现在的黄土高原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贫瘠不毛的黄土高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中游,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这块被黄土覆盖的高原占地面积达63.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集中分布区。这里土层厚度达到了50~80米,甚至有的地区厚度超过了250米。

这些黄土土质松散,肥力低,很难有大型植被存活。一旦遇上大雨,地表土层极其容易被流水带走,形成表面坑坑洼洼、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因为北方地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土地容易形成沙化。在西北风的搬运下,大量泥沙被搬运到黄土高原并在此沉积下来。

加上缺乏植被的固土功能,泥沙流失越发严重。大量的黄土被暴雨冲刷进黄河,严重污染水质,使黄河成为了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其实黄土高原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从第四纪冰期就开始出现,主要是当时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风力搬运的沉积物。

在此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宽阔的湖泊,被称为黄土原湖。因为后来地球环境巨变,才导致了黄土高原问题的出现。但除了自然原因,后来人们的乱砍滥伐也成为加速黄土高原沙化的重要诱因。西周时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还有53%,但到了新中国建立前期,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锐减至6.1%。

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共同造成了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据社科院研究统计,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破坏性占30%,自然侵蚀还是主要诱因。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种次生危害中,黄河泥沙泛滥就是其中之一。1957年,黄土高原泥沙入河量就达到了16亿吨。大量泥沙在河道沉积形成地上河,从而引发了黄河下游严重的水患。在开封段,黄河河道高出地面5米,最高的时候竟然高出了16米,严重威胁了沿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路败屡战,艰难的探索阶段,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常住人口达到了1.2亿。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改善地区自然条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了几代人7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上世纪50年代,关于如何解决黄土高原的问题,不同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家决定用坡面治理的方式来修复环境。

具体措施是在坡面修建梯田,通过植被的根系来加固土壤黏着性,同时还可以解决地方群众的粮食问题。不过设想是好的,但具体执行起来却遭遇了许多挫折,事实证明种植梯田并不能解决坡面的水土流失,反倒加剧了泥沙入河量。

此路不通就走另一条,专家们痛定思痛,及时修改了治理方案。70年代,学界提出了沟坡联合治理的模式,即在沟壑中修建堤坝拦截泥沙,同时将拦截的泥沙用来造田。这个模式依然沿用了初期的梯田构想,力图将治沙和产粮结合起来。

这种沟坡联合治理模式在初期的确收到了不错的反响,泥沙入河量也得到了控制,每年减少了2亿吨。但是1977年陕北特大洪水将这一美好蓝图彻底打破,社会的质疑之声纷至沓来,人们担心这些海量的资金投入进去最后还是会无功而返,黄土高原无药可救的质疑一度打击了治理工作者们的信心。

治理工作重见曙光,经济、环境双丰收,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过前几次的惨痛教训之后,治理工作者们对黄土高原的问题已经了然于胸,他们决定改变思路,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根据不同位置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他们将黄土高原不同支流和干流分成小段,不再采用一锅端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地形和生态条件,分别采用植树造林、沟坡拦截淤泥等方式,形成一套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治理体系。在这些措施中,1999年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效最为显著,让黄体高原真正实现了生态治理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根据中央指示,陕甘宁地区颁布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政策,严格禁止在土壤条件薄弱地区进行农业种植。林业局还加强了对保护林的重建工作,对林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安排专人进行全程跟踪负责。

为了让老百姓心甘情愿服从安排,政府还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鼓励他们退耕还林,并积极为他们安排适合种植的耕地。为了让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国家也大力加强舆论宣传。不少百姓认识到环境治理关系切身利益,于是积极相应号召,甚至自发组织起了护林队,发现偷盗林木、破坏环境的行为,会立刻上报公安局。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黄体高原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植被的覆盖率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7%。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也得到控制,已有25.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水土保持率也提高到了66.94%。

此外,老百姓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农民的增收渠道从单纯依靠粮食种植,扩展到了非农就业、果园、生态补偿等,许多地区都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黄土高原治沙成功的案例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也证明了中国人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未来可期。

0 阅读:21

冬林因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