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竟如此开玩笑?30年前戈尔巴乔夫搞垮苏联,美国人是什么反应

生远谈历史 2025-03-31 11:29:00

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美苏之间半个世纪的恩怨总算是画上了句号。

你猜,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美国人的真实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苏联会解体,这事要往苏联解体前十年,甚至更早的时间说起。

众所周知,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能走上舞台正中,不得不说完全是一个巧合。

勃列日涅夫突然离世之后,根本就没有戈尔巴乔夫什么事。

当时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是安德罗波夫,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晚期的时候,安德罗波夫已经是妥妥的苏联2号人物。

因此,当勃列日涅夫逝世之后,安德罗波夫迅速接管权力。

安德罗波夫上台之后,意识到苏联实际上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苏共的很多政策是脱离实际的,所以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最大的想法就是改革,

在安德罗波夫之前,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没能解决个人崇拜的问题,这让苏联内部个人崇拜之风弥漫,使得苏联成为一个被最高领导人个人左右的国家。

这在安德罗波夫看来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安德罗波夫上台之后,开始倡导集体领导。

与此同时,他在经济领域也开始推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革就是在农业领域推行了家庭承包制,在工业领域推行了承包作业队。

这两项变革极大的提升了苏联经济的活跃程度,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就使得苏联扭转了连续多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困境。

不过,安德罗波夫上任的时候已经68岁,仅仅执政了一年零三个月,他就因病离世了。

随后,契尔年科上任,这位领导人上任的时候已经72岁,比安德罗波夫还要更老一些,他基本上延续了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但不幸的是,他执政11个月就去世了。

这两位的离世,再加上不久前刚刚离世的勃列日涅夫,苏联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竟然三位最高领导人去世。

这也被西方社会看作是一个笑话,欧美国家甚至说:“苏联的领导人都是行将就木的植物人。”

直到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才真正走上历史舞台。

可以看到,虽然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执政时间都不长,但都坚持了一个理念,那就是改革,包括后来的戈尔巴乔夫,那也是在改革领域做了更多的尝试。

姑且不论结果,但至少指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虽然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也就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苏联一度在冷战中占据上风,形成了罕见的苏攻美守的态势。

但其实,这样的格局的形成并非是因为苏联做对了什么,而是美国做错了什么。

70年代,美国遭遇了两个大事件。

一个是耗费甚巨的越战终于结束,这场战争可是差点把美国给拖垮,第二个事件是1973年开始因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全世界爆发了中东石油危机。

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使得美国的经济在70年代非常差,陷入了长久的滞胀,所谓滞胀就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正因为美国自己出问题了,所以才显得苏联的状况要好的多,这才导致了苏联在冷战中占据上风的情况发生。

但其实,这样的上风并不意味着苏联真正的强大起来,恰恰相反,实际上苏联当时的状况也不咋地。

尤其是1979年到1982年,苏联每年的经济增速都低于年初苏联计划的目标,到1982年,也就是勃列日涅夫逝世的这一年,经济增速已经是若干年来的最低值。

由此可见,苏联的问题相当巨大。

在苏联国内,老百姓的生活是不会骗人的,日子越过越艰难,来自民间不满的声量也越来越大,这都让看似强大的苏联,正在从内部出现裂痕。

事实上,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美国人都比苏联人更清楚苏联的问题在哪里。

当时美国中情局和美国的很多战略专家就认为,苏联的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程度,因为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不平衡,重工业和军工业非常发达,但民用工业一塌糊涂。

这样的经济结构会带来两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其一是苏联的老百姓无法从经济发展中获益,说白了,连卫生纸都造不出来,再漂亮的经济数据跟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二是苏联的经济后劲不足,因为没有民用工业的支持,苏联不会真正变成富裕国家,而重工业和军工业,都是要花很多钱才能获得成果的领域。

因此,当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更为激进的推进改革的时候,美国人甚至认为苏联有可能一举逆转过去几十年的颓势,真正变得强大。

但美国人的想法显然过于书本化,因为美国人根本就不了解苏联经济改革的真正阻碍,实质上来自于苏联的体制。

苏联一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经济缺乏内生性,完全在于计划目标在进行所谓的经济建设。

而苏联经过数代领导人的建设,形成了非常顽固的个人崇拜风潮,这就导致,苏联的经济跑偏的时候,都没有纠错的机制,也没人会去质疑问题的根源。

这就是为什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增速越来越慢,苏联却越来越自信,以为自己已经是世界老大。

因为不管勃列日涅夫的想法对错与否,个人意志已经完全凌驾于客观现实之上了。

所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改革,而是触及了体制,想要破除阻力,制度的变革就不得不被提及,正因为此,苏联的根本遭遇了挑战。

做好了,苏联会萌发新的力量,但一旦做错了,苏联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很显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触及了阻力的核心,遗憾的是选错了方向。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带入了太多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一点自然是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戈尔巴乔夫自身的原因。

随着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渗入,苏联乱套了。

不但经济没有复苏,反而政治也开始乱套了,因为改革越来越激烈,反而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很多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动摇和不满。

甚至到了1991年,一份调查显示,70%以上的苏联高层干部认为,苏联应该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到这个局面下,苏联的政治基础已经彻底垮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最终触及了苏联的根本,从而导致了解体。

因为美国对苏联社会体制方面的考虑不足,直到苏联解体的前一刻,美国的智库都没有对苏联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时,不少美国人更倾向于认为苏联会经历改革的阵痛之后,重新崛起,苏联仍旧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很显然,美国智库的看法完全错了,苏联解体来的非常快。

按照美国人最悲观的预测,苏联如果出现政治动荡,恐怕少不了流血事件,可苏联就这么水灵灵的解体了。

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顶端的镰刀锤子红旗缓缓降下,统一的苏联逐渐落幕,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在克里姆林宫升起。

当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人反而陷入了焦虑之中。

一来,美国对此确实准备不足,美国意识到了苏联内部出了问题,但却没想到是以解体收场的。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病怏怏的苏联,可比一个单极的美国要更有用。

这个观点是不是很奇怪?冷战时期,美国不是一直想要把苏联给搞垮吗?怎么真垮了之后,美国反而开心不起来了呢?

其实,这可不是所谓的惺惺相惜,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因素。

在冷战时期,虽然美苏之间一直敌对,但苏联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胜过美国。

因此,美国很习惯在这个格局中维持平衡,而且整个世界也可以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把持下,维持格局的基本不变。

只要这个局面一直维系,美国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所有问题。

但是一旦苏联解体,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霸主不再了,世界的格局就变成开放式的格局了。

毕竟,美国还不足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导全球,这个时候,苏联霸权的真空之中就会诞生新的力量,而新的力量是不是美国能抗衡的,这可说不准。

更何况,苏联解体了,苏联遗留的庞大遗产还在,而且这些遗产还分布在好几个国家的手里,这些国家是什么态度也完全说不清楚。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了,世界的格局反而变得更复杂了,因此,美国怎么会不焦虑呢?

果不其然,在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格局迅速变化,欧盟的影响力开始扩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继续维持大国的地位,中国也终于冲破阻挠发展起来。

一时之间,美国的对手从一个苏联,变成了好几个强劲的对手。

美国人并没有因为苏联解体而开心,反而陷入焦虑就很容易理解了。

时至今日,你觉得美国还能继续维持霸权么?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