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冷若冰霜,却让周幽王痴迷,“烽火戏诸侯”背后藏着怎样隐情?

历了个史 2025-02-07 09:38:18

褒姒,褒国人,姒姓,别称襃姒、褎(xiù)姒,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前771年,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一、荒诞起源,命运伏笔

褒国,于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扎根立国,依循 “礼妇人称国及姓” 的习俗,这位女子被称作褒姒。她的身世,宛如一部光怪陆离的神话传奇,从遥远的夏朝末年便悄然拉开序幕。

彼时,褒人虔诚敬奉的神明,竟化为两条巨龙,在夏王的庭堂之上公然交合。夏王目睹此景,内心交织着恐惧与敬畏,慌乱无措之下,只得求助于占卜问神。杀之?逐之?止之?占卜所得却只是一个含义不明的 “莫吉”。无奈之下,夏王改换问题,询问能否收藏龙所吐沫、蕴含精气的龙漦,这一次,卦象显示为 “吉”。于是,夏王怀着敬畏之心,备好玉帛,静静守候在庭中。待二龙显灵离去,地上唯余一摊龙漦,夏王即刻下令,将这神秘的 “宝物” 小心翼翼地收入匣中,还专门安排人手悉心守护。

时光悠悠流转,这件被视作珍宝的龙漦,历经夏、商,直至周厉王末年。厉王对其满怀好奇,终是按捺不住心底的探究欲,贸然打开匣子。谁料,一个不慎,龙漦洒落王庭,且任凭如何擦拭,那黏腻的精气竟似生根一般,无法清除。惊慌失措的厉王病急乱投医,启用巫术,命令一名宫女赤身裸体、高声呼喊,妄图驱散这诡异的龙精。在巫术的作用下,龙精幻化为一只玄黑色的大鳖,缓缓爬进王府。机缘巧合之下,一位年仅七岁的小侍女与它撞了个正着。

岁月匆匆,等到周宣王时期,当年的小侍女已然出落至及笄之年,十五岁的她,竟在未曾婚嫁的情况下,离奇受孕。怀胎十月后,诞下一名女婴,而这个女婴,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褒姒。侍女深知此女婴来历不明,满心惊恐,生怕招来不祥,于是狠下心肠,趁着夜色,悄悄将女婴遗弃在荒野之中。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对以售卖弓箭和箭袋为生的夫妇路过此地,恰好发现了襁褓中的女婴。见女婴啼哭不止,夫妇二人心中顿生怜悯,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并带着她一路逃亡至褒国。他们为何要逃?只因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周宣王听闻此谣,心生忌讳,而这对夫妇的营生恰好与童谣所言相符,宣王当即下令捉拿。在这风声鹤唳之中,夫妇二人带着褒姒,如同惊弓之鸟,仓皇逃离,最终在褒国寻得一处安身之所。他们为女婴取名褒姒,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悉心呵护她成长。褒姒自幼乖巧懂事,对养父母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极为孝敬,出落得愈发娇艳动人,那倾国倾城的容貌,渐渐在十里八乡传扬开来。

二、幽王无道,褒姒入宫

公元前 781 年,周宣王驾崩,其子周幽王继位。宣王在位时,英明果敢,堪称一代明君,将西周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幽王却与父亲截然不同,他昏庸无能,满心只想着寻欢作乐,放纵私欲。他时常派遣侍卫穿梭于市井街巷,四处搜寻美貌女子,全然不顾朝政荒废。大臣越叔带见状,忧心忡忡,挺身而出,劝谏幽王应以国事为重。哪曾想,幽王不仅不纳忠言,反而雷霆大怒,当场革去越叔带的官职。此举引得朝中诸多忠贞之士满心愤懑,却又敢怒不敢言。

恰逢此时,褒国国君褒珦前来觐见幽王。褒珦为人正直,见幽王如此行径,实在忍不住,便就越叔带一事直言相劝。幽王却似被触了逆鳞,暴跳如雷,不假思索地将褒珦打入大牢,一关就是三年。褒国太子心急如焚,为救父王,精心挑选了褒国境内百里挑一的数位美女,进献给幽王,希望能以此换取父王的自由,而褒姒,正是这批美女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 779 年,褒国的队伍带着褒姒等美人踏入王宫。幽王初见褒姒,瞬间被她的美貌所震撼,《东周列国志》中这般形容她:“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 幽王仿若被爱神之箭射中,心花怒放,当即下令释放褒珦,随后便将褒姒捧在手心疼爱有加,朝夕相伴,沉溺在温柔乡中,一连数月都未曾上朝理政,任由朝堂之上政务堆积如山。

随着时间推移,褒姒为幽王诞下一名小王子,取名伯服。幽王对褒姒的宠爱更是与日俱增,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他,竟在褒姒的枕边风下,动了废黜申后与太子宜臼的念头。公元前 775 年,褒姒成功登上王后之位,她的儿子伯服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彼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皆深信天命之说,那句带有谶语意味的童谣更是尽人皆知,褒姒离奇的身世也并非秘密。可叹幽王昏庸,全然不顾这诸多警示,周朝太史伯阳见状,只能无奈长叹:“祸成矣,无可奈何!”

三、烽火戏诸侯,西周倾颓

史书记载,褒姒生性清冷,不喜言笑。周幽王为博美人展颜,可谓绞尽脑汁,不惜悬赏千金,只求能换来她的一抹笑容。他召集宫廷乐工,鸣钟击鼓,丝竹齐鸣,期望用美妙的音乐打动褒姒,可她仿若未闻,面容依旧平静如水;又命人精心编排最能愉悦人心的舞步,舞者们在她面前翩翩起舞,身姿婀娜,褒姒却只是微微皱眉,眼中不见丝毫笑意;幽王甚至下令司库搬来锦绸彩绢,绫罗绸缎堆满宫殿,试图用这些华美的物品取悦她,然而褒姒依旧不为所动。

彼时,为抵御犬戎侵扰,西周在骊山一带修筑了二十余座烽火台。一旦犬戎来犯,烽火点燃,浓烟滚滚,附近诸侯望见,便知京城告急,即刻发兵救援。一日,佞臣虢石父心怀鬼胎,向幽王进献一计,他谄媚地笑道:“如今大王治下,四海升平,这烽火台已然无用,倒不如用来博褒姒娘娘一笑。只需点燃烽火,看诸侯们手忙脚乱、来回奔波,娘娘定会觉得有趣。” 幽王被爱情蒙蔽双眼,对这荒唐至极的主意赞不绝口,拍手称快。

不久之后,幽王便携褒姒巡幸骊山,登上城墙,在骊宫高处摆下盛宴,准备观赏这场 “闹剧”。夜幕降临,幽王一声令下,烽火台上顿时狼烟四起,熊熊火焰在黑夜中燃烧,绵延数千里,仿若一条蜿蜒的巨龙,气势恢宏。周边诸侯望见烽火,以为犬戎大军压境,心急如焚,纷纷调兵遣将,马不停蹄地朝着京城赶来。

一时间,镐京城下兵马汇聚,人喊马嘶。诸侯们盔明甲亮,气喘吁吁,满心焦急地准备杀敌报国。可待到近前,却只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哪有半分敌军踪影。打听之下,才知竟是幽王为取悦褒姒而搞的恶作剧。诸侯们气得浑身发抖,汗流浃背,却又畏惧幽王权威,敢怒不敢言,只得咬碎钢牙,收兵回营,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

而褒姒目睹诸侯们狼狈而来、又悻悻而去的模样,仿若看到世间最滑稽的场景,终于,一抹淡淡的笑容在她唇边绽放。幽王见状,仿若得到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欣喜若狂,暗自思忖这般场景应多来几次,好让美人常常展露笑颜。

此后,幽王仿若上瘾一般,多次故技重施,假传敌情,肆意戏弄诸侯。诸侯们被反复捉弄,心中的信任逐渐消磨殆尽,对烽火传递的信息再也不愿理会。

公元前 771 年,风云突变,犬戎部落突然叛乱,大军如潮水般涌向镐京。兵临城下之际,幽王如梦初醒,慌忙命人点燃烽火,期盼诸侯前来救援。然而,被戏耍多次的诸侯们望着烽火,只当幽王又在寻欢作乐,无人再发一兵一卒。镐京孤立无援,在犬戎的猛烈攻势下,很快沦陷。犬戎军队入城后,烧杀抢掠,周王室积攒数百年的珠宝财富被洗劫一空。幽王在骊山之下惨遭敌军砍杀,身首异处,而褒姒也被犬戎俘虏,从此下落不明,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诗经》有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可细细想来,这实在是高估了褒姒的能耐。她虽身世离奇,民间歌谣将她渲染得神乎其神,可一个弱女子,又怎有颠覆一国的力量?西周这场覆灭大祸,真正的导火索,实则是周幽王的昏庸愚蠢,是他亲手将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让曾经辉煌的西周王朝,在历史的舞台上黯然落幕,徒留后人无尽的叹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