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众对于拆迁户的印象都是“壕”,毕竟拆一套房子就能平白无故多出几百万,由此掀起一波拆迁潮,同时不少人也在关注,拆迁户的钱是用在哪里去了呢?是拿去购置房屋还是投资理财,亦或是就存在银行吃利息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前宁波的一位男子,他将410万的拆迁款全部存在银行,一年的利息就拿到18万,这个数字已经令很多人羡慕,可该男子去取钱时却发生意外,银行告诉他,现在只能取利息,该男子很是疑惑那本金去哪了?得到银行的答案之后他感到很愤怒,这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存410万无法取出
朱先生表示自己此前因为家中老房子进行拆迁,从而获得一大笔赔偿款,这些款项加起来大概在410万,因为自己的条件不错,对于这笔拆迁款也没有别的用处,于是在父母的建议之下,朱先生将这一笔钱全部放在银行里面存着,一年的定期都能拿到10来万的利息。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朱先生将自己的拆迁款全部存入工商银行,因为这属于六大行之一,所以朱先生认为这很有保障,毕竟是国有银行,肯定比其他的小银行更加让人放心。
于是朱先生放心地将钱存进去,但是令他意外的事情则是,一年之后他收取了18万的利息,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当他想要将钱取出来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钱取不出来。
面对朱先生的不解,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朱先生的这一笔存款已经被自动转存了,所以在今年的时间范围内是不能取出的,可是朱先生却不接受这样的回应。
因为这笔钱当初自己存的是定期年限,也仅仅只有一年,所以在到期之后,不仅可以将利息取出,也能够将本金拿回来,朱先生自己没有同意转存,银行就没有权利将这笔钱转存。
所以,朱先生不认可银行工作人员的说法,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愿与他过多解释。只拿出这一个说法搪塞,即便是面对着朱先生的不满,银行人员也没有在做出任何回应。
于是朱先生一怒之下找到记者,想要曝光此事,并且他想要弄清楚这笔钱到底去了哪里,究竟是银行自己私自转存,还是被其他人拿去挪用了?
因为他至今为止,都未曾接到任何关于续期储存的消息,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可信度,朱先生还拿出了当时所签订的定期协议,结果也就是这份协议让朱先生明白了自己的钱为什么拿不出来?
定期协议变成理财协议
记者告诉朱先生当初他签订的并不是定期存款的协议,而是关于资管业务的申请书,也就是说其实是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并不是定期存款。
朱先生这时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被银行的工作人员误导了,自己以为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其实只是购买了理财产品,并没有存到银行里面。于是朱先生找到银行的工作人员对峙,想要讨一个说法。因为当初办理业务时,朱先生也明确表示自己是要存款。
可工作人员并不想对此事负责,他们认为这种问题需要找到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毕竟银行不属于主要责任方,朱先生所购买的鹏华基金会却表示,没有通知客户续存就办理业务,不尊重顾客的诉求,这是属于银行的工作人员存在重大失误,正在双方推卸责任时,眼见事情越闹越大。
银行的行长才出来表示,这件事情确实银行方面存在很大的责任,是银行的工作出现失职,才会导致朱先生的业务出现问题,而朱先生也明确表示,自己也不愿继续购买这个理财产品,要求取回本息。
结语
其实这些年出现很多这样的事件,一些储户去到银行,本意是进行存款,却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之下,不小心购买了理财产品,偏偏储户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办理的业务和存款有什么差别,双方之间存在信息误差,所以才会出现矛盾。同时也建议大家如果要去银行存款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诉求,不要轻易地就被银行工作人员给忽悠了,也要看清楚,自己办理的到底是哪项业务,避免出现朱先生这样的事情。毕竟现在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会出现这些违规操作,受到利益损害的则是顾客,所以大家也要提高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