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用药心得:升麻引气上行,柴胡引邪外散,葛根引药入颈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5-03-11 10:12:49

升麻、柴胡、葛根,在中医临床较常见,正面评价较高,虽然性味归经主治不太相同,但有4个共同点值得关注:

1、主要用途相同,升麻、柴胡、葛根同属于“升阳风药”,以根茎入药,升浮上行,药性轻清,善于走窜,而且归类于解表药里的“发散风热药”序列。

2、治疗头颈痛症要药,面颊部位痛症用升麻,头部两侧痹痛、实证选柴胡,颈项部疼痛、热重之症选葛根。

3、解毒祛邪名药,可发散、可清、可温,治法灵活,升麻善解热毒,柴胡泻肝毒,葛根解酒毒和风毒。

4、常用的经络引使药,升麻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柴胡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葛根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临床应用中,升麻、葛根、柴胡既可以单独拿出来当主药,又能聚合在一起升阳逐邪,如柴胡葛根汤、升阳散火汤、加味升麻葛根汤等方剂中,就有升麻、柴胡、葛根的联合使用。作为优秀的升阳药代表,这3味药的功效可概括为:

升麻——引气上行,柴胡——引邪外散,葛根——引药入颈。这既是用药方向的精准概括,又是治疗方向的详细指引。

一、升麻引气上行

升麻味微甘,微寒,辛,无毒,入肺、脾、胃、大肠经,能发表透疹,升举阳气,清热解毒,与柴胡、葛根相比,升麻升举之力更强。

升麻最早被发现的功效是“解毒”,《神农本草经》称:升麻主解百毒。《金匮要略》有个“升麻鳖甲汤”,用升麻解阳毒症。

但既然叫“升麻”,其性清轻,辛甘香燥,振奋阳气,中医用在提升方面,发现效果很好,典型的就是“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作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名方,适用于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脾胃气虚等问题。

到了明清时期,升麻功效进一步挖掘,《本草纲目》认为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可治阳明头痛,是足阳明经的引经药,尤其是升阳气于至阴之下,达至高之上,相当于一个由下而上的“气泵”,促气运行,从而引动血、津前行。

升麻升动气血,那么同样能发表退热透疹,在温病初起、发热头痛、麻疹初起之时使用,能较快见效,临床常见药对有升麻配葛根、升麻配玄参等,方剂有升麻葛根汤、清胃散、升麻附子汤、普济消毒饮等。

二、柴胡引邪外散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肺经,升提发气的功效较好,而且走肝胆,可疏肝利胆散邪,走肺经,能解表退热。

临床上柴胡更多是作为一个“专药”使用,它是少阳半表半里之症的唯一用药,没有其它药材能替代。由于半表半里病症较为常见,柴胡的应用,留下一大批名方,成就一批中医名声。

柴胡和升麻一样,同样能升阳、行气,但它的药性与升麻“向内”不同,柴胡是“向外”的,针对的是外来邪气,邪从外入里,由浅入深,生热生郁,伤阳伤正,由点及面诱发多个问题。

外邪引起的问题,无论是热,还是郁,大部分走肝经,或堵在肝胆肺,引起气血逆乱。柴胡的作用,就是行气、走血、散郁,发挥解表行气、疏肝的作用,将外邪引出体外,身体恢复正常。

柴胡起效的主阵地,是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往来,常见的方剂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三、葛根引药入颈

葛根味辛,性甘、凉,无毒,入肺、脾、胃经,可生津止泻、解肌退热、升阳止泻、发表透疹。

葛根从药象上看,根茎粗大,生长很快,小的像萝卜,大的如象腿,比同类型薯类植物大得多,得益于它优异的吸引特性,就像“抽水机”一样,功能强劲。

葛根很早就用于病症治疗,较早用于退热,靠的是辛散发表之性,升清解外邪郁阻,而外邪入侵,经气不利,经脉失常,会引起颈背疼痛,中医发现用葛根好得很快,慢慢打响名声。

治颈项痛症“第一方”,就是葛根汤,由风寒感冒引起,体感恶寒、表实无汗,邪不得出而项背疼痛,如果表虚汗出,恶风且颈背疼痛,也可用葛根汤加桂枝。除此之外,葛根配柴胡组成柴葛解肌汤,更是风寒、风热之表证都可用。

总之,升麻、柴胡、葛根,都是升阳要药、发表良药,治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清阳不升等问题,而且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效,升麻能引气上行,柴胡能引邪外散,葛根能引药入颈部,是临床摸索的宝贵经验,但需中医辨证后用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