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第一大盗孙殿英,用20辆大车运珍宝,晚年因“烟后痢”死于狱中

结绿 2024-07-19 16:10:42

1

1928年7月,土匪出身的孙殿英率领他的杂牌军,奉命驻防河北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一墙之隔。

在来的路上,孙殿英看到很多人在运木料等。他打听后才得知,那些木料都是从清东陵的殿宇上拆下来的,现在清东殿地面上的建筑几乎拆光了。

清东陵是清朝帝王的埋葬地,始建于清顺治18年,历时247年,陵区南北长125千米、宽20千米。这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和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中的定东陵,是清文宗孝贞显皇后(慈安)和孝钦显皇后(慈禧)的陵寝。因位在清定陵东侧,所以称定东陵。

慈安之陵位于普祥峪,慈禧之陵位于菩陀峪。为示区别,慈安陵又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又称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太后一度垂帘,三次训政,前后掌晚清政权47年,是清朝同治和光绪两朝时的实际统治者。她的陵墓修了14年,一直到她去世前不久才完工,工程耗资227万两白银。

慈禧地宫中的陪葬品,分生前和死后两类。生前,就是指慈禧太后还活着时就放进去的宝贝;死后,是指慈禧太后去世后,埋葬时放进去的宝贝。

由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其侄子执笔记下的《爱月轩笔记》中,记录了慈禧太后生前放进陵墓的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镶执壶等150余件,每件宝贝上的正珠、东珠等数千颗。

慈禧太后死后放进陵墓里的宝贝,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爱月轩笔记》中写道: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层。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

这里说的“荷叶”、“莲花”等,都是由金银和玉石等做成的宝贝,并非真的荷叶和莲花等。

慈禧陵墓中的金丝锦褥,估值8.4万两白银;绣佛串制薄褥,估值2.2万两;翡翠荷叶等,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

这样一座宝藏式的陵墓,就在一墙之隔的地方,对于原本就是靠“偷抢”起家的土匪孙殿英来说,就如饿狼看见了肥肉一样,岂有不吃之理?

2

挖坟盗墓这种事情,是伤阴德的,对一般人来说都是非常忌讳的。而且,干这刨人家祖坟的事,是会被世人唾骂,人神共愤的。

但孙殿英是谁?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匪头子,当然不怕“伤阴德”这码事了。

不过,他还是不敢公开盗墓的。他当时只是一个杂牌军的军长,怎么可能一手遮天呢?孙殿英也没什么家世,就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没什么靠山。

1889年,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字魁元,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他从小就特别贪玩,不听从父母的教诲,非常顽劣,老跟人打架。长大一些后,孙殿英不务正业,成天跟地痞流氓为伍。

1913年,孙殿英投奔土匪头子张治公,正式成为了一名土匪。

1914年,孙殿英又去投奔悍匪张平,利用赌博来贿赂张平,讨张平的欢心。然后,他就打着‌张平的旗号,到各地去贩卖鸦片,‌以此来牟利。‌

后来,孙殿英加入了豫西庙道会,打家劫舍,占山为王,横行无忌,无恶不做。但他对弟兄们很讲义气,所以其他土匪很听他的话,慢慢地他就有自己的队伍了。

孙殿英对大家说:跟老孙干,要截截皇纲,要“日日”娘娘,天塌下来俺老孙扛。

这么一来,跟他干的人就越来越多。到1922年,孙殿英手下已经有2000多人了,他就自称为“豫东王”了。

树大招风,他的队伍大起来后,就引人注目了。跟正规军比,他这些杂牌军,当然打不过人家正规军的。

所以孙殿英觉得这样不行,他们得要加入正规军,要给自己找保护伞。他就带着他的人马,去山东投靠“狗肉将军”张宗昌了。

1927年,张宗昌被老蒋打败了。孙殿英觉得老蒋更有实力,就带着手下的人马去投靠老蒋了。

1928年,冀东一带散匪非常多,异常肆虐。老蒋考虑到孙殿英本身就是土匪出身,熟悉土匪的情况,就让他当了军长,派他去冀东一带剿匪。

孙殿英就带着他的杂牌军,来到了河北蓟县的马伸桥,也就是清东陵的旁边。

孙殿英不敢公开盗墓,就以演习为名,进入了清东陵,然后在晚上盗墓。在盗墓之前,孙殿英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的,并不是贸然去盗墓的。

你别看他这人是一个大老粗,没文化,但有时候他也挺细心的,也想做到万无一失。

3

在盗墓之前,孙殿英先把第八师的师长谭温江调来,跟他商量盗墓的事。谭温江正好也有此意,而且他听说驻守在马兰峪的马福田,也想要盗墓。

孙殿英怕他们盗墓时,马福田来插一脚,他可不想跟马福田分赃。所以,他命令谭温江去袭击马福田,只有把马福田赶走了,他们才能放心盗墓。

于是,谭温江就去偷袭马福田,激战了数小时,最后马福田的部队抵抗不住,只能溃散了。

谭温江在跟马福田激战时,孙殿英也没闲着,他命人去街上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进行军事演习,严禁百姓入内。在演习区域内的百姓,必须马上迁走,否则发生意外概不负责。

孙殿英还命人散布谣言,说军事演习期间,清东陵的周围都埋有地雷。如果有人擅自入陵园,被地雷炸死的话,部队也概不负责。

那时,清东陵是有守墓人的,都是满清的旗人,但现在看到布告后,他们也不得不迁走。

赶走百姓和马福田等人后,孙殿英跟部下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说崩皇陵也是革命,所以他们要跟慈禧老佛爷和乾隆爷“革命”了。

7月4日晚上,孙殿英借着军事演习的名义,带着手下人去盗墓了。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去盗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另一路去盗乾隆皇帝的裕隆。因为他们估计,这两陵陵墓里的宝藏是最多的。

在盗菩陀峪定东陵时,挖了两天,可一无所获,连墓道都找不着。

当年负责修这座皇陵的军机大臣荣禄,自然也考虑到盗墓这个问题的,所以当时是做足了保密工作。

孙殿英他们找不到墓道,就去找来守墓人姜石匠。刚开始姜石匠什么都不说,孙殿英就命人给他用刑,直到他开口为止。最后,姜石匠扛不住,只能说出了墓道口。

7月8日,终于找到了墓道口。孙殿英就命令士兵们从墓道口开始挖,挖了数丈深后,终于发现了金刚墙。

可金刚墙固守金汤,根本打不开。孙殿英就命人拿来炸药,干脆炸开得了。

就这样,金刚墙被炸开了,孙殿英便命令士兵们穿过金刚墙,随着甬道进入墓室。但走了一段甬道后,发现前面出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

据姜石匠说,地宫里的石门每道都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所以如果不知道开石门的机关,是肯定进不去的,这机关他也不知道。

孙殿英一不做,二不休,就又命人抬来炸药,干脆炸吧!连续炸开两道石门后,终于来到了慈禧太后的主墓室里。

4

慈禧太后的主墓室,是一个由汉白玉石铺砌的从北朝南的石室,也叫“金券”。金券两侧是两座石墩,名为“册宝座”,上面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金券正中是一座一尺来高的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宝床上面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也就是慈禧太后的棺椁。

所谓棺椁,是指棺材和套棺,棺材是装殓尸体的器具,也叫内棺;椁是套在棺材外的外棺,也叫外椁。

孙殿英他们是如何打开棺椁的?

在盗墓这事过去很多年后,有一本名叫《世载堂杂忆》的书,书中记录了一个据说是当时参与盗墓的连长的回忆。

连长说,慈禧太后的外椁上漆着光芒四射的金漆。因为打不开,孙殿英就下令用刀砍斧劈,结果外椁被砍成了七零八落。

打开外椁后,出现了红漆滇金的内棺,因为内棺里面有宝物了,所以不能再用刀砍斧劈的办法。孙殿英就下令,要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

最后,内棺就被士兵们撬开了,只见慈禧老佛爷像活着一样,安静地躺在里面,但手指上已经长出一寸多长的白毛了。

慈禧太后的全身周围都是各种金银珠宝、锦缎华被等,所有人都看惊呆了!

等到反应过来后,大家就轰抢了。有三个士兵在抢的过程中,发生冲突,结果被上级开枪击毙了,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其实,在入墓室之前,孙殿英就下令:“等会儿看到宝贝后,谁也不许胡来,谁胡来我崩了他。”

但见钱眼开,当官兵们看到那些琳琅满目、价值连城的宝贝时,孙殿英的话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会哄抢。最后,以三个士兵的性命,结束了哄抢行为。

后来,大的宝贝归军官,官位越大,得到的宝贝越多;小的宝贝归士兵,大家都接受了这种分法。

在发现慈禧口中有夜明珠后,有人就用军刀割开了慈禧的嘴,取出了那颗硕大的夜明珠。

这颗夜明珠是一分为二的,分开来是两块,两块都呈透明。两块合拢起来,就是一个圆球,会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这道寒光,在深夜里,连百步之外都能照见。

0 阅读:1542
评论列表

结绿

简介:聊聊情感,听听故事,让爱温暖着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