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非常有道理的话:“一等关系,扛过枪;二等关系,同过窗;三等关系,分过赃;四等关系,嫖过娼;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家里有个做饭的,单位有个好看的,身边有个犯贱的,远方有个惦念的,长久的感情,都讲“利益”,不谈利益的感情,才值得珍惜,朋友的本质,就是互相利用,和朋友谈利益,将会失去朋友;和陌生人谈利益,陌生人将会变成朋友。”
在人与人的纠葛中,关系的亲疏远近和情感的微妙变化似乎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种关系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利益交织。
就拿那些“扛过枪”的一等关系来说,在枪林弹雨、生死考验面前,彼此交付了性命,这种情谊是在极端环境下用鲜血铸就的信任,是一种超越普通利益的生死与共。
而“同过窗”的二等关系,同窗时期共同成长、相互陪伴,那是青春岁月里知识与情感的共享,可在步入社会后,这份纯真也可能会因利益的冲击而出现裂痕。
至于“分过赃”和“嫖过娼”这种负面关系,更是被利益和欲望所捆绑,是人性中黑暗面的勾结,虽臭名昭著,却也体现了利益在关系缔结中的强大作用。
在情感的领域里,“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这种畸形观念背后,是人性对新鲜感和刺激感的追逐。
家里的妻子代表着稳定、平淡的生活,而妾、妓等角色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新鲜感,满足了人内心深处对越轨的欲望。
单位有个好看的、身边有个犯贱的、远方有个惦念的,这都是人在不同情境下情感的游离,是在道德与欲望边缘的试探。
当谈及长久的感情时,说其讲“利益”,并非是指物质利益,更多的是情感上的相互满足、相互扶持。那些不涉及功利目的的感情才珍贵,因为它们纯粹,是灵魂的相互吸引。
然而,朋友关系却显得复杂而矛盾。朋友在理想状态下是心灵的慰藉、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但在现实中,“朋友的本质,就是互相利用”这一观点有其残酷的合理性。
当我们和朋友赤裸裸地谈利益时,往往会破坏感情,因为这种行为打破了朋友间那份情感上的默契和信任。相反,和陌生人谈利益,如果利益契合,双方或许能一拍即合,建立起新的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纷繁复杂的人性迷宫里,我们不能否定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但也不能让利益完全侵蚀了情感的纯净。
我们应该在理解这些关系真相的同时,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珍惜那些真正无私的情感,在利益与情感之间找到平衡,否则我们将在这世俗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失去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